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上海图书馆印象

已有 4705 次阅读 2012-7-25 17:27 |个人分类:图林漫步|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图书馆学, 上海图书馆

    我曾在2006年、2007年参观过上海图书馆,一晃相隔5年了。参加第六届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有缘再次参观上海图书馆。此次参观包含两部分,一是通过访问网站,二是实地参观,间或辅以百度搜索。
    浏览上海图书馆网站时,有系列令我惊奇的发现。其一,上海图书馆网站有中文、英语、日语、俄语、繁体中文等5种版本,除此之外,还有第6种版本,那就是“无障碍辅助工具条”,也就是“无障碍数字图书馆”服务,“面向视障人士中的全盲人士、低视力、色盲、色弱和光泽性过敏人士、聋哑人群、行动障碍人群和老年人提供无障碍网站、有声电子书和数字化讲座的图书馆数字化服务,从而消除残障人士和老年人获取信息的障碍。其二、上海图书馆网站具备“沪ICP备05017201 网络视听许可证:0911606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沪字第353号”,比通常的网站多两个证,网站发布的消息提供了播放器,是可以通过点击播放出来听的。其三、据介绍,为更好地服务于来自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读者,自2008年起,上海图书馆专门编制了多语言“读者指南”折页,制作完成包括中文、英文、日文、德文、法文、俄文、韩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荷兰文、意大利文、匈牙利文、希腊文、塞尔维亚文、葡萄牙文等15种语言的“读者指南”折页,“读者指南”通过上海图书馆、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各分馆以及驻沪各国领事馆进行广泛宣传。
    实地参观时发现,“同中有异”。同是指,时隔多年,总体面貌“维新”如故。上海图书馆三楼的“新技术体验中心”,提供数十种市面上流行电子阅读器。据说去年开始,拿出300台阅读器提供外借服务。“读者把这些阅读器借回家,除了可以看到里面预存的20本到200本不等的电子书外,还可随时免费下载上海图书馆拥有的41万册电子书。”经检索获悉,新技术体验中心于2010年建设,放置多种图书馆新服务供读者体验,并将读者反馈最好的服务加入到图书馆综合服务体系中去。我还留意了一下办证服务,凭第二代身份证,可以自行填写注册信息,完成之后取打印出的凭条去免费取证,相当便捷。图书馆第一层有不少展示(展览)及服务宣传,比如目录大厅有上海图书馆60周年回顾展。
    第六届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7月18日下午的大会报告,邀请了中国盛大文学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侯小强先生作《中国数字出版》报告。从侯先生的报告及紧接着的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刘炜先生《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报告,获悉盛大文学的下一站为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已同盛大文学达成合作意向,此举将图书馆的职责与使命融汇其中(据《上海图书馆喜迎甲子芳华》(http://m.xhsmb.com/20120727/news_13_2.htm),“侯小强之所以出席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缘于盛大文学与上海图书馆正在开展的一项战略合作。 5月28日,上海图书馆与盛大文学云中书城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宣布上海市民数字阅读推广网站———‘市民数字阅读网’正式开通,双方的这一合作标志着原生数字资源内容正式进入图书馆馆藏流通领域。”),意义非凡,值得期待。此外,第六届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举办了《窗启十年》研讨会,系上海图书馆“上海之窗”国际文化交流项目十周年纪念活动。“上海之窗”为现代图书馆的多元化服务举措之一,已成为上海图书馆颇具影响力的现代服务品牌之一。笔者为其所取得的成效,敬服不已。
    此番参观之后,笔者同多位图书馆同行有过一些交流。“没闹明白“上海之窗”效果如何,也没知上海图书馆对国内其它公共图书馆有多少交流与启迪。”“能够建设好某某之窗的全中国的公共图书馆大约不会超过30家”,“上海图书馆的很多服务也不太适合中国其他公共图书馆学习,也学不来”,“上海图书馆高端服务做得确实好,不过很多看起来很学习推广”……笔者的感受是,若干事情,上海图书馆敢想敢做,难能可贵的是不仅想到,而且做到了。就说“上海之窗”,我听到的就有俄国国家图书馆馆长及我国某省图书馆副馆长公开表态打算“效仿”。至于上海图书馆高端服务,大概是指现代图书馆的多元化服务形式,比如形成了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一卡通”系统、上海公共情报服务平台、“上图讲座”、“手机图书馆”、“上海之窗”、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等10多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现代服务品牌,笔者觉得是扬长避短,别开生面,与时俱进。假如单从馆舍条件比,上海图书馆似乎已然不具优势了,近些年很多馆进步很大。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罗马并非一日建成的”,转换角度思考,广大图书馆(乃至广大图书馆员)可以见贤思齐,汲取正能量,积极进取,有所作为。
 
延伸阅读:
图书馆转型之路:从“书本位”到“人本位”.
http://epaper.ccdy.cn/html/2012-07/23/content_76268.htm
 2012-07-23  来源:中国文化报
在传统图书馆面临的冲击中,数字阅读的影响最大。一方面,现在的“80后”“90后”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成长起来的,这代人已经习惯了计算机和数字阅读方式,图书馆要适应他们的需要;另一方面,如今大量的文献是通过多元方式来展示的,有的从一产生就以数字资源形式存在。因此,图书馆界以往所强调的图书借阅量,在数字时代将不再是衡量图书馆功用的唯一标准。
“读者走进图书馆的目的不仅仅是看书,而是可以进行知识和信息交流,图书馆应该增强这方面的吸引力,讲座、读书会等文化交流活动就是重要的手段。”吴建中表示,如今国外图书馆越来越重视社会活动,如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每年举办的交流活动就达一两万项。
转型不仅仅是表面的改变,还涉及到图书馆深层次的变化。首先是整个图书馆的设置要随着观念的转变而调整。“我们过去只是强调阅读服务,所以整个图书馆的设置都是按照书的流程来设置的。现在更加强调知识交流活动,因此需要按照知识流重新设计布局图书馆。”吴建中说。
  原来图书馆的工作流程要涉及到很多部门,像采编部、阅览部及书库等,而现在所有这些环节可能会在一个阅览室实现。比如在旅游资源阅览室,图书馆员要搜集多种媒体的相关资料,他本身就是一个收集和编目者,同时又是信息资讯者。因为他搜集了这么多资料,这方面的知识更加专业化。此前涉及到很多部门的流程,现在通过一站式就完全实现了,但与此同时,对员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个好的图书馆应该是由读者和馆员共同构建的一个动态知识库。”吴建中如此构想。
  “很多图书馆员觉得改造图书馆就是要花很多钱增添设备,其实这不是必须的。”吴建中说,图书馆转型真正需要改变的是软环境,提供环境让更多读者能够方便地进行知识和信息的交流,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效能。
《图书馆报》2012年07月27日的报道:
上图60周年馆庆隆重举行.http://m.xhsmb.com/20120727/news_1_2.htm
上海图书馆喜迎甲子芳华 (A12-A14版)
http://m.xhsmb.com/20120727/edition_12.htm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3646-595712.html

上一篇:上海图书馆现代服务品牌——“上海之窗”
下一篇:小幽默二则

4 曹聪 武夷山 王芳 邢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10: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