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MS&AI&ES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ettem

博文

高炉软熔带模型研究

已有 7040 次阅读 2010-5-14 21:55 |个人分类:学术动态|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软熔带模型

软熔带模型研究意义
软熔带的位置和形状同炉况密切相关,它不仅制约着高炉内气、液、固的流动状体,而且影响着炉内的传热、传质,对高炉操作极为重要。鉴于直接测量软熔带位置和形状有困难,软熔带模型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对其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研究意义和理论研究意义。目前,多采用间接检测及运用数学模型推断的方法,下面具体给出软熔带位置和形状对高炉顺行的影响。
1   软熔带高度的影响
软熔带高度对炉缸温度有较大影响。通常成渣位置在炉腰。
软熔带过高,可以导致炉缸热量不足,若采用天然矿的高炉,甚至可能引起“返干”现象,导致悬料、结瘤等事故。
软熔带过低,若直到炉腹才开始熔化成渣,炉腹上大下小,与炉料受热膨胀不适应,会引起炉料在炉腹处卡塞,造成难行。
较高的软熔带属于高产型,一般利用系数较高,较低的软熔带属于低焦化型,燃料比较低.
2 软熔带形状的影响
软熔带的形状主要是受装料制度与送风制度影响,前者属上部调剂,后者属下部调剂。对正装比例为主的高炉,一般都是接近倒v型软熔带;对倒装为主或全倒装的高炉,基本上属V型软熔带;对正、倒装各占一定比例的高炉,一般接近W型软熔带。
软熔带的形状和特点分布表
形状
边沿温度
中心温度
炉墙维护
中心活跃度
煤气利用
生铁含Si
生铁脱S
优劣
V
有利
活跃
有利
有利
有利
V
不利
不活跃
不利
不利
不利
W
中等
中等
中等
中等
中等
中等
中等
目前,倒V型软熔带被公认为是最佳软熔带形状.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4124-324536.html

上一篇:IJPR审稿经验之评分要点
下一篇:IP能ping通,主机名ping不通,网上邻居搜索不到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2: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