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名士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lms 探索科学,传承文化,品味生活!

博文

人性&情感:《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已有 8080 次阅读 2010-8-5 22:10 |个人分类:镜头看世界|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情感, 人性, 唐山大地震

前几天科学网里面的祖老师和刘峰老师都写了《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科学网QQ群(二)120615664 里的张焱老师看了之后也说不错。昨天下载之后,我一口气把这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看了下来。整体讲,这应该算一部比较成功的电影。下面对剧中所展示的人性和情感方面做一下点评,演员的演技和场景中使用的特技方面不做评价。

整体定位的迷失

电影的名字叫《唐山大地震》,不过看后感觉有点标题党的嫌疑。影片中真正反映唐山大地震的地方,并不是很多。我感觉原文的名称《余震》,或者《震后重生》可能更好一些。

不过唐山市委书记赵勇是总策划,且唐山市给了不少钱,所以不加上唐山,是说不过去的。如果只看名字,可能大家感觉会是一场弘扬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革命建设活动,而实际上,影片却更多的是展现震后百姓的儿女情长。

为何这样定位?

情感处理的硬伤:

没有情感,就没有人生,但是剧中的情感处理,却不应该在这种题材上瞎搞乱来。

剧中第一个感情处理的硬伤,就是开始部分的激情戏。此处在我看来,纯属瞎胡闹。如果是想把元妮塑造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与她震后的寂寞生活相对照,也完全没有必要搞的这么荒唐。非要搞个车震,非要把元妮表现的比大强还饥渴。

第二个感情处理的硬伤,就是在方登高考前夕,夜里做噩梦,养父给她按头之后,因为衣冠不整受到养母的批评,如果此事到此为止,可谓恰到好处!但后面养父与养母的一顿争吵,让人感觉养父对她有非分之想,以至在接下来的很长的一段时间,让人都感觉似乎要发生一段不伦之恋。比如养父要开车带着她去唐山,养母不允许等等。而实际上,养父和养母,后来都对她还是一如既往的好,此处和后面完全不吻合,纯属画蛇添足。

广告植入对情感处理的破坏

如果是广告对剧情没有影响,那么植入是无可厚非的。如果为了广告而改剧情,则是令人遗憾的。比如那个引入剑兰春广告的地方,就处理的太生硬了。一个寡居的下岗女工,多年没有男人登门,家中如果有酒已经让人感觉挺意外的,拿出来还是名酒剑南春,这不是扯淡吗?我个人感觉拿出来个唐山大曲或者唐山二曲的,倒是自然一些。如果非要拿出来剑南春,可以增加上一句话,比如“这酒还是他爸爸跑车去四川的时候带回来的,好多年了。”

 

接下来对剧中人物进行一下点评(按照辈分从大到小):

奶奶:思想传统的老太太

在剧中,方登和方达的奶奶出场时间不多。主要的镜头是地震后要接方家的根--方达回济南。当然最后在大姑的劝说下,奶奶最终放弃了带方达回山东,让他和元妮一起生活,不过以后还经常寄钱和煎饼给母子俩。

老太太表现了一个传统的中国老太太的形象,比如家族思想,传宗接代,追求因果。。。。。。美中不足之处是,里面的老太太和大姑来自山东,但基本上说的都不是山东话。而且按照我的理解,山东老太太在儿子孙女去世之后,很少有能那么冷静的,见到儿媳肯定要先抱头痛哭一顿,才会慢慢坐下来说话。另外,从衣着打扮来看,也不像山东来的,山东人一般比较土,而大姑的打扮,在那个时代,应该算相当时髦。如果说这两个人来自当时全国经济发达城市,比如哈尔滨,沈阳,齐齐哈尔或者吉林长春等城市,我感觉更合适一些。

方大强:当之无愧的男子汉

    剧中大强的镜头其实不少,但是主要是家中那个镜框里面的遗像。不过大强给大家留下的,还是一个比较完美的形象,比如冒死去救孩子,奋力掩护妻子。也正是因为大强的这种形象,才促使元妮震后没有再婚而是一个人抚养方达直到成人。

元妮:闪耀人性光芒的悲剧人生

无疑,元妮的人生是悲剧人生!而剧中对元妮的塑造,在我看来也是最成功的。

作为受教育不是很多的普通女工,她的思想是传统的,比如重男轻女,但因此也是真实的。放在时代背景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作为单身母亲,她独自抚养儿子长大,无疑是艰难的,但是她总是力所能及的给儿子创造更好一些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因此作为母亲,她是合格的。

作为一对双胞胎的母亲,她是痛苦的,因为在儿女不能两全的时候,她选择了儿子而放弃了女儿。这让她的心在那一刻,已经死了一半。

养父母:光辉的军人形象

王登的养父母是军人,没有自己的孩子因此收养了王登,也因为收养的王登是个对母亲怀着仇恨的假孤儿而让他们至始至终没有得到王登的任何回报,虽然他们视王登为己出。

这是一个悲剧,富有爱心的王登的养父母成了剧中最可怜的人。我不知道剧中是想表现他们的教子无方,还是表现王登的冷漠无情。而应该弘扬的遇事感恩,却几乎完全被忽略了。

当然,作为生活中的人,王登的养母在有些小地方,也和普通人无疑,比如不想收养有残疾的孩子,在看出来王登离家上大学不会回来时,极力阻止她去远方上大学。

很显然,不知道编剧是根据统计意义这样编写的,还是只是随意的安排了这么一个剧情,如果是根据统计意义这样编写,大家无话可说,毕竟要尊重事实。但是我个人感觉,大部分被收养的孩子,应该不会差劲到这种地步。

遇事感恩,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而在王登身上,几乎没有看到这一点,令人遗憾。

方登:意外人生 & 迷失的情感

作为剧中最重要的主角,方登的一生可以用“意外”一个词来概括。

说实在的,等方登从死人堆里面爬起来且自己走的时候,绝对是让人意外的,如果是呼喊了几声而被人救起,可能更符合现实一些。

方登对养父母的冷漠,让我感觉意外。当然,我知道她因为母亲救弟弟而怀恨在心造成了她内心的封闭而不愿意和任何人交往。

方登上大学之后不经常与养父母联系,可能还有点让人理解,因为她渴望独立。但两年不回家却不得不让人感觉意外了,更让人吃惊的是不回家却热衷恋爱,且在父亲来探望的时候,正好在宿舍。。。。。。

据说唐山地震后,一直生活在孤儿院的孩子们都早早的结婚了,因为他们希望有个家,而王登却不属于这样的孩子,她出身于军人家庭,父母经常带她出席各种军队的生活,她应该知道当时的道德方面的事情。而且当时的大学风气,好像恋爱的很少,男生能去女生宿舍,似乎非常不容易。

而养父母对她的好,也是让人意外。他们从来不回避让她去唐山寻找亲人这个问题,而且在养母病重的时候,养父为了把她找回来去杭州看她,还给她带了那么多好吃的。养母弥留之际,还给她一个存折,让她做为去唐山寻找亲人的盘缠。

我猜,其实就是因为这个存折,所以让王登在怀孕之后有退学的底气,她可以养活自己一段时间。当然,她的怀孕和她的退学,都是让人感觉非常意外。后来,作为单身妈妈,她曾经经历过一段稍显困顿的日子,不过让人称奇的是,学医的她要靠补习外语来养活自己和女儿。

最神出鬼没的是,消失了五年之后,她在春节时带着孩子回来了。因为外孙女的到来,养父隐藏了心中的暴怒,但是也拍着椅子说每天都在担心她。

更令人称奇的是,没有任何铺垫,她接下来要嫁给一个老外,从此远走高飞。从1995-2008,养父再也没有出现在她的生活中。虽然在剧情的最后她翻出来几张养父母照片给自己的生母看了一下,也算表现了一点人情味吧。

实际上,王登在情感上,是比较迷失的,不论是恋爱,还是对养父母,甚至最后对她的亲生母亲。

最最让我感觉扯淡的是,王登对自己的养父都这么冷漠,汶川地震的时候,却善心大发,非要从加拿大回来参加救灾。也许这是剧情需要,纯属编造。

说句实在话,我讨厌方登这个剧情中的人物。

方达:平民儿子演绎传奇

也许,剧情夸大了方达的成功,但是作为一个儿子,方达是合格的。虽然,他没有如母亲期望的那样考大学,然后按部就班的生活,甚至在台球厅那一幕,我都有点担心方达会学坏。

方达沿着自己选择的路走了下去,虽然中间过程很辛苦,但是他不忘记隔三差五的和母亲联系,免得母亲担心。

最终方达成功了,他是残疾人,他是唐山大地震的幸亏者,他的成功,也许有更多的激励意义。

我在想,如果当初是真的,方登真的死去了,只有方达活下来。事实证明,方达对得起他妈,方达是个好人,这就足够了。

我喜欢方达这个人物!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4181-350351.html

上一篇:何谓优雅社会?
下一篇:万里长江是一首奔腾不息的歌

18 武夷山 曹广福 赵明 孙学军 罗帆 陈安 杨秀海 苏新华 吕喆 吕乃基 张天翼 李学宽 黄丹萍 刘晓瑭 齐霁 丛远新 郑永军 郭禾苗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0: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