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0289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02891

博文

王/闻事件调查情况对外不公布

已有 5464 次阅读 2013-10-22 23:5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京华时报纸媒今天全面报道了王/闻事件,看来影响越来越大了。中科院称调查情况不对外公布。


链接: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3-10/22/content_33832.htm

   京华时报讯(记者刘晓旭 商西)昨天,2013年中科院院士候选人、南京大学教授王牧在个人博客上发表博文,正式声明自己申请退出院士增选,并详细解释原因。博文中同时发布王牧此前给中科院数理学部的实名举报信,称其课题组发现以闻海虎教授为通讯作者的一篇论文涉嫌造假。

   称退选旨在引发科学道德重视

   昨天中午11点37分,王牧在科学网的个人博客上发表博文称,今年夏天他的课题组发现以闻海虎教授为通讯作者、发表于NatureCommun.刊物上的一篇论文涉嫌造假,并于9月15日向中科院数理学部实名举报,“10月13号教育部委托南京大学进行调查;10月14日科学院进行了独立调查。至此该事件调查程序正式启动。10月16日我向几位推荐人发了关于退出院士增选的信件”。

   “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现象屡屡发生的今天,我觉得有必要重温一个警示:科学道德的底线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触碰。”王牧在博文中叙述,他申请退出2013年院士增选,是希望引起大家对科学道德的重视,并对这起造假事件有一个公平公正的说法。

   昨天,王牧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证实,博文确实为其所写,并表示因其与闻海虎同为今年的院士候选人,出于避嫌的考虑,在实名举报后提出申请退出院士增选。

   举报对方实验数据涉嫌造假

   王牧在博文中附上了此前写给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常委会的实名举报信,信中记述称:闻海虎在2012年8月底至王办公室商谈,要求与之合作,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钾铁硒材料中两相的化学成分。王随之让课题组负责扫描电子显微镜的高级工程师M老师安排实验。此后半年中,M进行了数次电镜形貌测量;他的研究生C和H进行了样品的能谱(微区化学成分)测量。三人在分别测量后,随即将原始实验数据拷贝给了闻海虎的学生。

   据介绍,2013年7月2日,王牧在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工作简报上看到了报道闻海虎论文发表的消息,M、C和H分别被列为第7、8、9作者。王牧称,他随即询问了三人,三人均告知从未参加过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和图片制作,甚至在投稿NatureCommun.之前,没有看过该投稿稿件。“鉴此,三人以该文违反Nature系列刊物的投稿规则要求撤销署名。NatureCommun.编辑部随后来信询问投稿细节,此时三人又从编辑来信中得知该文在投稿时留给编辑部的C和H两人的邮箱地

   址是伪造的。编辑同时询问是否对文章数据的真实性有疑问,M、C和H三人对比检查原始数据和已发表文章后,发现该文涉嫌造假。”

   王牧称,自己并不是论文作者之一,但自己的2名学生和1个实验员是“被作者”了。同时,王牧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列举了4项闻论文涉嫌造假的主要事实,并表示自己有大量原始数据和证据备查。

   王牧表示尚未收到调查结果

   王牧在博文最后附上《关于退出院士增选的信》,信中称:“选择实名举报,我清楚地知道这也将终止了我本人的院士增选进程,但仔细研究增选细则感觉在目前机制里没有明确的自我终止程序。”同时,王牧在信中表达了退出院士增选的遗憾,但强调自己坚信科学道德的底线是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也不能触碰的,并表示与弄虚作假的学术不端行为作坚决斗争无怨无悔。

   昨晚,王牧受访时表示,此前自己和闻海虎及参与实验的若干人员,已经接受了教育部与中科院的相关调查,但目前自己尚未得到调查结果,“这个事情现在比较复杂,最合适的办法就是让科学界去处理。”

   中科院称调查情况不对外公布

   昨天,南京大学和闻海虎方面均未对王牧的举报进行回应。

   昨天记者就此询问中科院院士工作局,工作人员表示,根据院士增选工作相关保密性的规定,是否已接收举报材料以及相关调查情况等均不予对外公布,且在没有核实之前,不建议过多关注。工作人员强调,增选工作的具体规定在学部网站上都能查到,每一步都按规定严格处理,按程序在走。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5459-735220.html

上一篇:哪种智能手机最适合您
下一篇:团队精神: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

5 曹聪 吕喆 吉宗祥 zhangjinxue decipher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4: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