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yizhang6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ianyizhang6

博文

我的自白书:为什么选了果蝇?(待续。。。) 精选

已有 7228 次阅读 2011-11-27 15:43 |个人分类:分子遗传|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应用, 基础

或者说:为什么我选择了基础生物研究?

吴飞鹏老师在最近的博文里谈了应用研究、基础研究以及如何评价一项研究工作的意义等问题。其实我和吴老师基本上是两路人:他做的是高分子材料,我玩的是果蝇;他的某些科研成果能直接应用于工业,我做的东西基本看不到直接的用途;他领着20人的课题组,我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不过,我越来越喜欢语言这东西,因为它像一块“照心镜”,可以把一个人内在的东西反映出来。通过吴老师的博文,我很赞同他的一些观点,同意他的一些担忧,喜欢他的心直口快。

吴老师粗略地谈了他的科研状况。搞了一个横向项目,够课题组用十几年,非常了不起!我更感兴趣的是,吴老师作为一名博士生导师,他在学术上给学生安排的是什么研究方向。也许他以后的博文里会谈一下这些话题。

那就下面就稍微谈一下我做的东东吧。旧账就不翻了,聊聊新的。我在过去的半年做的一个课题是:寻找可以“协同性抑制细胞生长”的基因。用的是果蝇眼睛。各位观众,请看下图:

 

眼睛的白色区域是被突变的细胞,突变1和突变2的白色区域比较大,说明细胞的生长基本正常,而突变1+突变2的白色区域基本消失。所以,我们就可以说,突变1和突变2可以协同地抑制细胞生长。

我做这个东西的目的是什么呢?近的目的:搞篇文章;中期目的:骗“黑老大”的钱;长期目的:迁升。这是人生目的,人生不能没有目的的,对吧。

至于科学目的,也有。短期目的:克隆导致这些突变的基因,研究导致这些表型的机理;中期目的:加深对协同作用基因的了解;长期目的:利用基因的协同性,特异性地清除快速增值的细胞群,为抗癌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够玄吧)

对于做基础研究的人来说,“长远目的”往往都是标书上或论文里的“点睛之笔”,坦白一点,就是吹嘘,满足一下观众的期望。这些研究的实际用途有多高,得看运气以及后续的研究结果。例如,如果1)我的突变1和突变2基因在人和果蝇之间很保守,2)在癌细胞里敲除这两个基因能协同性地杀死癌细胞,那就能看到一点儿应用的希望。如果接下来的动物实验结果也很好,那希望又大了一些。如果这两个基因是很好的药物靶点,那希望又更大了一些。

总的来说,从研究果蝇基因的功能到治疗癌症,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而且最后能成功的几率比中彩票还要低。

搞了半天,你的这些东西岂不是都是没用的?那你还捣鼓这摊东西干啥?

这个问题很复杂,吾困了,睡醒了再谈。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6720-512189.html

上一篇:科学网在芝加哥历史性的一刻
下一篇:我的自白书:为什么选了果蝇?(完)

33 李学宽 曾泳春 吴飞鹏 刘洋 曹聪 赵明 朱志敏 吕喆 武夷山 刘玉仙 柳东阳 黄晓磊 唐小卿 孔晓飞 王孝养 王德华 武京治 许培扬 吉宗祥 刘庆丰 丁甜 梁建华 刘波 杨正瓴 饶海 杨晓虹 dulizhi95 z0376 wyyq xiaxiaoxue86 xqhuang uneyecat zhoulo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8 13: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