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心书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ev 宇宙内事即己分内事,己分内事即宇宙内事。——(南宋)陆九渊

博文

哲学笔记2011——《在康德的唤醒下:20世纪西方哲学》读书笔记

已有 3812 次阅读 2014-5-28 21:11 |个人分类:旧时文章|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读书笔记

哲学笔记2011

——《在康德的唤醒下:20世纪西方哲学》读书笔记

 

No man ever steps in the same river twice——Heraclitus

   人总是无法重复自己曾经的言说。既然无法重复,便不能整理;既然不能整理,那就保持原样……

 

《在康德的唤醒下:20世纪西方哲学》,(美)T. Rockmore著,徐向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Heidegger观点为例,“现代哲学”的“反历史”倾向极可能发轫于更早的怀疑论者Nietzsche。归根结底是“反Socrates”,他们必须承认:“哲学”来自Socrates,或者说我们当下观念中的“哲学”是Socrates的“后继”!

 

2.哲学外在的“对话”传统与内在的“时间(历史)”属性,前者由Socrates及其门人(Plato)奠定,后者来自所有“后继者”的一般抽象。

 

3.对更重视历史的学理传统的中国古典哲学而言,这种深刻而明显的“政治派别”划分在先秦时期或者用西方表达“轴心时代”就已经完成了。

 

4.Whitehead的“历史主义”倾向还可以从一个更具有普遍意义的极端表述来表现:一切重要的论断都已经被前人说过了。当然,这种历史主义背景下的“悲观”(只是表面上的,或者说语言上的)完全可以在“语言学转向”的视角中消解。

 

5.使Hegel思想成为现代原则的人或者说为现代哲学制定思想范式的人。

 

6.怀疑论态度(attitude of scepticism)受两种对立情绪的支配:其一是在长期的经院哲学背景下,思考者丧失了某种信心,这种信心支撑他们跨越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鸿沟。这种不自信导致他们不得不在纷繁的外部世界面前保持必要的谦卑;其二是源于更早的Socrates传统,这带给了思考者“绝望”中的自信。这些Socrates后继者在“绝望”的自信中孕育主体崇拜,连接主体、客体之间的认识论天平开始向主体的一端倾斜。

 

7.在“基础主义”视角下,“观念”是可以展开基础主义推演的材料要素。

 

8.首先,我们现在对Descartes“天赋观念”思想的“先验性”定位,恰是在与其对立的经验主义视角下完成的。也就是说,当我们赋予Descartes学说“先验”描述时,我们已经不自觉地在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对抗中选择了后者。这种倾向性表现出了Bacon之后,Locke(很可能是在Newton的伟大工作影响下)趣味的经验主义对理性主义的巧妙继承。这种微妙的继承是极易在“对抗偏见”中忽略的。Locke主张一切观念都来源于经验,这句话构成了我们对经验主义最粗糙且“永远时髦”的印象。Locke对“观念”作了“简单”与“复杂”的区分,并把“简单观念”的“发明权利”无所保留地交给上帝,而我们获得“简单观念”也同样是利用官能,在感觉经验中得到,它与“世界”一样独立于认知主体。我们先获得“简单观念”,再按照相同的途径以其为基本材料组建“复杂观念”形成知识,这第二次从感觉经验中得到的东西应当是“简单观念”集合中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关系。Descartes则只是强调“天赋观念”的存在性,只是把“上帝”作为一种“天赋观念”。也就是说,Locke的经验主义对“上帝”的依赖要远甚于Descartes的理性主义。

现在可以把Locke的认知活动细化为两个主要步骤:

一、“世界→心灵”第一次映射

认知客体:上帝提供的“简单观念”

认知过程:“简单观念”从“世界”进入“心灵”

认知中介:感觉经验

二、“世界→心灵”第二次映射

认知客体:作为事物的实在

认知过程:事物在心灵中形成“镜像”(Bacon

认知中介:感觉经验

认知结果:“镜像”体现的“简单观念”之间的“关系”

“一次映射”产物——“简单观念”与“二次映射”产物——“关系”结合形成“复杂观念”——知识。

 

9.从语言学角度,“教条哲学”是“格言体哲学”,“批判哲学”是“演绎体哲学”;前者是命题(proposition)的集合(set),元素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清晰的表述或者干脆被隐藏;后者为集合赋予了“数学结构”,元素被某些确定的关系(体现在演绎过程中)系统地组织在一起,集合也就被改造成了空间(space)。

 

10.KantHume因果性责难的态度具有“科学中心主义”(不是科学主义)的趣味,因为他对因果性的维护的重要目的就是维护刚刚从Newton手中诞生的“现代科学”或者说作为现代科学范式的Newtonian Mechanics。这种趣味在20世纪的哲学还有重要且丰富的体现。

考虑到与“科学主义”的区别,可以把“科学中心主义”理解为:以科学作为人类知识结构的范式,是目前为止最好的人类知识组织形式(而不是知识真正的或者说“唯一的”来源)。其它的知识系统(确实存在着)有效仿科学的必要。

Marxism哲学与Analytical Philosophy就明显地具有这种倾向。但是若以A. P.的视角,Marxism绝不像其宣称的那样吻合科学的趣味。

Hume′s Problem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恰如其分地说明了怀疑论的巨大毁坏能力。作为人类理想的理性是如此脆弱,以至于摧毁它远比维护它要容易且深刻得多。

 

11.科学定律或者自然规律的表述形式从第一次被正式给出开始就不断在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经验的扩展还是规定的修订?

 

12.在宇宙这幕伟大的戏剧中,我们既是观众又是演员——N. Bohr

这个可以被接受的“哲学”到20世纪被一种不可以被接受的“物理学”(物理哲学)回应了。

 

13.Marxism哲学具有超越同时代甚至整个哲学史上其它哲学思潮的“世俗血统”。这种“世俗血统”毫无偏移地指向了现实的政治运动——形而上的“改变世界”在尘世间的确切含义。这个“世俗血统”一方面为Marxism赢得了其它哲学在世俗中不可企及的辉煌荣耀,但另一方面它必须支付一个沉重的代价:它必须直接面对“世俗”在历史中变化的趣味。与AdamEva不同,Marxism是自愿走出“伊甸园”——纯粹的哲学王国,它被自视为一种解放,但是一种必须支付代价的解放。这次与它做交易的魔鬼是政治,在历史的尺度上看,这是一幕悲剧色彩鲜明的戏剧。悲剧在于Marxism本身蕴含着一个极其睿智的判断——“政治”从来就不是由某个“主义”来唯一地确定,“政治”与“主义”是平等的,二者互惠互利,在一个更高原则(用Marxism的术语:经济基础)规范下实现交易而维持脆弱的联盟。

 

14.Marxism具有这样一个特点,它是由两个学理传统独立,基本观点对立的人在同一个名义下创建的学问。正是这个“与生俱来”的特点决定了它对“矛盾”的特殊癖好。

 

15.Marxism哲学的核心实质上是在对HegelFeuerbach的评判中诞生的。

 

16.如果哲学确实已经在Hegel那里终止了,那么Marxism就是一种“超哲学构造”。它预示了一个科学主义趣味的“后哲学时代”。

 

17.Frankfurt School试图阻止Marxism与政治的“交易”,他们要让“哲学”重返“伊甸园”。但另一方面,他们更进一步维护甚至强化了“世俗血统”。或许,他们并不是阻止了“交易”而是改变了“交易对象”——从“政治”到“社会”。

 

18.知识的目的论演化:

 

 

19.任何为自己贴上所谓“客观化”标签的思想最终都是一部分人凌驾于另一部分人之上的助力。因为“客观性”是极权与独裁最重要的合法性依据。

 

20.Marcuse的批评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色彩。他所继承的Horkheimer的“反科学主义”倾向在对(现代)技术文明的批评中集中体现。但圄于Frankfurt固有的“社会学”视角,他对技术文明的反思的落脚点还是“人类”(human)或“人民”(people)而不是“人”(person or man)。

 

21.Marx改变了哲学价值观,他藉此向前辈与同行“宣战”。但MarxMarxism)没有敌人,因为敌人无处不在。Marx的后继者们最终简化了趋于繁复的哲学争鸣,因为他们“发明”了简便的论辩技巧——“贴标签”,即为对方贴上“非Marxism”的标签。这种方法所预设的前提就是:作为“超哲学构造”的Marxism具有当仁不让的、唯一的、不容置疑的“正确性”。

 

22.“实用主义”就是指向“实践”的目的论性的理论构造。

 

23.W. JamesJ. Dewey的“实用主义”实际上是对C. S. Peirce的回应。

 

24.Peirce的历史主义实在观:真理即意指的实在就是在时间历程中(历史中)建立起来的稳定的共识。

 

25. 

 

实用主义的趣味是构造“未来”,即“此刻”概念在时间或逻辑上的自然延伸,而长期以来的理性主义(特别是Descartes)趣味则把焦点放在了对“此刻”的倒溯,他们的兴趣始终在“过去”(历史或逻辑意义上的)而不是“未来”。

 

26.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胡适

实用主义:放弃对在时间中恒常不易的“确定性”的幻觉的坚持,消解哲学中的“彼岸世界”——“终极的、不可改变的哲学”。在不同的时代,创造不同时代的相应哲学,并把产生的哲学限定在产生它的时代。

 

27.

Plato         Husserl

formula       essence

material       experience

 

28.现象学自身的本体论转向是哲学主流方向的一个反动。

 

29.

王守仁            Heidegger

本体        事(物)          在那里的对象

功夫        正事(格物)      赋予存在以结构

 

30.精细的哲学依靠逻辑澄清概念以建立和维持其精细的结构。结构的精细体现在哲学家对语言的敏感与克制上,也就是“审其名实,慎其所谓”。

 

31.如果Bolshevik承诺的Communism理想需要且必须需要“不能得到辩护”的代价来支付,那么这个Communism就并非仅是作为事态及过程而会失败,更重要的是作为目的动因的不合法。

 

32.“命题”(proposition)是对“事实”(fact)的陈述,“事实”作为“命题”真假的判据。

 

 

33.“维也纳学派”的领袖M. Schlick似乎继承了RussellWittgenstein的“误解”(至少在W自己看来)。所以在以W为中心的分析哲学历史中,他竟然变得无足轻重了!

 

34.Roty的实用主义转向,实际上是分析哲学语言学转向的必然结果。Wittgenstein及其后继者在“世界”问题前大踏步地后退,在“语言”无处可退的绝境中不得不心理安慰性地倒向实用主义。

分析哲学是保守心理作祟,是面对“世界”问题发自内心的不安全感。

 

35.足够长时间的历史形成了思想多样性的饱和状态,相当长时间的历史则在相似循环的进程中制造了“进步”的幻觉。哲学家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只是在一如既往地完成一件工作:对哲学主题的变奏,从一个战场转移到另一个战场,当然也包括对“古战场”的故地重游。

 

36.批判的认识到批判的实践。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7073-798469.html

上一篇:人生何处不龙场
下一篇:读加缪的《局外人》

2 周可真 Veteran1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8: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