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晓飞
坚持与逃离 精选
2013-9-5 10:00
阅读:15370

      近日开始关注学诚法师,他寓教于乐,图文并茂展现人生的不同境界,并给出他的答案。学诚法师的微博上出现了这样一幅图,并留下这样的评论【见行堂语】 遇到死胡同的时候,要怎么办呢? 转身,寻找一个出口。心的执着与此一模一样,放不下的人和事把心堵死了   遇到死胡同的时候怎么办???梯子不够高过不去!挖洞,这可是我遇到的最硬的墙?最后去尝试把更离奇的招数,让牛去顶,结果把牛累的满头大汗。路遇一人问:你在干什么?看图最清楚不过。

http://qing.blog.sina.com.cn/1218353337/489e98b933004g2n.html


研究人员生活中,注定要面对失败、面对沮丧、面对死胡同,身心疲惫可能是每一个成功的研究人员都需要面对的。科研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在黑暗中寻找道路,而杰出的人能够在黑暗中照亮周围,指引前进的道路与方向。Claude Bernard是实验医学的奠基人,是生理学的先驱,他不仅仅是发现多种生理功能,比如胰腺的外分泌作用,而且为医学研究指明了一条基本的道路。在他撰写的《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一书中,他说,科学发现如同生长在崇山峻岭之上的美丽鲜花,你只有在经过艰苦的攀登,在荆棘丛中慢慢的、小心翼翼的不断前进,你才能有幸一睹鲜花的芳容。不是每个人都很幸运,巴斯德说,“幸运永远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头脑”,而有准备的头脑却往往可望不可及。跟朋友聊天,对MIT的天才科学家Zhang Feng佩服的五体投地,可是既没有他的脑子,也没有他那一气呵成的培训过程。我相信即便是他,也不是所有的idea都能行得通,只是不断的在死胡同中改变方向,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


 

  两位同事在同一天做出决定,宣布底离开科研,离开十年的科学生涯,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于她的决定,我既感到惊,也理解她们的决定,一种逃离苦海的决定,她经彻底的失去了研究的趣,她希望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在博士期是成功的,一位在法国马赛完成博士,另一位是在纽约西奈山医学院。在博士后期,其中一位有共同第一作者的science,应该说是小有成绩,可是科研的压力还是让她们喘不过气来。其实理解她们辞职并不难,四个字:“前途渺茫”。每天都在思考、每天都在应对失败和焦虑,而微薄的薪水、老大无成的困惑,让她们从崩溃的边缘解脱。她们去选择一条更适合生活的职业,那怕是从头再来重新开始读大学。

对于死胡同,想必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我们都插上隐形的翅膀,相信世间就没有死胡同。内心的深处,我一直想起一个人,司考特(Robert Falcon Scott),这一位著名的极地探险家,他选择了小马和拖拉机向南极进发,最后死在南极考察的路途之中,而他的竞争对手,挪威人,RoaldEngelbregt Gravning Amundsen,选择了狗和雪撬,成功到达南极。司考特在他的遗信中这样写道:“我们这么做是冒险的,我们深知这点,运气没有在我们这边,这都是天意,我们没什么可抱怨,只能努力到最后一刻...如果我们得以幸存,我将向世人讲述我的同伴的毅力、进取和勇气,并将以此激励每一个英国人。我们的遗骸和这些潦草的便条也将一定会讲述我们的故事,而且我们富强的祖国会证明,一定会证明,那些支持者我们的人的信心没有被辜负。”(http://en.wikipedia.org/wiki/Robert_Falcon_Scott

坚持!写给自己!


相关专题:“逃离”科研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孔晓飞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m.sciencenet.cn/blog-219944-72246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1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4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