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学生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ntiscience

博文

转老蒋评《拟子摇车》

已有 2703 次阅读 2010-1-2 13:25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老蒋, 拟子, 摇车, 摇车, 摇车, 摇车

载2007年12月4日《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

巧织霓裳做嫁衣
——读《拟子摇车》

蒋劲松

 

  刘华杰教授曾多次散布一种貌似为偷懒辩护的“怪论”:以少发文章为荣,多发文章为耻。他认为,每一位研究者不应该发表太多的学术文章,文科学者最理想的状况是半年一篇,因为一般人的研究能力没有那么高。但是非学术文章或其他科普工作则多多益善。其思路就是要杜绝学术泡沫,坚守学术理想,坚持以学术服务于社会。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即使在职称长期滞留为“刘副教授”的困难时刻,也坚持实践这一理念。
  作为来往密切的好友,看着他老是到郊外去爬山、拍照,从事“民科式”的植物学研究,天天伏案工作颈椎总是疼痛难忍的我,对他常常是既羡慕又嫉妒。然而,您还真不能说他偷懒,他不仅发表体制内认账的学术文章,而且在学术翻译、撰写书评和随笔、编辑各种选本等科学传播方面非常高产,颇具影响。他也不是在以量取胜,学术上富有启发性的各种新概念、新名词也像“太湖蓝藻”般地疯狂繁殖,泛滥成灾……。工作的高效率让我等汗颜。当然,凡事皆有两面,高效率也是“双刃剑”,也有“负面作用”。也许是直觉和创意来得太过容易,他似乎不是特别珍惜,一个特别好的思路往往没有来得及做深加工,刚刚开了头就放下另起炉灶,文字也常常失之随意而不加推敲,让人感到非常惋惜。
  编辑《拟子摇车:激动人心的科学文化图书》,看似非常取巧,只需搜罗现成的书评,予以分类并略加点评,就“攒”成了一本著作,名利双收。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且不说在当今的考核体制下,这样的工作在填表时根本用不上,不算所谓的“成果”,在许多同行那里还留下了不务正业、浮躁招摇的坏印象,吃力不讨好;许多出版社对这种为他人做嫁衣的选题也不感兴趣。据说,一家国内在科学文化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出版社就谢绝了华杰的建议,结果还是山东教育出版社有眼光,圆成了这一功德无量的好事。但这家出版社在华杰建议下,策划编辑其他学科的类似图书介绍时,许多大牛教授却因种种原因并不愿意接手此事。我觉得说到底无非是费功夫、花时间,而回报不大而已。由此也可见华杰的忘我境界。 
  很惭愧,说句老实话,本书所介绍的50本书,我自己也有许多并未读过,因此对其选择的眼光是否恰当并不能准确评价。至少对我来说,它是一本很有用的科学文化读书指南。对于书目和书评的确定,我想不同的学者一定会有不同的选择。华杰的选择未必有什么权威性。但是,无论如何,华杰兴趣广泛,不囿成见,长期从事科学传播,并有多年参与科学传播图书评奖的经验,他的建议是值得参考的。书中所选的书评,作者人数众多,大多是在科学传播界非常活跃的人士,一般说来文字优美,见解独到,可以起到引介导读的作用。原来散落在各处的文字锦绣,现在汇集在一起,织成了一件美不胜收的羽衣霓赏。华杰本人的短评,用简炼的文字发挥个人的理解,往往有锦上添花之妙。
  华杰的个人选择和点评,固然可能有难以避免的局限性,但是也因此会有鲜明的个性,其片面之处完全可以通过其他个人或者机构、委员会的工作来补充和平衡。常常引领学术风气的华杰开了个好头,我诚心祝愿有更多不同视角的图书介绍来“唱对台戏”,这样多元化的局面才是科学传播的理想境界。
  对于华杰个人,我有个建议,最好能将此事持续下去,比如是否可以考虑出续集,将“拟子摇车”II、III不断出下去。例如,每年或每隔一年出一本这样的读书指南。为解决没有那么多优秀著作好收录的问题,除了现有的专家书评与主编短评之外,可以考虑在征得版权所有者同意后,摘录少量精彩片段,给读者“免费品尝”。这样,也许传播效果会更好。例如,科学时报每年举办的科普佳作评奖,很有影响,其实也不妨按此模式,对获奖作品进行整体推介。
  说了那么多,突然发现,华杰的许多工作其实已经进入了出版社的业务范围。但我并不认为这是华杰不务正业,手伸得过长。事实上,优秀的学者本来就不该只考虑自己的学术工作,尤其是科学传播者更有引导学术出版的重任;而高明的出版家也应有学者的专业眼光。所以,我想,如果哪家出版社愿意聘请华杰作为兼职人员,让他在科学文化图书的出版方面提供咨询建议,应该是个好主意。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华杰教授的热情与特长,我们当然也可以因此多看到一点好书,这当然是我个人作为读者的一点私心了。

《拟子摇车:激动人心的科学文化图书》,刘华杰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定价:20元。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2-283587.html

上一篇:科学家在环境事件中的角色(转)
下一篇:河大学生读书笔记之一:瓦尔登湖,梭罗的湖

3 武夷山 蔣勁松 yinglu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5: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