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蔚蓝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ongkell lliang Lee 华中农业大学

博文

回首年少时的成长路

已有 3621 次阅读 2009-6-5 22:54 |个人分类:记忆足迹|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自我成长路

回首年少时的成长路

天空蔚蓝文    李良的博客(090603)


    我出生在一个不富裕、没有文化熏陶农民家庭。我是个不会思考的人,尽管我喜欢思辨,可思辨的结果就是小时候有自杀的念头,真不明白为什么竟有这种想法?即使我后来读了《约翰•克里斯朵夫》也没搞清楚儿童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

    父母是没文化的人,家里也贫穷,而不会有什么可看的书,我学的知识只有从学校老师那里来;另一方面家里没有电视机,也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动画片伴着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大抵看动画片的小朋友也喜欢看连环画,可在我的印象中没怎么接触过这种东西。也许是我给朋友们交流少的缘故,还有就是自己没有艺术细胞吧,直到现在我看书一般也很少仔细看插图的。好像小学五年级,家里有了收音机,而他的主要贡献是给全家送来了单田芳的评书,还有相声节目,就这样我慢慢长大了,作为一个空皮囊。

    初中我是在离家三四里外的另一个村子上学。学校老校舍是危房,初一上学期就在别人家里上课;下学期搬到了只有几间新房的校区,学校没有围墙、没有操场,既不住校,也没晚自习。这期间我是抱着收音机了解世界的,也收听了一些来自海外的不和谐的杂音。99年夏天,我姨家的黑白电视机搬到了我家,那年我收看了50周年大阅兵;那时我正值初三,中考有时事政治题,我养成了收看《新闻联播》的习惯。初二那年同学间相互讨论起升学的事来了,我的意见是先多学些知识再说,不要想着那个包分配,那时中专毕业是包分配的,而高中毕业后只能考大学(其实那两年中专正在走向没落,只是我们并不清楚)。不过到00年中考报志愿时,几乎所有的人选择了高中,除去弃学打工走的人。记得初一有180多人,到中考报名时不过80来人,包括复读生在内,因为相当一批人先后弃学打工去了。也是这种随大流的思想,使我在得知自己没考上县一中时,也有个打工去的念头,尽管我内心很矛盾,也有继续读书的念头,可那是我从来没想过自己的未来,也没那种眼光,其实我也没有自己的主见。

    父母是没文化的人,他们不想让悲剧在下一代身上重演,抑或也有上代人未实现的理想或夙愿都寄希望于下一代去完成的缘由。现在想想,我该感谢父母,他们坚持让我读下去,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尽管我要缴纳高昂的借读费。就这样我进入了成安县一中。

    00年9月父亲陪我走进了成安一中,我向往的地方?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的选择的背后是父母要背负更多的债务。从正门到教学楼之间300米的大路,第一次走在这里感觉好长,两边是足球操场和篮球场。我第一次认识了篮球,也知道初中去乡中学考试看到那个架子是干什么用的了。进入高中,我要住校了,自己要去照顾自己了,感觉自己慢慢长大了,也注意观察周围的变化了。整个高中阶段,值得唠叨的事大概有四五件吧:

    1)仅仅依靠种地的收入肯定供不起我上学的学费和生活费的,尽管那时我妹妹也不在读书,家里就我这一个花钱的机器。由此,在亲戚的帮助下,举家搬迁到邯郸市近郊,因为爷爷奶奶去世早,所以家里也没什么后顾之忧。这一搬就是8年,在外漂泊、流浪的8年,并将继续下去。我不知道这将何时结束,因为这两年是不会的,因为我一年后才能毕业,这一切都是为了我,这也是我一直有买房子冲动的原因。我很害怕“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情况出现,可毕业后的我仍是单身一人,身无分文。我对家的感觉是那样的敏感,当然作为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应该四处走走,见见世面,其实我并不恋家,也并不保守,只因为我欠父母的太多。

    2)我入学时的成绩全班第50名,而半年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我一跃上升为第9名,并一直在该名次上下波动。这件事导致了我一个错误的判断,即悲观决定论。而另一方面我看到了自己最大的敌人,就是我对环境的依附程度太高。不可否认,教育差的地区即使跟他有相同智商的城里伙伴相比,他仍显得愚钝。当把他放到一个优越条件下时,他开始反而无从适从,也跟不上课。我并没有那个感觉,我跟一般人一样,并没有吃力地学习,所以我认识到环境对我自身成长的重要性。

    3)学习的另一方面,在高中上学期,班里流行起看名著来了,我也迷恋上了。在这段时间我为了看到书,还在县图书馆办了借书证,从看第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开始,阅读了20多本国外名著。这也是我读书最多的一段时间,而在大学里那么多自由支配时间可惜被自己浪费了。后来学校有私人办了个图书室,以报纸和杂志为主,像什么《读者》、《青年文摘》等,我却从来没去看过。所以到高中毕业,除了课本和复习资料,还有我读过的那几本名著,再也没吸取什么营养了,致使现在自我感觉文化底子太薄了。

    4)整个高中阶段不得不提的一个人是我的班主任tianlm老师。她为人亲热和善,对我很好,对班里的每一名同学都很好。她给我最大的帮助就是高二时,两次在校长那里帮我说情,使我少缴了800元钱。这800元是什么概念?那时相当于我一年的生活费。

    5)我在思想认识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两大哲学对我影响之深:首先我学习了马克思哲学,培养了自己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可惜中国的教育培养不了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另一方面我接受了达尔文的“生存斗争”思想,这个后来发展成为我的第一阴影区,困扰了我近三四年。

    高中里的其他一些琐碎的小事就不在提了,我也不想提起。因为它并没给我带来什么快乐,即使不会有什么伤感。不过在我梳理自己整个少年的成长经历时,我也从当时的环境出发,寻找它们对我现在性格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我只得出两点结论:1,小时候的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背景扼杀了我的独特性思维,我说我没有批判性思维,其实另一方面我是个没主见的人,当然这也跟自己的性格有关,这方面文中没有文字体现。2,家庭背景和自己的性格是自己先天营养不良。自己的知识面太窄了,对社会的了解也太少了,也使现在自我感觉底子太薄弱。庆幸的是,我虽没有知识,可还算有思想,还能自己去思考问题,尽管有时是一种畸形的思路。

    哎,不提了!可我有时忍不住要回头望望自己走过的路、看看过去的自己,今年我24岁,时间又转动了一轮。可当你再回首这段路时,除了模糊地记忆外,发现并没留下什么痕迹,可以回味的只剩内心那丁点感觉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2470-236395.html

上一篇:成长的阶梯 发展的平台
下一篇:在网络的日子里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9: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