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水杉,致吾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tasequoia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博文

献给亲爱的图书馆

已有 4767 次阅读 2009-4-23 23:59 |个人分类:诚意正心|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图书馆, 读书

 

小时候就爱书,可能是受了妈妈与姥爷的影响。妈妈当过代课老师。记得她曾将我带到她的班上,似乎看到小学生们在念书。但妈妈说那时我才几个月大,根本不会记事的,但我的确有这种情景印象,难道是我想象出来的?这可能是我人生第一次关于书的印象吧。童年时喜欢在姥姥、姥爷家住(到现在还是)。姥爷从农学中专毕业后,在北京郊县工作了几年,困难时期回到老家务农。因此家里有许多书刊:达尔文主义、米丘林学说、农业病虫害图书、历史地理、马列主义、红旗杂志、俄文词典,还有更老的《千家诗注解》等线装书,舅舅、姨妈们的课本等。这些书多数藏在古旧的柜子里、神桌下。对于我,这可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常常一个人钻到里间屋或厨房里,搜寻这些永远都好像找不完的书刊,常常弄得满头蛛网,满身灰尘,但找到一个又一个没见过的老书时,那种兴奋就像发现了一个宝藏。对那本五十年代初出版的《达尔文主义基础》印象颇深,开头有一个池塘生态景观图,各种花草虫鱼栩栩如生,很有吸引力;藏在书后半部分的怪异的始祖鸟尤其令我惊奇,那幅复原图把该鸟画的很吓人,我常常在姥姥家的被窝里,把这一页翻开,吓唬也在姥姥家睡觉的表妹。有时窗外树上的猫头鹰也凑热闹地不停地笑着,更增添了恐惧气氛,表妹自是吓得躲到被子里了。现在想起,窗外的鸟和书中的鸟带来的恐惧感,更加增添了乡村夜里、姥姥家的温馨。可以说,姥爷家是我的启蒙图书馆,是家门口的一条通往远方的溪流。

可能是受到了达尔文的影响,大学走进了生命科学院。除了上课、实验外,总爱在典籍林立的图书馆内寻觅、徜徉。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什么都好奇,都想去涉猎。虽然是理科生,但还是偏爱到文科书库里去走动,有点不务正业。高中时管窥过的书刊,在这里都看到了真面目;初步形成的兴趣爱好、带疑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里都能找到归宿和答案,并开始了进一步的发展。大学的图书馆是一个广阔的大洋,每个人乘舟任意畅游,驶向自己向往的小岛。离开四川母校时,最不愿意上交的证件就是图书证——一方小小的卡片、书海小船的船票。那一天,上交“船票”之前,我特意到每一处熟悉的老朋友面前,再次欣赏了一下他们的风姿,感受了一下他们的气质,回想了一下他们的内涵,并深深感谢了他们的教诲!——不知什么时候能够再次会面。

几个月后,我来到了三千里外的研究所,不同于母校图书馆的“现代化”造型,这里的是民国建筑风格,古朴厚实的砖墙,上有飞檐绿瓦,门前则是高大繁茂的老枫杨。首次造访时,感觉里面多数是陌生的面孔,而且很多来自异域,且面容凝重威仪,透着一股深沉古奥的气息。我新来乍到,半路出家,学问薄浅,在这种阵势之下,没有心思徜徉,惘然离去。慢慢研读几个月后,稍微有了点基础,便试着去探访、结交这些异域大师们,会面多了,就感觉眼熟了,亲切了,最后喜欢上他们了。有一次,我在广阔的书林里穿梭时,出于好奇,向深处的一个门里探视了一下(以为是不准进入的),但令人振奋的是,里面别有洞天,又是一片密林,那些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典籍依然列列在位,虽然面容饱经沧桑,但依旧透出一股高贵深邃的气质,令人肃然起敬。他们一卷卷的传承至今日,多像人类的几世同堂啊!室内静寂,光线柔和,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幽幽的、古远的味道,如隔世一般。站在这里,心中顿生一种圣洁的感觉,人类智慧的结晶以这种典雅的形式陪伴着你,熏陶着你,多么幸福啊!有前人的艰辛付出,才有今日的文明进步,欲实现来日的社会发展,还需今日我辈们的传承接力。只为这淡淡的书香、寂静的氛围、凝固而又激流着的人类的智慧,我感觉一生也离不开她了。研究所的图书馆,是大洋中的家园。

在第14个“世界读书日”,谨以以上的文字献给亲爱的图书馆!


王力2008年初摄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3465-227858.html

上一篇:雨天午后
下一篇:古植物研究中的一点小体会

13 黄靓 杨月琴 武夷山 王桂颖 马昌凤 鲍博 王德华 杨秀海 徐鸿儒 迟菲 徐会会 王启云 王立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01: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