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出發,何時能還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nsong 科學,俺的名字叫科學!

博文

昨天的沙龍

已有 3136 次阅读 2009-4-18 11:14 |个人分类:科學文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話說在下
移居科學網以來,手懶腦笨,少有創作,多是轉帖舊文,有違博客精神。

長此以往,恐博將不博矣!今後將努力發奮,多多灌水,促進科學網事業蓬勃發展!

昨天王一方先生在清華大學科學哲學與技術哲學沙龍第82期做主題為“醫學究竟是什麽?”的講座。這個講座真是好事多磨,原本想請劉兵教授評論,但是他恰好去台灣開會。又想邀吳國盛、劉華杰評論,可是週五下午北大哲學系選舉系主任動員,他們都來不了,後來決定請田松擔任評論人。但是,週二小楊卻借不到新齋的教室了,因為有各種各樣的培訓和學術的活動(這是好事啊!)。

無奈一方面請另一位工作人員楊銳去學校借教室(那很麻煩的),同時與王一方、田松商量是否可以換到週六下午舉行,因為週六原本要舉行活動的科學史因故推遲,空出來的教室可以使用,那樣就不用離開新齋了。結果,田松說週六下午有事。最後,還是決定週五下午不變,在四教301舉辦(多虧了楊銳女士的幫忙)。

然而,等通知發出之後,週四上午田松這廝打來電話,他才發現週五下午已有安排,無法調整,但是他答應會趕過來吃飯(這太不像話了!)。無奈,只能由我來替補。早知道安排在週六多好!


昨天下午,沙龍尚未開始,卻赫然發現吳國盛教授光臨,原來北大那邊早早完事了。但此時再請他擔任評論人已不合適。

王一方教授果然十分了得,他演講的主要內容早已發表,我也曾拜讀過,所以,我事先覺得評論問題不大,可是這次他又增加了許多內容,但是由於時間關係,大多只簡單地介紹了一些思路,并未完全展開。

他的主要觀念我是認同的。尤其是有關醫學不是科學的思想,是國內反科學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他作為國內醫學人文學的權威,貢獻很大。他的文風與江曉原、田松之流有類似之處,即善於向大眾傳播,善於利用文學、藝術電影等素材表達學術思想,善於應用隱喻與意象,和江、填一樣都是寫專欄的好手。

昨天講座最後一段關於納粹醫生、日本731暴行的介紹,給我影響極其深刻。他們的工作當然違背了人類基本倫理,是駭人聽聞的暴行,理所當然地要受到譴責和法律的嚴懲。但是,另一方面,這些犯罪者都是當時醫學界的精英,擁有極其高超的醫學水準,而且他們的工作本身也是不折不扣的科學工作,其科學研究成果本身也極具科學價值。如此看來,近代科學活動所標榜的價值中立,純客觀的科學理想本身是有嚴重缺陷的。

我在聽講之後,受到啓發,提出如下的想法:西方近代以來試圖將科學與人文分立來保證二者各自的獨立性,然後再將二者結合以保證社會文化的統一性,實現二者的互相補充,這一策略本身應該受到反思和質疑。

其實,西方古典的科學不是價值中立的,是充滿了人文關懷的,正如吳國盛教授所言是自由的科學。中世界科學是神學的婢女,更無價值中立可言。即使就是近代科學之父培根也強調科學造福人類的觀念。


因此,我認為,科學與價值無涉不僅僅不是事實,也不應該成為一種理想。也許我們可以將價值、人文關懷從外部約束內化到科學活動中去,成為科學活動的內在要素,成為科學活動的內在約束,這樣的模式改造也許是解決今天科學與人文分離,科學漠視價值,科學與人性關懷無關的困境的關鍵所在。

王一方教授回應說,科學不考慮價值僅僅是他論證醫學并非科學的一個方面,除了價值關懷之外,醫學之所以不是科學,還因為醫學更重視個體差異,更是一種需要悟性,需要難以言傳的技巧和體驗的藝術。

對此,我當時沒有回應,現在想來,其實科學研究活動中同樣也離不開悟性和技巧,在實驗室的工作同樣也嚴重依賴個人的技巧和經驗等等。當然,相對來說生命現象中個體差異更為突出而已。

無論如何,我覺得如果改變對於科學理解,調整科學的理想,醫學未嘗不能說成是科學的一種。但這不是要讓現在的醫學進一步的科學化,而是相反想讓現在的科學進一步的人性化。

這些只是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尚未展開和進一步論證,只是在王一方先生的精彩講座刺激下臨時產生的觀念,希望得到各位高手的批評指正!

會後,大家去清華科技園區創業大廈一樓的我行我素餐廳共進素餐,繼續交流。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4810-226774.html

上一篇:頭頂的星空與心中的佛性——讀《西望梵天》
下一篇:自己印“錢”自己花 美國開始流行“社元”【轉載】

8 李侠 武夷山 刘进平 曹广福 曹聪 杨秀海 陈国文 iluay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0: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