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出發,何時能還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nsong 科學,俺的名字叫科學!

博文

30年所慶有感

已有 3457 次阅读 2009-5-2 17:52 |个人分类:科學文化|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教学, 清华大学, 所庆, STS, 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

30年所慶有感
 
 
蔣勁松
      時光荏苒,1988年春天來清華面試的時候,我還是一個充滿幻想和激情的青年,轉眼間卻早已年過不惑。在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體驗了研究生到導師的角色變換,我個人的生命與這個普通而又偉大的教學機構結下了不解之緣。
 
      當年耐心教導我們的各位恩師都已經退休,那時還是青年教師的曹南燕、萧廣嶺老師今天已經功成名就,桃李滿天下,成為學界的領軍人物。至於研究所的規模影響、學術成就、人才培養的發展提高,也是有目共睹,學界公認的。當然,與兄弟單位相比,研究所也還存在諸多不足,需要我們全所師生的繼續努力。
 
      在研究所兩年半的學習時間並不長,中間還有長達半年的干擾,但是,這段時間的學習讓我一生受用不盡。導師曾曉萱教授對我和其他同學無微不至的關心,讓人感動。她用言傳身教,讓我們知道作為清華學子永遠都要追求盡善盡美,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從此以後,每當我懈怠頹廢之際,我眼前都會浮現曾老師身影,想像她會對此如何嚴厲批評。她的殷切期望永遠都是我努力的動力。
 
還有劉元亮老師的認真不苟,寇世琪老師的清晰條理,姚慧華老師的寬容厚道,他們雖然觀點不同,性格各異,都始終洋溢著一種帶有清華特色的蓬勃生氣,鼓舞著我們克服困難,努力前進。高達聲老師雖然過早地和我們永隔人天了。但是,我直到今天還能清晰地回憶起,他在星期天練習英語,並勉勵我們必須學好外語的情景。
 
上一輩的這些老師們,經歷了太多的折騰和坎坷,他們耗損了太多的精力和才華,也許他們多少有些遺憾,沒有取得他們本該取得的成就,但是他們的真誠、努力,作為一種精神財富,通過對學生們的潛移默化,已經產生了他們想像不到的長遠而深刻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還將與日俱增,綿延不絕。
 
博士畢業後,有幸回到所裏教書,從學生變成教師,承擔起傳到授業解惑的重任,俗話說“有兒方知父母恩”,這才真正體會到老教師們的教誨之恩。雖然,教學上很努力,得到學校的嘉獎和肯定,但是,捫心自問,與老教師們的奉獻精神還是相差太多。
 
而今天同學們,與我們那時相比,則頭腦更加開放,學習條件更為優越,語言能力與專業素質也更加出色,當然,他們也面臨著比我們更加嚴峻的生計壓力,以及愈演愈烈的就業競爭。他們定將擁有更加燦爛的未來,這是他們努力的結果,也要感謝我們這個高速進步的國家提供的絕佳良機。
 
面對他們,我常常心中感到惶恐,會不會由於自己的能力不足和不夠敬業,耽誤了他們的發展?也常常會替他們擔心,在如此喧囂的環境中,他們能不能把持自己,珍惜可貴的青春,發展自我,貢獻社會?
 
      有人說,懷舊是年老的徵兆,替青年人擔憂更是落伍的可靠標誌。但是,看到老教師們還精神抖擻,我等後輩小子怎敢言老?在此慶祝建所三十周年之際,謹祝老教師們幸福長壽,快樂平安;也祝願同學們努力學習,進步成長;更要勉勵自己,發奮工作,上不辜負老一輩的精心培養,下不辜负年輕學子的殷切期望,完成學術和精神的承上啟下的使命,在人類綿延不斷的文化長河中履行我們這一代人應盡的義務。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4810-229466.html

上一篇:【偽科學網推薦】伪士当去,迷信可存:鲁迅也是反科学文化人?
下一篇:發現其實是創造

5 刘玉平 刘进平 陈国文 魏东平 陈应泉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8: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