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出發,何時能還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nsong 科學,俺的名字叫科學!

博文

惡搞文化【轉帖維琪百科詞條】

已有 4562 次阅读 2009-6-7 12:34 |个人分类:遊戲筆墨|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惡搞文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同人文化
同人 - 動漫 - ACG
同人創作
同人誌 - 同人小說
CG - 同人音樂
同人廣播劇 - 同人遊戲
創作文化特色
自資出版 - 二次創作
致敬 - 戲仿 - 惡搞
耽美 - 百合 - 同人女
御宅文化 - 蘿莉 - 正太
活動
同人誌即賣會 - 看板娘
Cosplay文化
著名同人作家
CLAMP - 尾崎南

惡搞文化,指的是對嚴肅主題加以解構,從而建構出喜劇諷刺效果的胡鬧娛樂文化。常見形式是將一些既成話題,節目等改編後再次發布,屬於二次創作的其中一手法。惡搞在當代流行文化中很常見。

[編輯] 詞源

對「惡搞」一詞的最初使用情況,並不清楚。有人認為,「惡搞」一詞來自日語的Kuso,是一種經典的網上次文化,由日本的遊戲界傳入台灣,成為了台灣BBS網路上一種特殊的文化。這種新文化然後再經由網路傳到香港、接著是中國大陸

不過,關於 Kuso 一詞在華文領域中最早出現的可能性倒是有一種說法。 Kuso 一詞應源於 kuso game 死亡火槍越前康介 遭受敵人攻擊時的慘叫聲 くそ(kuso)。 在1996年時,台灣有一群遊戲玩家,因為一本日本雜誌 Saturn Magazine (現名ドリマガ) 最爛遊戲專欄的持續介紹,開始對死亡火槍感興趣,進而將此作品的主角-越前康介的慘叫聲 くそ(kuso) 掛在嘴邊成為口頭禪,久而久之下,kuso慢慢成為華人世界中惡搞的代名詞之一。 中的主角

Kuso 這詞語常使人摸不清楚其意思,主要的爭議點在於最早使用這個口頭禪的年輕玩家們,本身不熟悉這個源自日本詞彙的詳細意義,且也無太大企圖心,因此對這詞的詳細用法並無去嚴格定義規範,純粹只是當做一種心情感嘆上的口頭禪,早期的意思與原本 kuso game 的用法比較相似,及指 "很爛,爛到讓人發笑" 的意思。

但其實這個字是日語くそ,也就是糞。 在日文中引伸的用法還有很多,例如口語中的粗話 (類似英語語系中的粗話- shit); "很爛,爛到讓人發笑" 也是其中之一, 但是不同在華人文化圈中的用法,日本人使用上貶低意味較濃, 因此 kuso = 惡搞 的用法在日本並不適用。甚至誤用的話還可能造成誤會。 另外一個解釋是日語くうそう,也就是空想。這個說法在文意上較說得通。

KUSO如果沒有了創意,KUSO就不過是坨KUSO而已。
  此名言的意義是:創意是惡搞的主要神髓。若果惡搞缺乏創意,惡搞將會有如糞土一般毫無價值可言。

但是,惡搞的這種行為方式,早在「Kuso」出現之前在世界各國就已存在,惡搞和無厘頭就難以區分,可以認為,惡搞只是對古已有之的某種滑稽幽默的行為的另一種說法。下面例子中很多被認為是惡搞的行為,也並不能證明和日本的「Kuso」有什麼關係。

在英文中,與惡搞意思相近的詞語是parody.在西方流行文化中,惡搞同樣常見。只是parody這個詞本身就是正式用語,可被視為藝術手段的一種,並非像「惡搞」的說法,是民間流傳形成的非正式語言。

[編輯] 著名惡搞例子

下列例子中,有些事物本身創作或創始的目的即在於惡搞,並無其他目的。有些影視節目或人物是以惡搞為其賣點,著重考慮商業效益。如:

[編輯] 娛樂

[編輯] 政治

[編輯] 其他

[編輯] 被動惡搞

有些事物本身原本有其他目的,但是被人拿來惡搞。如:

[編輯] 反響

2006年8月10日,光明日報社舉辦防止網上『惡搞』成風專家座談會,呼籲「旗幟鮮明地反對網上『惡搞』紅色經典,反對『惡搞』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1]

[編輯] 參見

[編輯] 參考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4810-236719.html

上一篇:必须正确才是科学吗?【江曉原】
下一篇:中國人惡搞的水平令人驚歎!

3 刘进平 曹广福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3: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