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出發,何時能還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nsong 科學,俺的名字叫科學!

博文

佛教究竟是怎麼回事?——再談精進與執著

已有 3256 次阅读 2011-6-23 14:34 |个人分类:科學宗教|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佛教, 执着, 印光, 精进, 广论

爲什麽許多朋友會對佛教產生誤解,以為佛教修行不需努力,只需輕輕鬆松對什麽事都滿不在乎地“不執著”就一切搞定?

 

那是因為許多朋友並不沒有真正去實踐佛法,沒有真正在人生的歷練中去檢驗佛法,應用佛法,而只是玩點口頭禪的緣故。

 

因為只是耍嘴皮子,所以一般文人都自視甚高,以上根利器自居,上來就拿《金剛經》的境界來評判他人要求他人,以不執著來為自己的貪嗔癡辯解。

 

因為看起來禪宗的境界是個很討巧的方便,既不需努力刻苦的修行,又能以上上根器自居蔑視那些老實巴交刻苦修行的笨漢。

 

殊不知,這種口頭禪是自欺欺人,嘴上說得漂亮,各種煩惱境界一來,那些漂亮話毫無用處,該怎麼出醜還是怎麼出醜。

 

其實,要是真正踏實修行過的人都知道,這種口頭禪真是連修行的門都沒入,對佛法的理解完全是門外漢。

 

因為這種投機取巧的思路,是違背佛法最基本核心的思想——因果法則的。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投機取巧本身就是貪的表現。這是佛門大忌。

 

而對因果報應原則的不相信是愚癡的典型表現。

 

這就是說,連佛法的ABC都沒有掌握,還想去領悟和把握金剛經這種上上根基才能領會受用的佛法,那完全是癡心妄想。

 

從佛學學習的次第說來,佛法博大精深,佛陀是對機說法,對不同根基不同煩惱的人針對他們的具體情況說不同層次的佛法。

 

因此,不同根基不同狀態的人該讀什麽佛經,是需要老師指導的,是需要自我反省的。

 

大多數人缺乏必要的基礎訓練,上來就讀金剛經,是不合適的,效果一定不好,因為他們必然會誤解金剛經,會誤解破執著的所指的。

 

中國佛教之所以後來衰落,與頓教過度興盛,修行人普遍以上個自居,不肯踏實打好基礎有莫大關係。

 

弄得狂禪猖獗,修行人浮躁不寧,修行不得力,遇到人生考驗束手無策,最後自然是修行證果者越來越少。

 

而藏地相比之下卻能長期保持佛法之興盛,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把佛教修行的不同層次梳理得極其清楚明晰,學人容易準確定位,消除了漢地佛子容易流行的好高騖遠的毛病,踏實修行,修行容易獲得實益。

 

所以,真想從佛法中獲得實際收穫者,強烈建議從藏傳佛教格魯派(俗稱所謂黃教)宗喀巴大師開創的“道次第”修行路線入手。

 

其實,一般的朋友倒也不必讀引證極其詳細繁瑣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反而是《菩提道次第略論》幫助更大。

 

漢地眾生如果對這個路線不適應,淨土行人好好讀《印光大師文抄菁華》,只要信得及,踏實肯幹,必然會獲得實益,不至於淪為只會耍嘴皮子的口頭禪。

 

這兩條道路都是努力精進破除執著的可靠道路。

 

相關博文:

 

 

究竟是執著還是精進?

 

虛雲老和尚得見文殊菩薩化身的事蹟

 

執著究竟是個什麽東東?

 

佛教究竟是不是自相矛盾?——菩薩們很執著嗎?

 

滿腔熱血方念佛,誦經何曾不丈夫?

 

痛苦的根源是“我執”!

 

 

一切行精进者:
一、常勤精进,

二、至心精进,

三、智能精进,
四、不断精进,

五、庄严精进,

六、忍苦精进,
七、不动精进,

八、不时精进,

九、不知足精进。

 

菩萨成就一切行精进,名为大力,常勤精进,安住善处,坚固庄严,不休不息,得于善法。

七种精进:


一、欲心精进,菩萨摩诃萨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二、至心欲精进,菩萨摩诃萨增长菩提心故;


三、方便心精进,菩萨摩诃萨诸烦恼垢不污其心,以身为器,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四、胜精进,菩萨摩诃萨为于善法不救身首火故,如是菩萨胜于一切声闻、缘觉;


五、求精进,菩萨摩诃萨求于世法及出世法诸方术故;


六、学精进,菩萨摩诃萨速得世法及出世法故;

寂静精进者,

有十种:

一者、宜;

二者、修集;

三者、非动;
四者、坚持;

五者、一切时;

六者、缘三相;

七者、舍;

八者、不散;

九者、调御;

十者、趣向菩提。


一、宜精进:菩萨若起一切烦恼,为除病故,随对治之。如贪欲起,观不净相;瞋恚起时,修于慈心;愚痴心起,观十二因缘;思觉起时,观阿那波那;破憍慢故,观众生界。是名宜精进。


二、菩萨精进,非始非终,无量世中常得成就。是名修集精进。


三、菩萨精进,常勤修集亦如初得,是名非动精进。一切时中勤精进故,是名非动。

四、菩萨摩诃萨常能亲近诸师、长宿、有德之人,修学多闻。若修三昧,思惟其义,勤行精进,随顺听受。是名坚持精进。


五、菩萨摩诃萨心不颠倒:宜修舍摩他,时修舍摩他;宜修毘婆舍那,时修毗婆舍那;宜修舍,时修行于舍。是名一切时精进。


六、菩萨善知定、慧、舍,时时修集三相:入相、住相、起相,不失正念,至心精勤。是名缘三相精进。


七、菩萨若闻诸佛、菩萨勤精进故,不可思议。闻已,其心不自轻,不愁恼,不知足。是名舍精进。


八、菩萨摩诃萨时时调伏诸根、诸入,饮食知足,初夜、后夜减损睡眠,至心不乱,无有放逸,推求庄严,发勤精进,修真实义,心无颠倒,随顺修道。是名不散精进。


九、菩萨精进不急不缓,所作事业处中而行。是名调御精进。


十、过去世诸菩萨所持精进,悉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来世诸菩萨所持精进,亦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现在世诸菩萨至心、不放逸所持精进,亦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趣向菩提精进。」

菩萨一切精进,悉以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摩诃萨修性精进,乃至寂静精进,悉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名一切精进,悉以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善戒经.菩萨地.精进品》

1.
(佛言:)有四种法,若如理修行者,即能安住大乘趣向胜道,所有善法而无坏失。何等为四?


一者、信法能向胜道。复何名信?谓有信故,而能随顺诸贤圣种,所不应作而悉不作。


二者、尊重能向胜道。以尊重故,于诸圣者所说妙法而能听受,谛受法故,耳无外听。

三者、无慢能向胜道。以无慢故,即能于彼一切贤圣恭信顶礼。


四者、精进能向胜道。以精进故,若身若心悉得轻安,所作善法皆能成办。

2.
佛告慈氏菩萨:「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为有情修大乘行,欲度有情置大涅槃,应当先发五种胜心。云何为五?


一者、于诸有情普发平等大慈悲心;


二者、于一切种智心不退转;


三者、于诸有情起亲友想,于险难中誓当救护;


四者、常于有情起负债想;

 

五者、恒怀惭愧何时偿毕。能发如是五种心者,速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发菩提心品》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4810-458386.html

上一篇:郭鹏:“曲线救狗”到几时?
下一篇:給編輯部MM添麻煩了,抱歉!

6 王号 骆小红 DXY1234 XY zhangxp vigorous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1 03: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