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出發,何時能還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nsong 科學,俺的名字叫科學!

博文

中国应当向印度学习

已有 2873 次阅读 2011-8-15 00:30 |个人分类:精彩轉帖|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中国, 印度

陈功强调印度经济增长模式有值得重视的地方

众所周知,中国和印度是两种增长模式,绝大多数中国人,以自己的经济增长模式而自豪。在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当中,财富的积累大多数集中在银行,然后为政府和国有企业所运用,其实包括税收在内,同样也为国有企业所用。所以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集中了社会上的绝大多数资源,做了大多数政府想做的事情,这可能让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政府所羡慕。不过,恰恰是集中运用了社会资源,问题也就来了,这种发展模式的公平性以及必要性也就大成问题了。

为什么这样讲?必要性的问题指的是,很多时候,政府想做的事情其实是不必要的,老百姓称之为“面子工程”,但中国这样的事情做了相当不少。虽然没影响经济增长,但影响了财富的进一步积累。纽约这个城市有钱吗?它要修一条地铁,从1929年一直讨论到今天才决定修,不是没钱,而且钱要用到最有价值的地方。公平性的问题同样严重,资源的集中使用,显然只能满足少部分群体的需要。比如国有企业集团,用掉了最多的社会资源,这个项目、那个项目,大多数都是国有的,别人沾手很困难,大多数情况下要经过二手的灰色渠道,才能分一杯羹。但国有企业并不是支柱产业,而是霸权产业,他们在社会当中的重要性,完全是人为制造出来的,比如中国的石油巨头们。他们创造的就业机会最少,创造的失业机会最多;他们总是声称有交税多,但实际政府项目的资金哪个不是来自于全社会的税收?所以他们用掉的,远远多于他们所缴纳的。就是这样的一个群体,当国家和社会需要他们做出一些贡献的时候,他们却还加以拒绝。比如现在的石油巨头们拒绝跟随国际油价下调油价就是一例,他们才不在意全社会物价总水平呢,他们才不在乎老百姓的账单以及中国中产阶级的逐渐消亡。

中国这种发展模式,表面看很好,社会面貌变化很大,包含大项目的基础设施的发展总是很快,但就社会公平性和必要性来看,则是存在不少问题。与中国模式相比,印度的增长模式就有意思了,我认为,这完全值得我们重视,而不是轻视。

为了说明问题,我在这里引用一些人士以及世界银行过去的一些数据。第一份是世界银行专家公布的有关印度经济状况的报告中指出,印度经济增长是“符合穷人的利益的经济增长”。第二份是世界银行专家宣布的分析报告指出:在2001年-2003年间,中国经济以每年接近10%的速度增长,但13亿人口中最贫穷的10%人群实际收入却下降了2.4%。

第一份报告让人震撼的地方在于让人们知道,有一种经济增长模式叫做“符合穷人利益的经济增长”。印度的经济增长时刻与中国差不多,都是开始于2001年前后。从2001年-2006年,年均增长速度约7%,经济总量增加了70%。然而,印度的工资和人均收支却增加了500%,扣除通胀后,人均收入实际的增长,超过了300%。八年间,印度的人均实际工资和人均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比人均GDP的增长速度高出2倍。印度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分享了经济增长的成果。当下,印度人平均月工资25112卢比,约合人民币3650元。其中孟买和班加罗尔人均工资最高,目前人均约4.6万卢比,折合人民币6700元;与中国接壤的东北部首都地区最低,月均工资在22000-28000卢比(人民币3200-3360元)之间。

其实,更令人震撼的地方还不是工资,在那个社会中,社会福利的增长和积累,才是财富积累的最重要以及最值得骄傲的部分,如北欧。在印度实际工资增长大大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只是印度人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一个方面。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印度联邦和各联邦主体、地方政府,将1/3的财政支出,用于教育、医疗、救济等社会领域的。从而建立和维持了一套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让退休、失业、儿童、学生等等弱势人群,也扎扎实实地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随着经济增长,印度各地每一个季度都调整“人均最低生活标准”,也就是“贫困线”。最低生活标准每一季度由印度各联邦主体制定,用于评估居民生活水平以及作为制定补助金、补偿金及其它社保支付的款项。印度今年第三季度,人均最低生活标准为月11000卢比,折合人民币每月1700元。

大家要知道,北京2006年7月1日起,基本生活费确定为每人每月448元,仅为印度最低生活费标的26%。有劳动能力的居民最低生活标准为12000卢比,退休人员8000卢比,儿童是10000卢比。与中国西藏接壤的阿鲁纳恰尔邦边疆区今年第二季度居民人均最低生活费标准定为月9300卢比(折人民币每月1450元,与之接壤的云南省昆明市市现行居民最低生活费保障标准是1997年制订的,市区每人每月200元,曲靖市、保山市、大理县和普洱县为117元),有劳动能力的居民最低生活费指数为10800卢比,退休人员8800卢比,儿童9700卢比。由于“贫困线”的标准特别高,全印度平均计算,相当于人均GDP的40%,而各级政府财政支出的最大一块,就用在医疗、教育、补贴、救济等社会保障体系上。以孟买市2007年预算儿童补贴项目为例,全市明年财政预算,用于有子女家庭社会支持款项总额750亿卢布(108亿人民币),生育二胎及更多孩子的家庭所获一次性补助金额将增加4倍,从5000-1.6万卢比不等;每个儿童的月津贴数额将增加1-1.5倍;多子女家庭的年度校服补贴从1000卢比增至7000卢比;因在家照顾3岁以下残障儿童而不能外出工作的父母将获得每月7500卢比(1300人民币);抚养三岁以下儿童的大学生家庭每月的食品补贴将增加两倍,从550卢布增至1650卢比;为预防社会孤儿出现及发展家庭教育方式,发放给监护人用于抚养被监护人的资金数额将从4500卢布提高到8000卢比。(注:最新汇率10卢比=1.453人民币)

当然,印度的经济增长模式也不是毫无问题的,我个人以为有两个缺陷是印度人必须付出的代价,一个是通货膨胀,随着个人收入的增长以及个人财富的增加,则通胀问题必须小心以待。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增长速度慢,社会资源分散,像基础设施这样的项目,如果不能集中资源来做,当然困难就很大了。所以中国和印度是增长上的两个极端,如果中和一下,如果领导能成为领袖,则会更好一些!我在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印度人很骄傲是有原因的,印度宏观经济分析和短期预测中心的《印度经济长期趋势》报告预测,2012年前印可赶上韩国、西班牙、以色列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020年前,人均GDP可达29400美元。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作为战略型智库的首席研究员,我提醒大家要注意印度的增长模式,它的后劲很大,除了通胀控制这个问题之外,印度模式在增长过程中的波动会比中国的要小很多。中国的增长模式,表面好看,但内生的不稳定性大家也要能看得出来。中国因为增长模式的原因,社会资源被少数群体集中使用,导致效率缺失,折射到社会上,就是法制、通胀、公平公正与社会保障问题,总之导致大家都缺乏安全感。而这个安全感的问题不解决,中国将无法取得稳定的进步。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4810-475235.html

上一篇:在這個注意力極其寶貴的時代
下一篇:学佛成佛的关键:道证法师讲菩提心13

10 刘艳红 周少祥 丁甜 金小伟 陈飞 李阳 温世正 汪晶 liguoshuai zzjtcm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6: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