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出發,何時能還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nsong 科學,俺的名字叫科學!

博文

不加掩饰的残忍更可怕!

已有 4188 次阅读 2012-11-28 15:08 |个人分类:敬畏自然|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动物保护, 烹饪文化

与西方的烹饪传统相比,国人对于屠杀实在是太不在乎了,太缺乏文饰了,我们的饮食传统中对于称呼动物尸体部位为菜名倒并没有刻意地避讳,而是正视淋漓的鲜血,大众也淡定到了麻木的地步。比如猪头肉、肥肠粉、鸭血粉丝汤之类,甚至将一种完全与牛舌无关的糕点命名为牛舌饼,一点都不含蓄,但是大家也坦然接受了

 

不仅如此,甚至居然会用人体器官来为肉菜命名。如将海鲜贝类牙蛤或沙蛤制成的汤类命名为西施舌;猪蹄炖海带则命名为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这是典型的肉麻当有趣了。因为,这不是在文饰、掩盖,反而是在夸大,制造一个比实际情况更可怕的场景:美人的舌头放入盘中品尝,将我的手剁掉做菜这本来应该是令人惊悚的叫法,奇怪的是,对吃饭时宣传素食深恶痛绝的人们对此倒并不在乎,却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

 

还有一种常见现象令我百思不得其解,许多饭店或者食品商都喜欢利用可爱的动物活生生形象,来为屠杀动物和吃掉动物大做广告。在我看来,这是一种自相矛盾的做法。既然喜欢它就不该吃它。这些反常的现象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国人对待生命缺乏一种敬畏尊重的态度,可以在声称喜欢动物,以为自己喜欢动物的同时,冷漠地吃掉动物。

 

说明:感谢陈沐博主的提示。

 

延伸閱讀:

文饰也是一种进步,虽然远远不够!

 

餐桌上的文饰!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4810-637088.html

上一篇:文饰也是一种进步,虽然远远不够!
下一篇:骨头与瘦肉精:肉食转化的局限

18 吕喆 许培扬 陈小润 骆小红 陆俊茜 刘洋 王春艳 王水 杨秀海 刘天龙 郭保华 何宏 yxh3161 fansg zhanghuatian sz1961sy zzjtcm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00: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