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暗物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yntiger 暗物质是连接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纽带,也是低速物理通向高速物理的桥梁,更是跨越经典物理与现代物理巨大鸿沟的有效工具!

博文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恒星光行差等相互矛盾否定以太存在,暗物质能够合理解释矛盾。

已有 1503 次阅读 2022-11-16 15:07 |个人分类:暗物质|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恒星光行差等相互矛盾否定以太存在,暗物质能够合理解释矛盾。

(1) 宇宙之所以有序运转,一切皆因万有引力。如果失去万有引力,宇宙将陷于极度混沌状态,更不会有生命的存在。因此,要了解宇宙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首先要了解万有引力规律。

(2) 暗物质粒子是连接星系与行星的谱带,暗物质具有传递能量的粒子效应。暗物质可以与不同可见物质相互作用,是物质间万有引力的传递桥梁,并能够合理解释万有引力超距作用。

(3) 已经有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在真空中可以生成电子对,且电子对可以湮灭消失,暗物质粒子是稳定的正反粒子偶极子粒子,但主要成分为电子偶极子。

(4) 建立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模型,一个正反粒子偶极子中含有一对正反粒子,正反粒子相互作用,不停地围绕共同的中心做圆周运动,在一般的情况下,正反粒子偶极子既不显电性也不显磁性。

(5) 正反粒子偶极子是一种能量较低的稳定粒子,在一定条件下吸收足够的能量电离成电子对;而电子对在一定的条件下释放出能量,形成较稳定的正反粒子偶极子。

(6) 正反粒子偶极子之间的作用力包括瞬时库仑力、瞬时洛伦兹力、瞬时取向力和瞬时诱导力,均同时存在吸引力和推斥力。当正反粒子偶极子处于任何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时,吸引力与推斥力平衡,此时间距为平衡间距;当正反粒子偶极子间距小于平衡间距时,吸引力与推斥力均提高,而推斥力提高较快;当正反粒子偶极子间距大于平衡间距时,吸引力与推斥力均减小,而推斥力降低较快。而这里的平衡态,都是暂时的,一旦边界条件或内部条件变化,都会形成一个新的平衡态。

(7) 可见物质与正反粒子偶极子之间的作用力包括瞬时库仑力、瞬时洛伦兹力、瞬时取向力和瞬时诱导力,均同时表现为吸引力和推斥力。因此,可见物质与正反粒子偶极子之间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吸引力和推斥力。随着间距增大而减小,随着间距减小而增大。在一定距离内,瞬时取向力和瞬时诱导力主要表现为相互吸引力,总会吸引一定数量的正反粒子偶极子在可见物质周围,因此二者有变密的趋势。当密度逐渐增大,使正反粒子偶极子有压缩变形的趋势,使推斥力增加较多,正反粒子偶极子在一定密度时,吸引力和推斥力达到平衡状态。

(8) 正反粒子偶极子遍布整个宇宙。如果没有可见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将均匀分布。当空间存在可见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的密度提高,可见物质质量越大,正反粒子偶极子的密度提高越多。正反粒子偶极子的密度具有一定的梯度,随着距离增加而密度降低。

(9) 电场是由正反粒子偶极子规律极化产生的,可采用正反粒子偶极子的极化来表示电场,采用正反粒子偶极子的极化强度可表示电场强度。采用正反粒子偶极子的极化表示电场反映电场本质上是暗(实体)物质的规律变化,使暗(实体)物质与()场物质得到合理统一。用正反粒子偶极子的极化强度计算能够准确反映电场强度。

(10) 由于电流存在,是正反粒子偶极子内的正反粒子轨道发生偏转,此时,正反粒子偶极子内的正反粒子的轨道不在一个平面内运动,而是分别在两个交叉的平面内运动,如果稳定的电流,会致使正反粒子偶极子内的正反粒子的运行平面发生偏转,形成稳定的磁场。磁场是正反粒子偶极子内的正反粒子的运动平面发生规律偏转产生的,可采用正反粒子偶极子的偏转来表示磁场,采用正反粒子偶极子的偏转率表示磁场强度。采用正反粒子偶极子的偏转表示磁场反映磁场本质上是暗(实体)物质的规律变化,使暗(实体)物质与()场物质得到合理统一。正反粒子偶极子偏转强度计算能够准确反映磁场强度。

(11) 电磁波是正反粒子偶极子震荡传递的,震荡正反粒子偶极子本质上是微观震荡电偶极子,也是电磁波传递机理背后的物理原因。采用正反粒子偶极子的振荡频率区分电磁波种类,这反映电磁波本质上是暗(实体)物质的相互作用规律,使暗(实体)物质与(电磁)场物质合理统一。

(12) 引力场是由正反粒子偶极子密度规律变化产生的,可采用正反粒子偶极子的密度变化表示引力场,采用正反粒子偶极子的密度变化率表示引力场强度。引力始终指向正反粒子偶极子密度梯度增加最大方向是可见物之间只存在引力而不存在斥力的物理原因,并且是引力场超距作用的根本原因。因此正反粒子偶极子引力不仅具有合理的理论基础,更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正反粒子偶极子无处不在地存在使引力这种梯度力能够伸向无穷远。采用正反粒子偶极子的密度变化表示引力场反映引力场本质上是暗(实体)物质的规律变化,使暗(实体)物质与(引力)场物质得到合理统一。正反粒子偶极子密度变化计算和正反粒子偶极子吸引强度计算均能够准确反映引力场强度。

(13) 采用正反粒子偶极子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电场、磁场、电磁波和引力场,实现了场论的统一。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理论建立在暗物质极化、定向偏转、震荡感应和密度变化的基础上,放弃了物质引起时空变形的弯曲时空理论。通过进一步的正反粒子偶极子模型研究,可以逐渐取代场论的概念,使场具有实体物质的物理含义。

(14) 暗物质和可见物质在本质上没有区别,且二者可以相互转化;唯一的区别是暗物质粒子是对称粒子组成,而可见物质粒子是不对称的。

(15) 粒子的存在状态包括显现态和隐身态。只有对称的正反粒子偶极子才能处于隐身态,这是由于垂直于正反粒子偶极子偶极方向辐射最强,而平行正反粒子偶极子偶极方向辐射为零。如果把振动电子视为偶极,则在反射光方向辐射为零。场态粒子包括所有正反粒子偶极子,是一种对称粒子,暗物质=隐态粒子=场态粒子=对称粒子=正反粒子偶极子=电偶极子。

(16) 显态粒子是除正反粒子偶极子以外的其他任何非对称粒子,属于对称性破缺粒子。虚拟粒子是相互作用的媒介粒子,不是真实存在的粒子,仅仅是粒子间某种状态的相互作用,也可以理解为粒子间的能量交换。虚拟粒子本质上是粒子间的相互作用,长期以来被称为粒子,这是为了衔接现有理论而提出的。虚拟粒子对于粒子的动力学研究至关重要,但物质与相互作用有着本质区别,虚拟粒子的概念将会被逐渐弱化,相互作用的概念会逐渐被强化并取代虚拟粒子而成为规范性描述词语。

(17) 只有显态粒子或只有场态粒子都不会形成场,只有显态粒子和场态粒子不断地相互作用才能产生场。场是场态粒子和显态粒子相互作用形成的,粒子和场是辩证统一的。没有可见物质影响时,暗物质本身不能形成场。当受到外界物质影响时,产生不同的势能,并形成各种场,即各种场是场态粒子的不同势能。

量子场论认为的粒子凭空产生和消失本质上是场态粒子和显态粒子的相互转化,仅仅是粒子存在状态的变化,物质没有创生,也没有消灭。实际上,场态粒子是量子场论的物质基础。



1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19世纪流行着一种以太学说,它是随着光的波动理论发展起来的。由于对光的本性知之甚少,人们套用机械波的概念,想像必然有一种能够传播光波的弹性物质,它的名字叫以太。许多物理学家们相信以太的存在,把这种无处不在地以太看作绝对惯性系,用实验去验证以太的存在就成为许多科学家追求的目标。

地球以每秒30km的速度绕太阳运动,就必须会遇到每秒30km以太风迎面吹来。同时,它也必须对光的传播产生影响。这个问题的产生,引起人们去探讨以太风存在与否。如果存在以太,当地球以太绕太阳公转时,在地球通过以太运动的方向测量的光速应该大于在与运动垂直方向测量的光速。

1887年,阿尔贝特·迈克尔逊和爱德华·莫雷在克里夫兰的卡思应用科学学校进行了测量地球在以太中的速度。利用地球的运动和光速在方向上的不同,从而求得地球相对于以太的绝对速度。实验结果表明,光速在各个方向上没有差异。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恒星光行差等系列实验的矛盾证明以太不存在。以太当时被认为是光的传播介质,那么根据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理论,暗物质是场物质,是场的载体,是光的传播介质。

以太所不同,正反粒子偶极子是实实在在的粒子,每个正反粒子偶极子包含一对正反粒子对,具有一定质量,星系牵引一定范围内的正反粒子偶极子运动,太阳系牵引一定范围内的正反粒子偶极子运动,地球牵引一定范围内的正反粒子偶极子运动。在一定范围内,正反粒子偶极子随着地球运动,超过一定的范围后,正反粒子偶极子随着地球速度就存在了一定的速度梯度。再超过一定范围,正反粒子偶极子就不随着地球运动。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均处于地球全速牵引正反粒子偶极子的范围内,因此观察到的光在各个方向上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预测与验证:

①在地球表面,正反粒子偶极子处于地球的完全牵引状态,正反粒子偶极子与地球无相对运动,因此采用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无法观测到地球与正反粒子偶极子的相对运动

②在空中进行类似试验,人造卫星的高度或空间站的高度已经超过了正反粒子偶极子的完全牵引范围,人造卫星会相对正反粒子偶极子运动,因此采用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能观测到人造卫星会与正反粒子偶极子的相对运动

③在飞机上,飞机无法牵引正反粒子偶极子,飞机相对正反粒子偶极子运动,因此采用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能观测到飞机与正反粒子偶极子的相对运动

2 斐索实验

1859年,斐索做了一个流水实验,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考察介质的运动对在其中传播的光速有何影响,从而判断以太是否被拖拽。斐索实验虽然只用了水、酒精和石英棒等很少几种透明物质做过,由于其非常符合菲涅耳的以太拖拽假设和相对论的速度变换式而使人们坚信,斐索实验的条纹变化将随着透明物质的折射率变化而变化,折射率越高,观察到的条纹变化越大。光速发生变化,光在媒质中速度的变化不是加上或减去运动媒质的速度v,而是v乘以一个小于1的因子。这说明,作为光的载体的以太,在浸入运动媒质时,即不是被运动媒质所完全带动,也不是一点也不被带动,而是部分被带动。

根据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理论,水、酒精等物质,质量极小,即使在水、酒精的内部,其牵引正反粒子偶极子的范围也极小,且存在着速度梯度,因此v乘以一个小于1的因子。

预测与验证:

在局部,粒子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牵引正反粒子偶极子,不同的物质牵引范围不同,即牵引系数不同。

3 钢盘转动实验

1892年,英国物理学家洛奇完成钢盘转动实验。他把两块靠得很近(相距仅1英寸)的大钢锯圆盘(直径为3英尺)平行地安装在电机的轴上,高速地旋转(转速可达4000/)。一束光线经半镀银面分成相干的两路,分别沿相反方向,绕四方框架在钢盘之间走三圈,再会合于望远镜产生干涉条纹。结果表明钢盘正转与反转对光速都没有影响。

根据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理论,钢盘的质量太小,钢盘的外部无法牵引空气随之高速旋转,对于质量远远小于空气分子的正反粒子偶极子更无法高速牵引。对于钢盘的外部的正反粒子偶极子,牵引力为万有引力,牵引的范围极小,牵引的速度更小,且存在一定的速度梯度,因此钢盘转动无法对光速产生影响。

4 恒星光行差

恒星光行差(或称为天文光行差)是指运动着的观测者观察到光的方向与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静止的观测者观察到的方向有偏差的现象。光行差现象在天文观测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由于地球公转、自转等原因,地球上观察天体的位置时总是存在光行差,其大小与观测者的速度和天体方向与观测者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有关,并且在不断变化。1728年在探测恒星视差时发现了恒星光行差现象,光行差指由于地球运动引起的星光方向细微的变化。地球绕日公转造成的光行差称为周年光行差,其最大值可达20.5″。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为30km/s,观测点均在地球全速牵引正反粒子偶极子的范围内,因此,地球绕太阳公转造成的光行差最大可以达到20.5角秒。

根据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理论,太阳系、银河系均分别在一定范围内牵引正反粒子偶极子运动,观测这个范围以外的光线的光行差分别以各自的速度为准。而同样,不同系统会牵引正反粒子偶极子自转(一个系统的自转可能是另一个系统的公转),在一定范围内牵引正反粒子偶极子运动,观测这个范围以外的光线的自转光行差分别以各自的自转速度为准。

预测与验证:

①光行差与暗物质的牵引范围有关,在不同的牵引范围以外的光都可以通过计算确定光行差的值。随着地球、太阳、银河系的距离变化,地球、太阳、银河系的光行差都会变化。


《暗物质与宇宙模型》全书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saeswH_469N-qGaGH0CaVg?pwd=3qr0

提取码:3qr0

 

 

《和平与发展》全书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gCYm0EEaYOzNzylsrAtuA?pwd=cxkq

提取码:cxkq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5458-1363995.html

上一篇:电子对或质子对结合后物质消灭距离为0,释放能量不仅包括质量转化的能量,也包括无限大的势能,或为1836倍关系
下一篇:暗物质“暗”的原因是因为只传递电磁波无法反射电磁波,实际上,暗物质暗的原因是暗物质太透明了。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9: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