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暗物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yntiger 暗物质是连接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纽带,也是低速物理通向高速物理的桥梁,更是跨越经典物理与现代物理巨大鸿沟的有效工具!

博文

解密暗物质146-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模型自洽性验证-小结

已有 263 次阅读 2024-3-5 13:27 |个人分类:我独醉|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只要能发现暗物质和场物质都是由正反粒子偶极子组成,你就能揭开物理学和天文学重大问题的谜底

小结

(1)光是场态粒子相互诱导振荡传递的电磁波。光子绝非实体粒子,与实体粒子存在本质区别。光子是微观层面粒子相互作用的短程力,因此光子表现出显著的粒子性。光子是宏观层面粒子间相互诱导振荡形成此起彼伏电磁波传递的能量,因此光子表现出显著的波动性。电磁波与其他任何波均无本质区别,都是只传递能量不传递物质,只是传播介质不同而已。电磁波是超对称的场态粒子传递,而机械波是非对称的显态粒子传递。电磁波表现为显著的电磁作用,而机械波则表现为电磁力复杂叠加后的相互作用。

(2)由于都沉浸在场态粒子的海洋中,显态粒子具有天然的对称性破缺,而场态粒子具有自发对称性破缺。显态粒子无时不刻地与场态粒子相互诱导振荡,时刻吸收并释放电磁波。在这种意义上,每个显态粒子都是永不停歇的光源与光的接收体。显态粒子时刻辐射电磁波是由于自身对称性破缺,向外辐射的强度与温度或能级有关,粒子对称性破缺程度越高,能级就越高,宏观表现的温度越高,释放的电磁波强度就越高。显态粒子时刻吸收电磁波是由于环境粒子(环境粒子包括周围的显态粒子和场态粒子,下同)对称性破缺,环境粒子对称性破缺程度越高,能级就越高,宏观表现的温度越高,显态粒子吸收的能量就越多。

(3)场态粒子因自发对称性破缺而不断辐射电磁波,也会由于环境粒子对称性破缺而不断吸收电磁波。只要场态粒子存在对称性破缺,就会形成恢复对称性的势,就会向外辐射电磁波。场态粒子也会因与其他粒子交换光子而产生诱导对称性破缺。场态粒子对称性破缺包括自发对称性破缺和诱导对称性破缺两种。对称性破缺的场态粒子相互诱导振荡而不断释放与吸收电磁波。这样每个场态粒子也同样是永不停歇的光源与光的接收体。场态粒子自发对称性破缺形成杂乱无章的光场,与显态粒子作用的场态粒子诱导对称性破缺往往形成规律的光场。自身对称性破缺程度以及环境粒子对称性破缺程度决定辐射与吸收能量的强度。

(4)光是场态粒子相互诱导震荡传递的电磁波。对称性破缺的场态粒子就是震荡电偶极子,电偶极子震荡的方向与电磁波传递的方向垂直。垂直于对称性破缺的场态粒子偶极方向辐射最强,平行偶极方向辐射为零。每个场态粒子既是光源,也是光的接收体。电磁波的宏观传播方向与微观场态粒子相互诱导振荡方向相垂直,这是电磁波为横波的根本原因。量子场论采用扭曲的时空波就无法给出波动的传递机制,而场态粒子不仅能清晰给出粒子的相互作用机理,更能给出电磁波的横波传递机制。

(5)场态粒子的能级是连续能级,显态粒子是阶梯能级。场态粒子自发对称性破缺辐射的能量表现为特定的温度,因此表现为一份一份的能级。另外,场态粒子传递显态粒子能级跃迁的能量,这样也表现为非连续能级。电磁诱导作用是连续的,能量也应该是连续的。但能量的测量是一次完整的能级跃迁,这个能级跃迁过程至今尚无法分段测量。另外,只能测量一次完整的断键或键合的能量,至今也无法测量这个过程的分段能量,因此能量都显得是一份一份的。场态粒子虽然是连续能级,但自发对称性破缺是特定温度的,而诱导对称性破缺是继承了显态粒子的能级,因此场态粒子往往表现出能级。

(6)光子是微观层面粒子直接作用的电磁力,光子产生意味着粒子间的电磁力开始作用,能量开始一次传递;光子湮灭意味着粒子间相互作用的电磁力结束作用,能量结束一次传递。光子的产生与湮灭本质上是显态粒子与场态粒子之间相互诱导振荡以电磁波的形式交换能量。这里伴随着电势能与电磁能的相互转化过程。光子的产生是显态粒子的电势能转化为电磁能并传递给场态粒子,场态粒子接收到电磁能而电势能升高。光子的湮灭是场态粒子的电势能转化为电磁能传递给显态粒子,显态粒子接收到电磁能而电势能升高,整个过程中能量守恒。光子的产生与湮灭是显态粒子对称性破缺通过场态粒子传递给远方的显态粒子。所有的场力都是显态粒子对称性破缺通过光子间接相互传递。

(7)场态粒子与显态粒子的原子均可视为电偶极子,激发态电偶极子的电偶极矩会相互诱导振荡。场态粒子间、显态粒子间,以及显态粒子与场态粒子间均会相互诱导振荡。场态粒子间相互诱导振荡会不断传递电磁波;显态粒子间相互诱导振荡产生热传递。场态粒子是连续能级,显态粒子是阶梯能级,显态粒子的辐射只有自身的结构和温度有关。场态粒子继承显态粒子的震荡频率,遇到显态粒子后,两者频率相近才更容易耦合吸收。看似显态粒子与场态粒子的耦合,实际上是显态粒子与远方显态粒子的耦合。

(8)所有电子的物理性质本身没有区别,但核外电子在不同的核外轨道上都有各自的固有频率与周期。核外电子的固有频率与周期相对不同能级的跃迁具有不同的能量。这意味着不同的能量对应着不同的固有频率。场态粒子和显态粒子不断发生耦合作用而相互诱导振荡。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频率相同或接近时,更容易通过相互耦合作用诱导振荡,这就是谐振电磁波的传递效率能够高出几个数量级的根本原因。场态粒子是连续能级,自身热辐射主要表现为2.725K的黑体辐射能级。但只能用极其精密的仪器才能观测到。通常被观测到的场态粒子的能级是通过与显态粒子谐振所继承的频率与能量。这种观测也是通过场态粒子和显态粒子的谐振实现的。显态粒子与场态粒子的谐振本质上是显态粒子与远方的显态粒子之间的谐振。

(9)激光场中被极化的场态粒子往往具有相同的电偶极矩、势能与震荡频率,被极化的场态粒子就具有恢复对称性的势,就形成了稳定的光场。原子天然都具有一定偶极矩和势能显态粒子会被吸引到高场强区域。从本质上看,光偶极阱是由于场态粒子形成稳定光场并与显态粒子的相互诱导谐振产生的。若光传递物质,这种光耦极阱只会拖曳原子沿着光的传播物质路径前进,而非形成对原子的束缚。这是电磁波只传递能量而非物质的一个实证。

(10)机械波是通过显态粒子诱导振动相互作用来传递能量;电磁波是散布于空间的隐身场态粒子通过相互诱导振荡交换光子来传递能量。电磁波和机械波都是只传递能量不传递物质,在这一点上两者没有任何本质区别。除了传播介质不同,机械波与电磁波没有任何本质区别,作用机理相同,传播机制相同,而且折射、反射等各种物理性质是一致的,描述它们的物理量也是相同的。无论是机械波还是电磁波,都可以认为具有波粒二象性,所谓的波粒二象性是微观层面粒子相互作用显现的粒子性以及不断诱导震荡形成电磁波传递能量的波动性。仅仅是由于不能同时既观测整体又观测局部,但可以不同时刻观测整体的波和微观的粒子,这也体现了波粒既互斥又互补的特性。

(11)场态粒子是由正反粒子对构成,由于其良好的对称性而具有独特的隐身特性;由于其自发对称性破缺使其具有能量特性,并能测量其温度;由于其规律对称性破缺使其具有场的特性。场态粒子是对称粒子,而显态粒子是非对称粒子,两者的组成没有本身区别,只是对称性不同而已。无论是对称粒子还是非对称粒子,都是粒子,都自然具有粒子特性。场态粒子具有质量且能运动,当然具有动力学特性。真空不应具有粒子特性、动力学特性和温度特性,这些特性都是隐身的场态粒子所具有的。能够采用百余种方法将真空电离为正反粒子,实际上并不是真空被电离成正反粒子,而是场态粒子被电离成正反粒子。因此,只能说真空不空,散布着大量的隐身场态粒子,人们把这些隐身场态粒子的特性都赋予了真空。

(12)正电子和电子结合、质子与反质子结合消失不见,因此人们将正电子和反质子称为反物质。其实反物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物质,所谓的反物质与正常物质结合并没有湮灭消失,而仅仅是隐身。由正反粒子结合的场态粒子是超对称粒子,场态粒子是电磁波的传播介质。因其超对称结构,场态粒子只能传递电磁波而无法反射电磁波,因此具有良好的隐身性能。在反物质与可见物质结合时,巨大的电势能转化为电磁能。人们往往只关心巨大的电势能转化为电磁能的剧烈的能量转化过程,却忽略了隐身态的场态粒子。从隐身的角度来看,称之为反物质并无不妥;但从物质本质来看,并不应该称之为反物质。

(13)正反粒子对产生和湮灭是可见物质与暗物质的互相转化,并伴随着电势能与电磁能的转化,本质上是显态粒子与场态粒子的互逆过程。量子场论一直认为真空具有粒子特性、动力学特性和温度特性,也一直认为真空与正反粒子相互转化。量子场论本应是研究场物质的科学,却偏偏成了研究真空的科学。发现所谓真空中隐身的场态粒子使量子场论走出所谓真空与物质相互转化的不自洽尴尬境地,明确了所谓真空的各种物质特性是隐身的场态粒子赋予的。真空与正反粒子的相互转化实际上是场态粒子与正反粒子的相互转化。量子场论在看不到隐身的场态粒子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扭曲才使真空具有物质特性。实际上,量子场论里的所谓真空的各种扭曲就是场态粒子,以后不用再进行各种扭曲。隐身的场态粒子的发现,使量子场论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4)加速器的加速电场传播速度为光速是被加速粒子无法超光速的根本原因。加速器中粒子不能超越光速不能作为相对论质增效应的实证。如果存在质增,只要被加速的粒子不达到光速,质量一定不是无穷大,那么就会一直有加速度,只有达到光速加速度才为零。在无限大质量面前,所有的设备参数和粒子参数都根本无法影响最大速度。如果质增存在,结果应该是设备参数和粒子参数都绝对不会影响被加速粒子的最大速度,且最大速度一定都是光速。

(15)加速器内被加速粒子无法达到光速的原因绝对不是相对论质增效应。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用来加速的电场的速度是光速,二是接近光速时的粒子具有极其显著的电荷运动对称性破缺,辐射电磁波的频率会急剧升高,阻力也急剧升高。被加速粒子随着速度增加而阻力不断增加。最终粒子的驱动力与阻力相等时达到最大速度。这与各种交通工具无法一直加速是完全相同的,飞机和轮船等都无法一直被加速,只要驱动力等于阻力就达到最大速度。尤其带电粒子接近光速时的辐射强度提高极快,只有极大幅度提高加速器的功率才能提高极限速度。加速如果存在质增,只要被加速的粒子不达到光速,质量都不是无穷大,那么就会一直有加速度,无论设备参数和粒子参数是什么,被加速粒子都是直到达到光速加速度才为零。

(16)目前量子场的最大问题是缺乏物质基础。量子场本来是研究场物质的科学,然而却成了研究净空的学科。物质是离散的,空间是连续的,一旦将场态粒子的所有物质特性都赋予空间,这就使高度离散的场态粒子连续存在,进而带来无穷大的结果。如果是空间本身具有的各种物质特性,就绝对不会出现无穷大的结果。结果却出现了无穷大量,这样使量子场论陷入矛盾,所得到的无穷大量无法同自然界相符合。只能在某个短距离处将空间截断,不得不用重整化的方法来消除无穷大量带来的矛盾,这样得到的量子场论并不是建立在一种严格数学理论和物理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场态粒子,这将仅仅是一套处理规则而已。迄今这个看似有效的计算规则一直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直到离散的隐身场态粒子的发现,才使空间截断的规则得到了严格的数学与物理解释。这样量子场论巧妙地赋予了真空各种物质特性,实际上都是场态粒子本身所具有的;空间的各种截断处理,是由于场态粒子本身就是高度离散化存在的粒子。场态粒子的发现,使量子场论快速走入正轨,场态粒子本身就是离散的,根本无需离散化处理。

(17)场态粒子因其引力而汇聚在星系周围,因其斥力而遍布于整个宇宙。由于场态粒子是超对称结构,不仅半径极小,而且对外不显电性与磁性,因此可以渗透到任何显态粒子内部,因此说场态粒子无处不在。场态粒子虽然是超对称结构,但单一时刻仍是一个典型的极性粒子,会不断相互诱导而产生自发对称性破缺。这是场态粒子时时刻刻产生自身热辐射的根本原因。可以在任意位置测量到场态粒子的自身热辐射,这就是唯一无法被屏蔽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18)场态粒子也会时刻产生热运动,真空零点能是散布于真空的隐身场态粒子所具有的,量子谐振子实际上就是场态粒子。这些场态粒子不断地进行自身热运动,形成所谓的真空零点能,并且能观测到2.725K的温度表现。当前的量子场论最大的问题就是将真空视为场。量子场论应该是研究场物质的科学,现在反而一直在研究真空。这样量子场论就失去了物质基础,让人感觉有些莫名其妙。真空不应该具有粒子、动力学、温度等特性,尤其是真空的基态更应该是绝对0度。只能通过一些数学游戏将时空扭曲来描述真空,幸运的是将场态粒子的各种特性都赋予了真空,这使量子场论成为研究场物质的科学。希望量子场论能够真正步入正轨,场态粒子就是场物质,根本就不是什么时空的扭曲。绝对的真空没有任何粒子,没有任何热运动,必定绝对0度。但空间散布着场态粒子,用显态粒子无法清除场态粒子。任何空间都散布着无法用显态粒子清除的隐身场态粒子,这些粒子时刻进行热运动,必然具有温度。

(19)场态粒子是场物质,是暗物质,其不同的对称性破缺产生不同相应的场。所有场的变化都是通过场态粒子相互诱导振荡的电磁波传递的。电磁波在垂直于对称性破缺的场态粒子偶极方向辐射最强,而平行偶极方向辐射为零。场态粒子只传递电磁波而不反射电磁波是暗物质隐身的根本原因。暗物质一点都不暗,反而是太透明了。如果暗物质真的暗,就会被轻松观测到。暗物质根本不遮挡、不反射一丝丝光。在这种意义上,暗物质这个名称十分不准确,较为准确的定义应该称其为隐态物质或隐身物质,与其相对应的普通物质是可见物质。但为了一致性,将一直沿用暗物质这个概念。采用电磁波无法探测场态粒子,就如同采用声波无法探测到均匀的声波介质。只有场态粒子密度变化时,才能使电磁波的波速与传递方向发生变化。暗物质“暗”完全是由于其对称性,要想观测暗物质,就要破坏其对称性。只要暗物质粒子对称性破缺,就能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观测。

(20)物质的质量和能量均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两者是无法相互转化的。没有质量或没有能量的物质不存在,两者相互依存。没有无能量的质量,也没有无质量的能量。质量或能量都仅仅是物质的一个属性而已,但质量与能量却完全不相同。质量是物质的内在属性,与任何外界因素无关;而能量是物质的外在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影响。能量是物质改变其他物质运动状态或摆脱场力束缚的能力。物质相对于宇宙万物都有不同的速度,意味着相对于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动能。物质相对于宇宙万物都有不同的距离,意味着相对于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势能。物质在宇宙中处于不同的场,意味着对于不同的场具有不同的能量。物质的动能与势能不仅取决于本身的性质,更取决于环境。对于不同的环境,同一物质具有完全不同的能量。正反粒子对湮灭仅仅是正反粒子最高能级结合为最低能级,并将电势能转化了电磁能;正反粒子对产生仅仅是正反粒子最低能电离为最高能级,将电磁能转化为电势能。这里只是因对称性破缺而使场态粒子与显态粒子相互转化,并伴随着电磁能与电势能的相互转化。

(21)场态粒子作为光的传播介质,能够解释历史上关于电磁波传播介质实验的各种矛盾。除了粒子的质量与电荷对称性是否破缺,场态粒子与显态粒子没有任何本质区别。因此星体和星系均在各自范围内牵引场态粒子,在地球表面,场态粒子处于地球的完全牵引状态,与地球无相对运动,因此采用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观测为光速在各个方向上无差异。超过一定限度为梯度牵引区域,超过这个过渡区域后,就是完全不牵引区域。地球、太阳、银河系只在各自范围内牵引场态粒子,因此在不同的牵引范围以外的光都可以通过计算确定光行差的值。飞机无法牵引场态粒子,因此飞机上采用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能观测到飞机与场态粒子的相对运动。

(22)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斐索实验、钢盘转动实验和恒星光行差合理论证了具有质量的场态粒子的运动规律是完全自洽的,与电磁波传播机理是完全相符的。光的镜面反射、交叉光速等进一步表明光子不是实体粒子。光子是微观层面粒子直接作用的电磁力,是宏观层面粒子诱导震荡形成电磁波传递的能量。光子是力或能量,只能相互叠加,在传递过程中碰撞概率为0,意味着体积为0。在任何空间里都找不到体积为0的实体粒子。世间所有的力都是电磁力的复合叠加而成,绝对不会发生碰撞矛盾。只有实体粒子才能碰撞,光子只能叠加。如果把光子看作是实体粒子将遇到各种无法调和的矛盾,而场态粒子的电磁波传递理论更具合理性。

(23)场态粒子在大尺度上是均匀的,无法通过场态粒子的密度分布差异确定方向。但在小尺度上,场态粒子成团地聚集在星系与星体周围,且存在一定的密度分布。有且只有场态粒子密度变化能够改变电磁波波速与方向。与量子场论一样,用时空弯曲代替场态粒子的各种特性。广义相对论也是用这种时空弯曲代替了场态粒子的各种特性。不可否认,相对论解决了牛顿力学找不到非惯性系里加速度的施力源问题,使动力学计算达到新的高度。然而时间与空间没有任何作用机理,也没有任何耦合机制,更不能合二而一。根本就没有任何时空概念,也没有时空的变形模量,更没所谓的时空弯曲。所谓的时空弯曲不是真正的时空弯曲,而是场态粒子对称性破缺产生的物质特性。所谓的时空弯曲可以理解为场态粒子整体密度梯度变化的等密度同心球面的弯曲。

(24)光电效应证明光具有显著的粒子性。光是场态粒子相互诱导振荡传递的电磁波,场态粒子本身就是粒子,毫无疑问具有粒子性。场态粒子相互诱导是通过对称性破缺恢复的势或电偶极矩实现的。显态粒子释放或吸收电磁波是通过与场态粒子的耦合共振完成的。场态粒子的能级是连续能级,携带的能量是与显态粒子光源耦合谐振获得的。显态粒子与场态粒子耦合谐振完成吸收电磁波后,如果能量较低,核外电子只能完成一次能级跃迁而未成为自由电子,会立刻通过跃迁将能量传递其他显态粒子或场态粒子。粒子间相互作用交换光子,光子是微观层面粒子直接作用的电磁力,必然表现出粒子性;光子是宏观层面粒子不断诱导震荡形成电磁波传递的能量,必然表现出波动性。只有采用场态粒子理论才能解释波粒二象性的粒子作用机理与能量波动传递机制。

(25)相对论有效解决非惯性系里加速度找不到施力源的问题。绝不否认相对论在动力学上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钟慢效应是不存在的。因为时间具有连续性、对等性、均匀性和共享性,任意惯性系内的任意时刻均在任意惯性系内有对应时刻。运动是相对的、相互的,如果存在钟慢也是相对的、相互的。无法解决都认为自己惯性系钟慢或都认为对方惯性系钟慢的矛盾问题。宇宙中有无数个惯性系,每个惯性系之间都有不同的速度。相对于不同惯性系,每个惯性系都有无数个相对论效应。如果认为存在相对论效应,那么根本无法解决多惯性系内的时间极端混乱问题,同样也无法解决多惯性系内的物质具有无数种质量和体积,这本身充满矛盾。而原子的太空旅行的快慢只是环境影响,并不是真正意义的钟慢。而粒子加速器内被加速粒子无法达到光速也不是由于质增效应。

(26)空间是提供物质位置、体积和形状信息的物理量;时间是提供事件发生顺序和物质运行周期信息的物理量。时间和空间没有任何相互作用机理,也没有相互耦合机制,更不能合二而一。时间和空间根本不能耦合,根本不存在所谓时空的概念,进行各种扭曲也不能成为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实际上,引力并非时空弯曲,引力时空弯曲实际上是平直时空内暗物质密度梯度变化“弯曲”,是由正反粒子偶极子密度梯度变化产生的。实际计算的不是真正的时空弯曲,而是平直时空内场态粒子的等密度同心球面的弯曲。而等密度面是球形的,被误认为是时空的弯曲。所谓的时空弯曲仅仅是动力学计算的一种数学计算规则而已。无论怎样对时间或空间进行微分或积分,动力学计算规则始终都是规则。相对论与牛顿定律的动力学计算规则没有任何本质区别,仅仅是帮牛顿定律找到非惯性系里的加速度的施力源而已。这种动力学计算规则并不会引起所谓的时空弯曲。

(27)量子场论与广义相对论均缺乏物质基础,在数学游戏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都错将场态粒子的各种特性赋予了真空,然而并没有优越的空间存在,只能将时空进行各种弯曲来赋予其物质各种特性。但场物质终究还是物质,是各种时空弯曲都无法取代的。场是场态粒子形成的场,引力场是因显态粒子质量分布对称性破缺诱导场态粒子密度梯度分布形成的。万有引力是场态粒子的密度变化产生的,场态粒子的分布等密度面为球面,这里并不是时空弯曲,而是场态粒子密度变化的“弯曲”,广义相对论的时空弯曲可以理解为场态粒子密度变化的“弯曲”,这样更具有实际的物理意义。

(28)相对论引力具有缺乏物质基础等多种不自洽。时间和空间相互耦合本身就没有任何物理意义,再将时间和空间耦合的神秘产物进行各种莫名其妙的弯曲后赋予物质特性就更加荒诞了。这些物质特性都是场物质本身所具有的,根本不是空间、时间或所谓的时空耦合产物所具有的。脱离物质的理论不是物理,物理就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机理与运行机制的科学。引力场是场物质形成的场,没有场物质的场都只能建立起虚无的规则。引力场是场态粒子密度变化产生的正反粒子偶极子理论具有坚实物质基础与理论基础,明确可见物之间只存在引力而不存在斥力的物理原因,并合理解释引力场超距作用的物理本质。引力场的大小由场态粒子的密度梯度所决定,引力波是一种场态粒子的疏密波,揭示强烈引力波少见的原因;并明确引力波是不具有偏振态的纵波,且是能量衰减极快的体波,展现了引力波的强度弱,极难直接探测的特点。引力波是场物质产生的物质波,绝非时空产生的波!

(29)时间是记录物质运动产生事件先后的物理量;空间为物质事件提供场所,提供位置、形状、体积等信息。时间和空间没有任何相互作用机理,更没有任何耦合机制,所谓的时空是虚幻的数学游戏。时间不能成为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空间也不能成为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不具有任何耦合物理意义的神秘时空耦合产物更不能成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这些远程力的作用是场物质的作用,由于其隐身特性而很难被观测到,其隐身完全由于其超对称结构。只要通过不同手段破坏其对称性,就可以采用不同方法观测场物质。对时间、空间的各种微分与积分都不能改变空间与时间的性质,也不能通过对时间、空间的各种微分与积分将时间和空间耦合,更不能通过对时间、空间的各种微分与积分赋予所谓时空物质特性。所谓的时间与空间耦合、所谓的时空弯曲仅仅是数学计算规则,而数学计算规则不能改变物理属性。场论必须回归正轨,成为研究场物质的理论,不能因为场物质隐身转而研究所谓时空的虚无,尤其是各种弯曲更没有实际物理意义。空间里散布着隐身场态粒子,场态粒子的密度梯度分布是引力场形成的根本原因。场态粒子的密度梯度分布是由于显态粒子质量分布对称性破缺诱导产生的。星体周围的场态粒子等密度面是同心球面,就像量子场论中将时空的各种弯曲来替代场态粒子一样,所谓的引力场时空弯曲可以认为是场态粒子等密度球面的弯曲。空间为场物质和可见物质提供活动场所,时间记录物质在空间运动产生一道道独一无二的轨迹而形成的事件。空间是平直的,时间是一维发展的。所有场都是平直时空内场物质某种规律对称性破缺产生的。

(30)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无本质区别,单个粒子的任何动力学计算都绝对无法摆脱经典力学。电磁波和机械波的区别在于电磁波是由场态粒子传递的,而机械波主要由显态粒子传递的,即传播介质不同是机械波与电磁波的唯一差别。在微观只能观测粒子,宏观只能观测波,即无法同时观测到波和粒子是宏观与微观的观测互斥,而需要同时采用微观粒子作用机理和宏观波动才能描述能量传递机制是宏观与微观的观测互补。宏观和微观都充满着不确定性,没有任何例外。求解任何动力学问题都离不开牛顿定律,但牛顿定律完全依赖精准的动力学分析。现实是充满着不确定性的,只能进行理想化处理才能采用牛顿定律。环境粒子对宏观事物的影响占比相对较小,因此比较容易进行理想化处理。这样较为精准的受力分析后就能采用牛顿力学进行计算。而微观受环境粒子影响异常复杂与频繁,只有我们熟知的电场、磁场或威尔逊云室等能够进行理想化处理,这样才能预测其速度、位置与轨迹。其他情况下都很难进行理想化处理。只要无法进行较为精准受力分析的事件只能采用概率论进行统计分析,宏观微观都没有任何例外。微观粒子的波函数与任何宏观概率模型没有本质区别,都能够通过改变环境条件来调整微观粒子的波函数概率模型和宏观事件的概率模型。宏观和微观的动力学计算没有任何区别,只要能较为精准受力分析的,均可以采用牛顿力学进行计算,只要无法进行较为精准受力分析的,都只能采用概率论进行统计分析。宏观和微观唯一的区别就是宏观更容易理想化处理,给人感觉具有确定性。但宏观的任何理想化处理都改变不了其充满不确定性的本质。这样看来,各种概率事件的唯一差别就是概率模型。

(31)对于两个惯性系统,运动是相互的、相对的,相互认为己方或对方由于高速运动具有质增、尺缩和钟慢效应,本身就有矛盾,整体上应该是等价的。对于多于两个的多个惯性系,更是异常混乱,充斥着大量矛盾,更无逻辑可言。实际上,高速运动与低速运动没有任何本质差别,所谓的速度极限是由于驱动力的传递速度有极限,另外是由于低速和高速同样都面临着阻力问题,当驱动力等于阻力时,速度最大。尤其是接近光速的带电粒子,由于电荷运动对称性严重破缺,向外辐射电磁波的频率急剧升高,而接收将吸收加速速度电场电磁波与向外辐射的电磁波平衡后,速度达到最大值。低速运动物质的真空辐射量与吸收辐射量基本相当,满足理想化条件,可以忽略不计。接近光速的带电粒子向真空辐射量极高,只有极大程度提高加速电场的强度,才能克服向外辐射的强度。

(32)相对论引力的时空弯曲缺乏物质基础。而引力子理论需要每个有质量的粒子时时刻刻向宇宙中的所有粒子发生引力子,并且时时刻刻接收宇宙中所有粒子发射来的引力子,这里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矛盾。无论怎样交换引力子都会与事实相悖,根本无法解释时时刻刻、无处不在的引力。同时接收无数个引力子,怎么接收,怎么存放、放在哪里?每个粒子都时时刻刻接收引力子更是不可思议。更不用说每个粒子时时刻刻都接收宇宙所有粒子的引力子,并时时刻刻向宇宙所有粒子发射引力子了。没有任何理论和逻辑能够解释,更不会得到任何实测支撑。实际上,所有场都是场态粒子的某种规律对称性破缺产生的。引力场是显态粒子质量分布对称性破缺而诱导场态粒子密度梯度分布。本质上还是通过交换光子传递电磁力,但仅表现为场态粒子因密度梯度而产生的差值。这不仅解释了引力场只有引力没有斥力的原因,更解释了为什么万有引力能超距作用。

(33)依据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理论,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无论是低速还是高速,只要能较为精准力学分析的都可以用牛顿力学进行计算;只要不能较为精准力学分析的,都只能采用概率论进行统计分析,没有例外。宏观和微观都受到环境干扰,只是宏观环境影响占比相对较小,容易得到理想化假定;而微观环境影响相对较大,无法建立较为理想的环境假定。但磁场中、电场中的粒子可以通过降低环境干扰而能实现位置、速度、轨迹的较为精准地预测,这已经达到了宏观理想环境条件。低速受到阻力,高速同样也受到阻力,只是低速受场态粒子(真空环境)的作用较小,而高速受到的影响更大而已,微观世界和高速运动都能用经典力学完美地解释,而且各个方面都十分自洽,不会出现时空弯曲和引力子的矛盾,也不会出现电荷产生与湮灭的囧境,更不会出现多惯性系质增、尺缩和钟慢效应的矛盾。宏观与微观完美统一,低速运动与高速运动顺畅联通。

(34)依据正反粒子偶极子理论,实现暗物质与场物质统一、场物质与实体粒子的统一、连续经典场与离散量子场的统一、暗物质与可见物质统一、基本力的大统一、粒子与场的统一、微观与宏观统一、低速物理与高速物理的统一,最终实现现代物理与经典物理的统一,依据奥卡姆剃刀定律,可以剔除掉许多现有多余理论。

《暗物质与宇宙模型》全书下载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0UIjqUDXFk9pN7TqPJnXiw?pwd=7fub

《暗物质与宇宙模型》超精简版PPT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p5A-LzBygGHRKEq31GpCw?pwd=73dq

《和平与发展》全书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gCYm0EEaYOzNzylsrAtuA?pwd=cxkq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5458-1424163.html

上一篇:解密暗物质145-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模型自洽性验证-现代物理与经典物理大统一
下一篇:解密暗物质147-基于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理论的量子力学-引言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20: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