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暗物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yntiger 暗物质是连接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纽带,也是低速物理通向高速物理的桥梁,更是跨越经典物理与现代物理巨大鸿沟的有效工具!

博文

解密暗物质153-基于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理论的量子力学-康普顿效应

已有 199 次阅读 2024-3-8 09:28 |个人分类:我独醉|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只要能发现暗物质和场物质都是由正反粒子偶极子组成,你就能揭开物理学和天文学重大问题的谜底

康普顿效应

1923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X射线通过实物物质发生散射的实验时,发现散射光中除了有原波长λ0X光外,还产生了波长λ>λ0X光,其波长的增量随散射角的不同而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Compton Effect)。用经典电磁理论来解释康普顿效应时遇到了困难,康普顿借助于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进行解释。

X射线通过场态粒子的振荡传递,场态粒子的振荡和物质微粒相互作用时,可能使得场态粒子的振荡向任何方向传播,形成光的散射。场态粒子和电子、质子这样的实物粒子一样,不仅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短波长电磁辐射射入物质而被散射后,在散射波中,除了原波长的波以外,还出现波长增大的波,散射物的原子序数愈大,散射波中波长增大部分的强度和原波长部分的强度之比就愈小。场态粒子的振荡的能量一部分被电子吸收,因此,能量损失,波长变长。

历史上,在对康普顿电子散射实验的计量研究中发现,引入相对论的质速关系,所得计量结果与实验相符。这一事实,为相对论提供了实验的支持。但历史上对康普顿电子散射的解释,并未揭示微观世界出现相对论效应的本质原因,未揭示质速关系的真相。实际上,经研究发现,康普顿的实验现象用量子力学便可得到合理的解释,而无须引入相对论。质速关系只是光电效应量子化的结果。

康普顿实验结果实质与光量子及静电子自身的振动周期有关。出射光的振动周期由入射光与静电子能量振动周期及出射角决定,反映了出射光的周期以入射光的周期为基础,叠加入射光与电子交互作用的周期。交互作用的时间越长,反映了每一份入射光量子在电子中滞留的时间越长,被电子吸收的能量越多,出射的能量越少,出射光的波长越长。由于出射光能量由入射光和静电子能量振动周期及出射角决定,电子增加的能量也就确定了,进而结合动量守恒及能量守恒,质速关系便确定了。

显态粒子沉浸在场态粒子的海洋中,两者不断相互诱导振荡,吸收与发射电磁波。相对论无法具体交代电子与场态粒子间的能量交换,只能是笼统用光速不变引发时空弯曲产生质速关系来敷衍了事。实际上场态粒子与电子有相互交换能量的过程,只有知道电子吸收了多少能量才可能知道速度的大小。

康普顿效应充分说明质速关系的是一个复杂的量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实验室中场态粒子与粒子在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及光电效应量子化规律三个条件共同制约下的必然结果,而不是相对论时空关系。物理实验是个具体而复杂的变化过程,显然相对论并无法如量子力学那样来具体描述这样的实验,无法具体诠释质速关系中各质量、动量、能量等具体变化。

总之,康普顿效应证明了光子具有粒子性。光是场态粒子相互诱导震荡传递的电磁波,微观层面上必然具有粒子性。场态粒子与显态粒子作用时,可以使得光向任何方向传播。这与场态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完全不同,均匀场态粒子只能传递而无法弯折或反射电磁波。场态粒子与显态粒子相互诱导震荡时,存在着电势能-电磁能-电势能-电磁能的系列转化过程,这里不仅能量守恒,而且动量也守恒。短波长电磁辐射进入物质而被散射后,在散射波中,除了原波长的波以外,还出现波长增大的波

《暗物质与宇宙模型》全书下载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0UIjqUDXFk9pN7TqPJnXiw?pwd=7fub

《暗物质与宇宙模型》超精简版PPT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p5A-LzBygGHRKEq31GpCw?pwd=73dq

《和平与发展》全书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gCYm0EEaYOzNzylsrAtuA?pwd=cxkq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5458-1424494.html

上一篇:解密暗物质152-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模型自洽性验证-加速器中的粒子
下一篇:解密暗物质154-基于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理论的量子力学-物质波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0: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