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ingfossi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vingfossil

博文

我不能不写的科普短文:初步考证术语“活化石”的由来

已有 5536 次阅读 2009-7-18 12:17 |个人分类:古植物学的故事-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活化石, l达尔文, 《物种起源》

           我不能不写的科普短文:初步考证术语“活化石”的由来

----2009年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也《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谨以此文表示特别纪念。

                                 孙启高

    术语“活化石”(living fossil)是地层古生物学和生物多样性等研究领域的常见术语,它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用的一个词语,已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通过“谷歌(Google)” 和“百度”搜索引擎分别对 “ living fossil” 和“活化石”进行搜索,可以获得大量有关“活化石”的资讯。利用“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等数据库搜索关键词“活化石”可以检索到很多涉及“活化石”的论文。然而,笔者在研究工作中发现该术语的历史由来却不甚清楚。近百年来,学术界一直误以为达尔文在其伟大著作《物种起源》中首创了术语“活化石”。可是,根据初步考证这种长期误传纯属主观臆断。非常遗憾的是,有些专门研究者竟声称达尔文最初在《物种起源》中讨论银杏的时候最早使用了术语“活化石”,这是无中生有的事情,以讹传讹,已误导读者多年。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图书馆收藏英文版《物种起源》,但系1872年第6版。为了考证“活化石”的由来,笔者觉得有必要查阅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第1版)。第1版于1859年11月24日在伦敦正式出版,共1,250册在出版之日即全部售罄。非常庆幸的是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http://www.las.ac.cn)珍藏有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它当属“镇馆之宝”。达尔文在1859年第1版《物种起源》中仅仅两次提到术语“活化石”。第一次在该书第四章“自然选择”(第107页):为了在该章深刻阐述“通过自然选择产生生物新类型的有利条件”这一主题,达尔文谈到了淡水水域中残存着地理分布或形态上很异常的一些生物,如:硬鳞鱼(Ganoid fishes)、鸭嘴兽(Ornithorhynchus)和美洲肺鱼(Lepidosiren),可以称之为“活化石” ;第二次是在该书最后一章(第十四章)“复述与结论”(第486页),达尔文对“活化石”的作用进行了小结。而且,《物种起源》全书并没有提到银杏这种植物。

    经过进一步考证我们发现:至少在《物种起源》(第1版)正式出版20多年前,亦即在19世纪30年代,在英国出版的学术著作中已出现术语“活化石”(living fossil)。Augustus Bozzi Granville (1783—1872)是英国著名的医生和博物学家,他于1817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FRS—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俗称院士]。1837年Granville博士的著作《德国的矿泉》(Spas of Germany)在伦敦出版,在该书第二卷第32页使用了英文术语“living fossil”形容“infusoria”(滴毛虫)。实际上,Granville博士在书中转述了柏林教授Christian Gottfried Ehrenberg (1795—1876)在1836年前后关于滴毛虫的研究工作。1836年Ehrenberg教授用法文发表两篇涉及滴毛虫“活化石”的论文。C. G. Ehrenberg教授是德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他是微体古生物学的先驱,一生著述丰富,于1837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尽管 Ehrenberg教授的论文是非英文(主要是德文或法文),他和伟大的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之间有不少科学通信。

    众所周知,在文艺复兴后的欧洲,尤其是在18至19世纪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博物学家。可是,非常不幸的是:在达尔文的盛名之下,很多优秀的博物学家的名字和工作似乎被世人淡忘了。我相信,科学的思想、观念和术语不是在一夜之间产生的,科学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历史与文化的过程(如:“将今论古”的思想和方法)。任何一个科学家都不是神,他的思想和工作均离不开前人的研究基础,也离不开他所处的生活时代。我想达尔文也不例外。通过文献考证,我们现在可以肯定:至少在19世纪30年代欧洲已有博物学家(不是达尔文)使用术语“活化石”了。显然,该术语绝不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首创的,而且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也根本没有提到银杏。因此,我们可以断定“达尔文最初在《物种起源》中讨论银杏的时候使用了术语‘活化石’”之流行说法纯粹是无中生有的事情。

    关于“活化石”的由来问题,望同行们多加留意,大家共同深入考证。

(完)
-----
《古植物学的故事》资料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5931-244209.html

上一篇:纪念胡先骕(4): 关于追认胡先骕先生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建议--
下一篇:出差(或出国)准备工作清单(仅供参考)

3 刘华杰 董为 lrx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0: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