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ingfossi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vingfossil

博文

Future NHM of Yunnan and palaeobotany 未来云南自然历史博物馆

已有 4371 次阅读 2014-6-19 01:12 |个人分类:古植物学的故事-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and, future, palaeobotany, NHM, Yunnan

未来云南自然历史博物馆及古植物学

Future NHM of Yunnan and palaeobotany (outline)

 

位于中国西南的云南省拥有“彩云之南”之美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现代动植物、矿产以及古生物化石(包括植物化石)等资源。建设一流的“云南省自然历史博物馆”是极为必要的。

 

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境内热带雨林里的望天树(Parashorea sp.[Photo credit: Dr. Qigao Sun’s image collection]

 

云南被认为是中国的“植物王国”。云南植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及其与与地质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是很重要的科学问题。充分发挥未来云南自然历史博物馆等有利条件可以促进云南及周边地区现代植物和化石植物的综合研究。

 

一、关于云南

 

特殊的地质地理条件

独特的地貌景观

立体气候

丰富的自然资源

 

二、云南省生物与地学标本[Life and earth science collections]

云南昆明冬天的使者--红嘴鸥[Photo credit: Dr. Qigao Sun’s image collection]

云南现代植物标本--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等

云南现代动物标本--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等

云南矿物标本--

云南古生物化石标本

 

三、云南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建设

 

   杨荆舟、黄渝、李从仁:《论云南省自然博物馆建设的有关问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802624.html

   文献出处:

杨荆舟, 黄渝, 李从仁, 1999. 论云南省自然博物馆建设的有关问题. 云南地质, 1

 

云南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进展?

 

四、古植物学与自然历史博物馆

古植物学与自然历史博物馆.pdf

 

五、未来云南自然历史博物馆及古植物学

     

       5-1云南古植物学研究的历史回顾

法国地层古生物学家(女博士)Madeleine Colani1866--1943)与云南古植物学

M Colani-by Genovese_JSS-libre-2011.pdf


中国地质学家丁文江(1887--1936)与云南曲靖泥盆纪陆相地层及其植物化石的最早发现;丁文江在云南曲靖、霑益和宣威采集植物化石


瑞典古植物学家Thore Gustaf  Halle(1884--1964) 用英文在《中国古生物志》发表《中国西南古植物化石》(1927年)和《云南古生代植物化石》(1936年)


中国古植物学家徐仁(1910--1992)与云南古植物学


5-2云南古植物学研究的现状和挑战


5-3未来云南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植物学任务

 

孙启高

2014618日整理于美东

图片说明:

1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境内热带雨林里的望天树(Parashoreasp.[Photo credit: Dr. Qigao Sun’s image collection]

2)云南昆明冬天的使者--红嘴鸥[Photo credit: Dr. Qigao Sun’s image collection]


古植物学的故事220[总第221]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220) [The 221st  issue in total]

[如何推动中国古植物学全面崛起?(之]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in the round? (Part XXVI)

[博物馆与古植物学(Museum and Palaeobotany) 20]

未来云南自然历史博物馆及古植物学

Future NHM of Yunnan and palaeobotany (outline) [in Chinese]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804546.html

2014-6-1901:12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5931-804546.html

上一篇:美国First-class forever邮票:核心价值和实用价值
下一篇: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该如何资助古植物学项目?

0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2: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