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2+3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yj 陈永江西安交大压缩机教研室退休教师一生从事化肥厂用大型压缩机

博文

《让国内外压缩机行家耻笑的“新型发明专利”》

已有 7078 次阅读 2011-3-25 14:1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教育部, office, 知识产权, 大跃进, 压缩机

 

《让国内外压缩机行家耻笑的“新型发明专利”》

 

 

    束鹏程策划李连生在2007年骗取的教育部一等奖中,少不了凑几个“新型发明专利”以壮声色。于是当年便“大跃进”式的申报并且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发明专利。

一个是“气缸中活塞余隙容积的自动调节机构”。

其专利申请号为:200710017319.5

公开日为:200795日;

公开号为:CN 101029636A

专利申报人:李连生,赵远扬、和束鹏程。

     ______

 

《说明》为方便读者了解李束的这个发明,博主简单介绍如下:

李束说是此发明专利,能让上图(图1)中的活塞杆左右移动,其调节机构如下图(图2)所示。

 这几个造假者,从来没有接触过大型往复式压缩机,自然不懂得大型压缩机中的关键部件“十字头”的作用和结构。

不要说,十字头与活塞杆的连接处所需要的预紧力QQ= k·Pmax,其中Pmax为最大活塞力,k为预紧系数,多取为2.5)十分巨大。以李束抢夺沈阳气体压缩机厂的4M80氢气压缩机为例,该压缩机最大活塞力为80吨,因而,十字头处的预紧力Q高达200吨。试问当活塞杆末端(左侧)的紧固螺母,施加200吨紧固力时,图2中的4个调整环(调整环1234)必将被挤压在一起,4个环所构成的两个油腔中的油,早都挤飞一光。

这个发明专利便成为贻笑大方的废物。

现在姑且不谈上述的笑话,就算是把图2中活塞杆左端的紧固螺母轻轻拧紧,那么让我们看看这一套自动液力调节系统,

能不能让活塞杆左右移动?

打开图2最上方油管上的截止阀2

(1) 再打开右侧油管上的截止阀1,于是压力油进入十字头内外两侧的两个油腔内,活塞杆既不向左、也不向右。

(2)关闭右侧油管上的截止阀1,压力油继续朝十字头内部的左侧油腔注入,李束以为左油腔压力升高,会使调整环1左移,后者推动活塞杆末端紧固螺母也左移,从而达到使活塞向左调整的目的。

殊不知,此时活塞杆的凸肩也因之左移,并且推动调整环4左移,压迫十字头外侧右油腔压力同步升高,于是十字头内外侧两个油腔的油压同比升高。其结果是,活塞杆纹丝不动,那个右侧油管上面的截止阀1,关闭不关闭,所起的作用完全一样,是一个废物。

所谓“余隙容积自动调节”发明专利,暴露了李束的压缩机专业课《压缩机结构》没有学好;甚至基础课《流体力学》也不甚了了。完全一副中专水平、外行样,却要申报发明专利,把中国压缩机专业大学教授的水平,暴露得无一遗漏,让人家耻笑不已!

这种发明专利不予取消,流传海外,是对国家荣誉的最大损害啊!

我们曾经花费六千元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无效化”,连同三个人赴北京参加“复审委员会”的辩论会。都被判定“失败”。足见辩论的成败取决于“头衔”“光环”“职位”,而不是真正的专业知识水平!

博主六人2011325.  

——

至于李连生束鹏程的第二个发明专利“一种往复式压缩机高压气缸润滑方法”,也是从来没有接触过往复式压缩机,设计、制造、运行、事故排除的草包教授,在拍拍脑袋之后,便闭门造车出来的笑料!束鹏程李连生根本就不懂得:大型、多级、往复式压缩机,各级气缸所用的“气缸润滑油”,完全不同于压缩机运动机构所用的“压缩机油”。

几个造假者拍拍脑袋,就以为大型往复式压缩机气缸使用的气缸润滑油,与“运动机构润滑油”是一回事,是可以所谓“循环使用”。因而大出洋相,发明了这个专利,如果真正有人相信,第一天,就可以引起压缩机的爆炸事故!

几个造假者,完全是压缩机方面的绣花枕头,摆摆样子也就罢了,真正使用起来,就叫个“谁用谁倒霉”! 

如果有人怀疑,为什么你们六人的观点,就是符合压缩机原理的观点呢?你们有什么资格这样武断?

现将陈永江被“交大校刊”“交大学报”以及《人民日报》表彰的报道予以公布,可以看出,陈永江在解决这个第六级(最高压力级125320个大气压)气缸设计预伏开裂事故时,只不过看了看总图!根本用不着细看第六级气缸的结构图!

这是近数十年参加全国55家大型化肥厂技术会议,并在期间解决化肥厂用大型国内外压缩机性能问题,解决机件事故所积累的经验所致!

 

 

      ——

 

陈永江敬礼2011年3月25日.

 

 

 

 

 
 

 

   下面是资江氮肥厂机动处贺运初处长,1995年写的文章(发表在《压缩机技术》杂志上),当时该氮肥厂刚刚按照我的改造技术改造了两台压缩机,贺处长在欢喜中写下了这一篇文章,从中可以看出:这种数量为130台的大型压缩机,在使用20余年的三大弊端,以及我们的改造技术的优越性。

    说来好笑,八年后,资江氮肥厂剩余的三台压缩机改造时,却由于侵犯我的专利权,把贺处长和我,推上长沙市的人民法庭上!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6527-426200.html

上一篇:再谈《认真点,是学术造假还是欺诈》
下一篇:《如果我是媒体记者我会向王书记提下列问题》

2 杨秀海 mycfdname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8: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