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南极半岛海冰变化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影响

已有 2662 次阅读 2017-9-21 07:04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拉尼娜, 南极半岛海冰, 厄尔尼诺, 相互影响

 南极半岛海冰变化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影响

                                 杨学祥,杨冬红

 

南极海冰面积创记录新低

20170908 10:53 来源:新华通讯社

美国科学家新近分析认为,2016年底至2017年初南极海冰面积创下有记录以来新低,是热带和极地地区多重气象因素联合作用导致。

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在美国《地球物理通讯》杂志上发表论文说,2016年厄尔尼诺现象特别强烈,随后的拉尼娜现象相对较弱,加上环绕南极的风比平常年份弱得多,众多因素共同促使南极海冰意外减少。

厄尔尼诺是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域水温异常升高的现象,会导致南极罗斯海东部、阿蒙森海和别林斯高晋海等海域异常温暖。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相反,但2016年拉尼娜现象较弱,导致南极海域表面水温较高的现象持续时间比往年更长,妨碍海水结冰。

此外,环绕南极的风会将浮冰吹离海岸,给新的海冰腾出空间,2016年风力减弱也对海冰形成造成了不利影响。

2016年底,南极海冰面积出现大幅下降,至20173月已降到约211万平方公里,创1979年有卫星记录以来最低值。研究人员说,厄尔尼诺、拉尼娜和南极风力变化产生的影响约占三分之二,其余三分之一可能是强烈风暴所致。

与北极海冰急剧减少相比,南极海冰面积比较稳定,近年来甚至出现小幅增长,2016年底的大幅下降完全出乎意料。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多重不利因素碰到一起的情况非常罕见,从概率上来说300年才会发生一次。

研究人员说,从全球变暖趋势来看,南极海冰面积变化的大趋势可能会在今后十年里从略微增长转为缓慢下降,但由于各年份具体气象因素可能差异很大,上述预测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责任编辑:杨爽]

http://sn.ifeng.com/a/20170908/5979641_0.shtml

南极半岛海冰与拉尼娜:2016年夭折 2017年回归 

已有 245 次阅读2017-9-19 15:08

南极半岛海冰与拉尼娜:2016年夭折 2017年回归

                             杨学祥,杨冬红

 

2016-2017年拉尼娜状态减弱是南极半岛海冰异常减少惹的祸

2017-1-13 15:25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拉尼娜潮汐组合日食南极半岛海冰预测检验    推荐到群组

2016-2017年拉尼娜状态减弱是南极半岛海冰异常减少惹的祸

                             杨学祥,杨冬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735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33297.html

 

南极半岛海冰异常减少是2016年拉尼娜夭折的原因

 

我们在201741指出,厄尔尼诺的成因至今尚有争论,预测模型的选取与相关因素密切相关。大气环流说、海洋环流说、地震火山说、地球自转说、日食说、潮汐说、南极半岛海冰说等等,众说纷纭。因此,不同的学说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预测效果,特别是在某种因素起决定作用时,或多种因素叠加作用时,有较好地预测效果。

例如,2015-2016年极强厄尔尼诺的发生,是2014-2015年日食多次发生在两极、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连创三年最热纪录、20149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异常变大和20169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异常变小、2013-2016年没有发生8.5级以上特大地震等因素综合叠加的结果。

按照日食说,2016-2017年应该发生拉尼娜事件,但是由于2015-2016年纪强厄尔尼诺带来的余热未退,20169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异常变小,导致秘鲁寒流变弱,拉尼娜夭折。


1 20149222016922南极半岛海冰最大面积异常对比(白色为海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5728.html

如果20179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达到最大值或明显增大,则秘鲁寒流必然增强,拉尼娜的复活就成为可能。

过去三年的记录表明,20149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异常变大,阻碍了2014年厄尔尼诺的发生;20169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异常变小,阻碍了拉尼娜的发生。

20179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达到最大值或明显增大,是拉尼娜复活的关键条件,这在学者郑飞的预测中可以明显地看到:9月是拉尼娜逆转的拐点。

关注20179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的变化。

我们在2017331指出,2017922南极海冰最大值的异常减少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生,如果异常增加,将阻碍厄尔尼诺的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3433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4272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43000.html

 

导致拉尼娜夭折的关键因素为2016922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的异常减少和2016年最热新纪录(见相关报道)。

南极半岛海冰:海冰面积最大值导致秘鲁寒流增强,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海冰面积最小值导致秘鲁寒流减弱,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2016922南极半岛海冰最大面积异常减少的影响,拉尼娜指数也异常增加,从-1跳升到0.4附近,形成最大的数据间断(见图1)。

美国国家冰雪数据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612月初,南极海冰面积降至历史同期最低,只有1122万平方公里,打破1982年创下的纪录。这是20169月至20171月拉尼娜逐渐减弱的原因之一。

http://news.cnwest.com/content/2016-12/08/content_14308890.htm

http://news.sohu.com/20161208/n475243919.shtml

http://news.youth.cn/kj/201612/t20161208_8926440.htm

南极半岛海冰面积达到最小值,加强南极半岛环流,减弱秘鲁寒流,有利于厄尔尼诺形成,不利于拉尼娜发展(见图2)。


南极半岛海冰的气候开关效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504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1775.html

 

20179月末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增大有利于拉尼娜形成

 


3 20169192017918南极半岛海冰面积对比

 

   20169192017918南极半岛海冰面积对比表明,20179月末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比2017年同期异常增大,有利于拉尼娜的进一步发展(见图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76732.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77-1076991.html

上一篇:墨西哥为何强震频发:未来数月全球地震活动水平可能提升
下一篇:墨西哥和日本等地相继发生6级以上地震:验证20-21日潮汐组合预测

2 杨文祥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7: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