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让地震只是一种自然现象 让天灾之后没有人祸

已有 1511 次阅读 2018-7-10 07:01 |个人分类:学术争论|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学者| 特大地震活跃期, 拉马德雷冷位相, 防震标准, 地震带, 安全岛

让地震只是一种自然现象 让天灾之后没有人祸

                                    杨学祥

 

评论:周福霖院士认为,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防震工作有了新的要求。我们容许地震时房屋“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容许结构损坏,但这些还不够。地震后建筑结构损坏难以修复,非结构构建及内部贵重装修难以修复,最终变成“站立着的废墟”。内部设备发生损坏、丧失功能,甚至导致城市瘫痪,这些都是当前抗震体系存在的问题。周福霖院士说:“要改变现状,让中国成为地震中最安全的国家,就要有两个重要措施,一个是提高抗震设防标准,另一个就是采用新技术。”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震所造成的损失往往与人祸有关:防震功能不达标的建筑,建筑在地震带上的居民区,破坏防震结构的野蛮装修,不能预防地震次生灾害的居民区。

研究表明,2004-2018年是全球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地震活跃期,我们不能存在丝毫侥幸心理,必须全力以赴打造人类宜居的安全岛。

我们在200861日指出,全球变暖导致山地和两极冰盖溶化,全球海平面上升,山地失去冰盖负载减少,将均衡上升;海洋水面上升增加负载,将均衡下沉。这就是冰川地壳均衡和水均衡运动[1-3]。根据山东防震减灾信息网的资料,自2004年到2007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了48级以上地震,中国和日本各2次,其他地区2次(见表1)。

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4]。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1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89273.html

2010年智利地震、2011年日本地震、2012年印尼地震证实了这一预测。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年、2012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48.5级以上地震。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2500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759.html

 

1 1890年以特大地震、地球自转、气候变化和PDO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级以上地震次数

全球9级以

上地震次数

PDO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地球自转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4

1

0

1890-1924

低温期

加快

1925-1945

11

0

0

1925-1946

温暖期

减慢

1946-1977

117

1

4

1947-1976

低温期

加快

1978-1999

00

0

0

1977-1999

温暖期

减慢

2000-2012

66

0

2

2000-2030

低温期?

加快

括号内为1900年以来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2  1890-2012年全球8.5级以上地震(按时间排列)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洲籍

1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亚洲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南美洲

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南美洲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亚洲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亚洲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亚洲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亚洲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北美洲

9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南美洲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亚洲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北美洲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北美洲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亚洲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亚洲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亚洲

16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南美洲

17

2011-03-11

日本

9.0

冷位相

亚洲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亚洲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38.5级以上地震。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25007.html

      阿拉斯加半岛在195719641965年发生38.5级以上地震,印尼苏门答腊岛在2004200520072012年发生48.5级以上地震,进一步证实这一统计规律:海岛强震连续发生的判断。2011311日日本9级地震发生后,日本东北和关东地区大地震概率大增是大势所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4516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22814.html 

2018年距离最后一次20128.6级地震已有6年,人们或许已经将地震的威胁遗忘,或许认为特大地震活跃期已经结束。正如日本专家所言:等你把地震忘记的时候,地震就来了。

 

相关报道

周福霖院士:让地震只是一种自然现象

2018-07-09 21:2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雄安79日消息(记者陈江南 李宜)75日,“雄安城市建设和地震安全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在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举行。我国工程结构与工程抗震减灾专家,被誉为中国抗震的权威,现代“张衡”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应邀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会后,周福霖院士接受了央广网记者的专访,针对现在我国的抗震防灾工作及技术战略的选择,畅谈了自己的见解。

 

  让地震只是一个自然现象

  周福霖院士认为,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防震工作有了新的要求。我们容许地震时房屋“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容许结构损坏,但这些还不够。地震后建筑结构损坏难以修复,非结构构建及内部贵重装修难以修复,最终变成“站立着的废墟”。内部设备发生损坏、丧失功能,甚至导致城市瘫痪,这些都是当前抗震体系存在的问题。周福霖院士说:“要改变现状,让中国成为地震中最安全的国家,就要有两个重要措施,一个是提高抗震设防标准,另一个就是采用新技术。”

  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是在没有仪器记录的情况下,凭地震时人们的感觉或地震发生后器物反应的程度,工程建筑物的损坏或破坏程度、地表的变化状况而定的一种宏观尺度,常用人的震感、建筑物反应来衡量。而抗震设防烈度是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当前一些地区已经提升设防标准,对学校、医院、重要指挥中心等提高设防烈度,周福霖院士对此给予了极大肯定,这一措施保障了人们的生活安全,让人们在地震时不用担心自己的房屋倒塌,最多只是“晃一晃”。他说:“老百姓要宜居,首先就是要保证地震安全,今后,我们要让地震的发生,只是一个自然现象。”

  让建筑成为安全岛

  除了提高标准,周福霖院士表示,对于新的抗震防震需求,当前还应当采取隔震、减震等新的技术,不但要让房子不倒不坏,还能让屋内的物品得到保护。特别是医院、实验室、大数据中心等有精密仪器的地方,要保障他们内部的物品不损坏,不发生次生灾害。周福霖院士目前研究的隔震技术,正是对传统抗震技术的一个颠覆。当前,我国建筑传统抗震体系是通过加粗柱子,多加钢筋等方法“硬”抗震。但传统结构抗震体系存在一定问题,在面对大地震时,建筑结构不够安全;面对设防地震时,结构会损坏,导致人们的财产损失;在地震时,还会发生建筑(如医院、指挥中心等)功能丧失,导致城市瘫痪的情况。周福霖院士认为,终止我国城市地震灾难、创新的技术选择,应当是从抗震转变为隔震、减震与控制,这也是他的研究方向。

  周福霖院士向央广网记者介绍,隔震技术就是在建筑和地面间添加一层柔软层,通过延长自振周期,避开震动共振区,从而隔离地震。周福霖院士说:“隔震技术不过三十到四十年的历史,但是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好。它能够保证地震发生时,每一个建筑都是一个安全岛,是一个避难所,地震来了,人们在建筑里面不必跑出来,连抗震棚都不需要了。”

  宁可备有不震 不可震而无备

  要让中国成为地震中最安全的国家,周福霖院士认为,还应该从人们的思想上进行转变,提高人们的抗震意识。好久不发生地震,并不意味着安全,这背后隐藏着危险。“我曾问日本朋友什么时候地震会发生,他告诉我等你把地震忘记的时候,地震就来了。”周福霖院士感叹道,“要让老百姓解除麻痹思想,侥幸思想。宁可备有不震,不可震而无备、或者备而不足,不负责任要追责,这是对老百姓犯罪。无论是对老百姓还是政府,都要宣传。”

编辑: 吴海波

http://news.cnr.cn/native/gd/20180709/t20180709_524295604.s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77-1123160.html

上一篇:7月9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2018年7月9日晚报
下一篇:7月9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2018年7月10日早报

2 钟炳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02: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