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巨大的陷阱:气候恐怖主义的真实目的

已有 3484 次阅读 2019-2-12 08:44 |个人分类:学术争论|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学者| 碳减排, 气候恐怖主义, 打压发展中国家, 争夺资源

张伟


程序员/文史爱好者

5,841 人赞同了该回答

1.“地球历史上比现在二氧化碳浓度高气温高的时期多的是”。

丁院士这句话只要基本科学常识的朋友都很清楚是事实,其中最最著名的就是白垩纪时期,这一时期地球平均温度高出现在5度,二氧化碳浓度高出30%,会有灾难吗?真实情况是你霸王龙和剑龙兄各个长得膀大腰圆。即使在人类发展时期商/汉/唐朝的气候温度就高于当前,那时的黄河流域还有亚洲象的活动,地球气温上升从来就没有带来过什么危害,倒是全球气候变冷,幺蛾子出了一堆堆。就拿最近一次的全球气候变冷来说,由南宋末年开始,北方少数民族冻的不要不要的,开始南下进攻中原王朝,而明朝灭亡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明末小冰河时期恶劣气候频发,什么叫小冰河时期?知道清王朝的骑兵是怎么完成渡江战役灭掉南明王朝的吗?骑着高头大马从长江冰面走过去的。在科学界真正的定论是地球气候变化具有周期性,而这种周期性主要受太阳活动的影响。一部分科学家认为人类活动对于气候变化微乎其微,而一部分科学家认为工业革命后二氧化碳剧增,人类活动开始影响气候变暖。而不是有些政客发布的那种朋友圈文章。一些所谓的环保视频和文章似乎给人灌输一种思想,就是地球一直以来的气候,冰盖,海岸线都是恒定不变的,就是因为现在人类的工业给改变了这一切。拜托,只要高中地理上课不睡觉的同学也不至于信了这个邪吧。就拿海岸线来说,一些人恐吓说,南北极冰盖融化上海就会泡在水里,拜托,上海原本就泡在水里,上海和中国广大东部沿海城市一样都是泥沙带来的冲积平原。影响海岸线的形成又不是只有海平面上升还有地壳运动/泥沙冲积等多方面因素。我们古人都发明了沧海桑田这个词汇,今人还能被歪理邪说给恐吓这恐怕说不过去吧。



2.“这背后有个巨大的陷阱,以后每年中国需要花一万亿人民币去购买碳排放权”。

丁院士把这个骗局中最核心的商业盈利点给说出来了。最开始这个骗局实际是G7集团合伙用来整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手段,说白点就是变着花样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剪羊毛,其中针对的主要国家有中国,印度以及东南亚国家。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由IPCC提出一个全球固定碳排放标准额度,由各个国家如同切蛋糕一样各自领走你的那一块,你没有看错是按国家分的。对于像欧洲这种白左圣母多,工厂少,人口少的国家自然就鼎力支持,分到每个国民头上的人均碳排放额度自然多到用不完。但是对于中,印,东南亚这种人口高度密集,工厂又多的国家简直就是灾难。二氧化碳的排放额度就这么多,你要么就选择不发展,要么你就得找发达国家或者非洲穷国那去买流量………不,是额度。

地球变暖是一个大的课题,一般权威的气候科学研究的数据要横跨几亿年,即使我们只考虑人类在地球的存在时间,科研数据也会拉长到几万年,但是我们看到很多人只用1900年后短短100年的数据来论证一个全球变暖的课题,并且通过文字游戏暗示这种变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灾难。如果这种江湖把戏(丁院士原话:算命先生的水晶球)能被称为科学,那我最后只能用丁院士的话来总结:地球不需要人类来拯救,人类需要拯救的是自己。


编辑于昨天 14:40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595131/answer/145859942?edition=yidianzixun&utm_source=yidianzixun&yidian_docid=K_008ZmX8Z


       气候问题的政治化是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对付发展中国家的两手策略之一:军事上支持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以夺取石油和战略要地,政治上利用主流气候学家的偏见来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生存。前者的横行霸道与后者的冠冕堂皇处于同一个目的:与发展中国家争夺生存空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7242.html


[转载]气候恐怖主义能维持多久?

已有 2315 次阅读 2011-9-18 04:04 

气候恐怖主义能维持多久?

国际在线 www.crionline.cn 2007-03-20 10:09:08    

  作者:杨学祥 

  新快报讯 “全球气温再上升2摄氏度,上海将被淹没!”前天在由广州市科协和英领馆联合举办的论坛上,来自英国的资深环保记者保罗·布朗语出惊人。他更指出,在2050年后,如果广州的气温再上升3摄氏度,没有空调难以生活。保罗·布朗曾是英国《卫报》的资深记者,此次他来到中国时,就带来了国际权威机构的最新研究结论:如果人们仍不对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控制的话,到2050年时,全球平均气温将再上升2摄氏度,而至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上升5摄氏度。 

  布朗为中国描绘出一幅可怕的远景:中国经济上最发达的两个地区都将首先受到全球变暖的威胁,这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能是致命一击。气候恐怖主义者的恐怖袭击手法远远高于一般的恐怖主义,以预言50年内的世界末日来胁迫世界进入其布下的经济陷阱!经济基础影响人们的政治观点,布莱尔不是为了世界利益而是为了英国的经济利益而成为控制全球变暖的领头羊。在减排温室气体问题上,欧洲各国的利益并不一致。

  今年1月,欧盟委员会公布了新能源政策提案,提高可再生能源在欧盟能源消耗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5日举行的欧盟外长会议上,各成员国代表仍未能弥合分歧,使得这一问题成为即将举行的欧盟春季首脑会议的一个难点。这已经是最近一个月欧盟部长级磋商在此问题上的第三次失败。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资源的日益枯竭,人们对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这些新型能源的探求正在不断升温。虽然欧盟各成员国基本认同应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在是否设定强制性目标问题上分歧严重。以核能利用大国法国为首的几个国家认为,环保型新能源并不仅仅局限于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因此法国建议,把低二氧化碳排放型能源纳入可再生能源强制性比例目标内,从而使占到本国发电量三分之二的核能涵盖在内。德国和西班牙等国因在可再生能源开发方面基础较好,因此不同意法国等国的意见。实际上,欧盟早在10年前就以自愿实施为原则,提出要在2010年将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提高到12%。不过,由于目标缺乏强制性,有专家认为,从现在情况看,到时恐怕连10%都达不到。由此来看,如果欧盟各成员国在这一问题上继续争执不下,欧盟在2020年把可再生能源消耗比例提高到20%的宏愿将难以实现。 

  大国博弈的基本目标就是经济利益,文化、外交、政治、战争都是为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和途径。欧洲发达国家开发较早,资源和能源不足是其软肋。与其高价购买石油和天然气,受中东和俄国的制约和限制,不如发展可再生能源,兼得改善环境的目的。没有尾巴的狐狸提倡大家都割去尾巴,可惜石油和天然气并没有因为欧洲的说教而丧失其经济价值。如果欧洲找不到让大家都割去“石化燃料”尾巴的强有力的理由,缺少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大国支持的减排计划就必然失败。气候恐怖的宣传就会变成没有结果和没有救星的恐怖末日。美国花费倾国之力打造的石油基地,怎能因为欧洲一句话就一文不值?未来90亿人口能靠可再生能源生存吗?欧洲都办不到,发展中国家还能生存吗?

  美国独霸石油资源的计划是实实在在的,欧洲可再生资源的计划是虚无缥缈的。有人以为,通过温室效应,人类就可以控制气候,就可以改变自然规律,这只是天方夜谭而已。对大多数人而言,乘亚诺方舟要比改变气候实际的多。我们为什么要和老天爷较劲?人类有战胜自然的历史吗?

  历史上,海平面有100-200米的大幅波动,遍地可见的海岸阶地就是证据;气温变化幅度在10摄氏度以上,冰期和间冰期的转变已经历了数次。即使人类将地球积蓄数亿年的石化燃料消耗殆尽,地球的温度也不会超过历史的水平,气候恐怖论只能恫吓没有历史知识的人,世界不会因气候危机而走向末日。沧海桑田的变迁是自然规律,城市的兴亡,民族的荣辱,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阻挡不了风沙侵蚀的人类,居然想阻挡海水的进退。布莱尔的幻想即使戴上“科学”的面具也恫吓不了整个世界。

  据2007年3月13日美联社报道,英国政府于3月13日建议进行一次大胆的,长期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新环境立法。此举将促使美国、中国和印度也出台同样的立法。按照该立法的草案,英国到205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比1990年减少60%。“这是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威胁而采取的一项革命性举措。”托尼?布莱尔说:“它为全球其它国家树立了一个榜样。” 近几个星期以来,英国的政治党派为了在下一届国家选举中占领一个关键的战场,纷纷进行了“绿色”表决以展示他们的环境态度。无论是布莱尔的工党还是反对党保守党都非常重视环境问题,他们把更多的媒体时间放在了臭氧层问题上而不是英国在伊拉克的驻军问题。来自伊拉克的坏消息已经让布莱尔的阵营受到打击,他们试图把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其它可以使布莱尔掌握主动权的问题上,比如环境问题。布莱尔计划于9月份离任,如果他能够在离任前成功促成一项全球二氧化碳协定,这将成为一个意义重大的政绩。

  如果把竞选的宣言当成行动的纲领,那么你就一定会上了机会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贼船。布莱尔在为世界人民画饼充饥!如果布莱尔能把中东和俄国的石油和天然气由能源和资源化为负担和债务,那么,人类就可以靠热情、愿望和幻想解决一切物质的危机。布莱尔只给出发达国家可接受的极限,他没有给出发展中国家离开低价的石化燃料如何生存的方法。在将石油和天然气驱逐出国际燃料市场的表决中,美国、澳大利亚、中东和俄国决不会投赞成票。

  王乃仙最近指出,气候变化是地球气候史的正常现象,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得比较和缓,有时则比较急剧。尽管近年来天气和气候出现了世界性的异常,但这种异常并没有超出历史上的变动尺度和界限。根据已知的气候演变史料,气候变化是有特点和规律可循的,天气冷暖交替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并非只向一个方向发展。所以,人们应当从已经发生的变异中寻求因果关系,探索出未来的可能趋势,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在突变中切勿惊慌失措,更不能以眼前局部的、偶然的变异作为依据,贸然判断世界今后的气候将更趋“恶化”。

  气候恐怖主义的纲领就像张伯伦的绥靖政策,以机会主义的损人目的开始,以自由主义的害己结果告终。自然规律不是由国际决议来改变的,尊重自然规律,适应气候变化,优化自然环境,构造和谐社会。这才是人类正确的选择。

 
编辑:  陈刚   稿源: 光明网
http://gb.cri.cn/9083/2007/03/20/1965@1505175.htm
http://gb.cri.cn/9083/2007/03/20/1965@1505175_1.ht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87539.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77-1161743.html

上一篇:2月11日厄尔尼诺接近夭折:2019年2月12日早报
下一篇:当厄尔尼诺遇到极地涡旋:夭折命运不可避免

1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16: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