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日本地震的启示:警告和教训对比

已有 4804 次阅读 2011-3-20 07:07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地震, 海啸, 教训, 警告

    点评:更夫每夜都在高喊平安无事,大部分时间是对的,因为突发事件是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次数都很少。日本2011年3月11日9级特大地震史上未有,所以才出人意料,损失惨重。对比一下事前的警告和事后的教训,我们不能安然处之,掉以轻心。
 
对比:
安第斯山可能是未来海啸促发器

(2005-01-25 10:37:19)
 
□本报记者 郑金武
    “我希望通过媒体,一定要把这些资料信息传递出去,让政府和有关部门知道,并引起重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曾中指着一叠资料,热切地对记者说。
     在印度洋海啸发生之后不久,李曾中就给记者打来电话,说是在整理父亲李宪之先生的论文资料时,发现了对世界上一些地区存在海啸的预测资料,希望通过媒体进行宣传,以引起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记者从多方面获悉,李宪之先生是我国近代气象研究和气象高等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在天文、气象、地理、地质、灾害等方面都有突出的研究成果。2001年李宪之先生在京去世。稍作寒暄,李曾中就翻开《寒潮、台风、灾害——庆贺李宪之教授95华诞文集》,一字一句地向记者读到:“地球上的重大问题,不是厄尔尼诺,不是干旱,而是中国的黄河、南美的安第斯山。黄河中游,河面有些地方高于河旁陆面几米,甚至十多米,如遇到地震或强台风,将要发生难以想象的大灾难。河北邢台地区在1996年3月曾发生过地震,河南南部于1975年8月受3号台风影响,发生特大暴雨,冲垮了两个水库,导致了难以估计的重大损失。假如这两次灾害发生在郑州北面的黄河上,将要造成什么样的严重事件?想到这里,怎能不把根治黄河列到21世纪建设的日程上?因此必须早日大量培训一专多能的改造自然的人才。”
    李曾中继续读到:“放眼世界,一定要考虑安第斯山的问题。因为一方面安第斯山有些部分已经被海水侵蚀,成了悬空之势;另一方面,1960年5月智利大地震引起的海啸,横越太平洋后,还在日本大船渡把一只渔船拥到岸上,并且把一幢民房压塌。从量变到质变,安第斯山在太平洋悬空部分,总有一部分或大或小或早或迟要塌下来,必然引起海啸,给亿万民众带来严重灾难。”李宪之先生在资料中还建议南美太平洋边缘地区应广修堤坝,以备不时之需;同时,世界各国应该积极联合起来,预防世界范围内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
    记者事后就山体滑塌能否引起海啸的问题向北大地质系的一位专家求证,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这位专家还告诉记者说,今后我国如果在南海大陆坡地区开采海底可燃冰时,也应该注意因陆坡被掏空引起山体滑塌从而导致海啸发生的可能性问题。
    李曾中本人长期从事台风及热带气象学研究,特别是对低纬西风急流与台风形成、越赤道气流对两半球天气气候影响等有独到的分析。李曾中说,世界性的灾害事件时有发生,各国政府部门应该成立国际合作组织,联合防灾;同时,只要全球科学家、政府之间通力合作,是能够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损失的。
 
(郑金武)
http://www.sciencetimes.com.cn/col1/col46/article.htm1?id=51686
 
 一个地质学家日本大地震后的反思
 
                                       嵇少丞
 
1.  从日本利益考虑,日本不该把核电站建在东海岸。日本是一狭长的岛国,无论太平洋板块还是菲律宾板块的海沟都位于其东边,俯冲带浅部地震所引发的海啸基本上都从东而来。这些核电站若建在西海岸,这次就应该没事。科学有时就是这么简单,一念之差,效果截然不同。或许,冷战时期日本把核电站建在东海岸,是为了减少战争时被中国或苏联导弹攻击的可能性。现在看来,日本把核电站建在其东海岸是对中国有益的。
2. 日本低估了可能发生地震的最大震级。人类特别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毕竟相对于地球的历史太短太短,我们无法根据已有的地震记录准确地判别某一地区所发生地震的最大震级。日本人以前认为日本海沟地震一般不会超过8.0,建筑抗震标准和海堤高度都是据此而定。所幸,日本学校、医院、公开设施抗震能力真是很强,因房屋倒塌造成的人员死亡并不多,主要损失是由海啸造成的。尽果我们中国的房价居高不下,但是其抗震质量实在堪忧!一个5点几级的小震也能让空心砖砸死砸伤上百人,不应该。中国城乡房屋的抗震质量太有提高的余地了!
图1。 东亚地区活动构造简图。箭头代表各地块运动方向,箭头中数字代表构造逃逸的期次。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相向运动的平均速率约6-9厘米/年,日本海沟向外海的迁移速率约2厘米/年。引自嵇少丞《地震与中国大陆形影相随》,科学出版社2009。
3. 中国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的海岸上原则上不宜建核电站。这次9.0级大地震如果不是发生在仙台以东的海沟,而是发生在菲律宾板块向西边的欧亚板块俯冲的俯冲带上(即琉球海沟)或者太平洋板块向菲律宾板块俯冲的俯冲带上(马里亚纳-加罗林海沟),情况会怎么样? 琉球(Ryukyu)海沟地震形成的海啸会咆哮着进入东海、黄海直达中国台湾、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各省沿海,海啸会在"V"形的杭州湾、长江口以及渤海湾内进一步放大,抵岸海浪会更高,人员伤亡会很惨重,因为迄今我们对此毫无设防。想象一下如果8-10米高的巨浪突然登陆上海,我们的城市拿什么抵抗?马里亚纳-加罗林(Mariana-Caroline)海沟的地震形成的海啸除了会进入上述中国海岸还会进入南海,威胁海南、香港、澳门、广东和广西的沿海地区。小笠原(Ogasawara)海沟的地震所形成的海啸主要威胁的地区还是日本南部(四国岛、九州、东京等)和中国的台湾、福建和浙江沿海地段。上述这些海沟及其俯冲带都具有产生巨震的能力,巨震迟早会发生,我们在核电站选址时不得不予以考虑。请注意,地震往往在人们猝不及防的时候来临。
4. 最好不要在郯庐断裂的沿线建核电站, 例如江苏的连云港、宿迁、盱眙、安徽的部分地区、山东半岛、辽宁的部分地区。因为历史告诉我们,郯庐断裂具有启发巨震的能力。1668年7月25日晚8时左右 (清康熙七年) 山东省郯城和莒县之间一带发生8.5级大地震,震中位于(35.1º N,118.6º E), 形成的同震破裂至少130千米长,走向北东20-25º,向东南倾60-80º, 走滑位移为7-9 米。这是发生在郯庐断裂带上的一次特大地震,也是中国东部迄今为止最强烈的地震,有感范围波及到陕西、山西、河北、河南、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安徽和江苏等省,总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地震破坏的地区约19万平方千米,其中破坏惨重的有山东省郯城、临沂、莒县、沂水、江苏省新沂、宿迁等地, 最高烈度达12度。1668年郯城地震属于无前震的主余震序列,震后又发生6.5-7.1级余震6次。断裂带表现为由南向北单向扩展的特征。郯城地震造成建筑物倒塌性破坏,地面遭受强烈变形。山崩、地裂、地陷等地面形变现象主要分布于山东省大部分地区和安徽省北部, 形变带延伸南北长达130千米, 其中强破裂带大致北起莒南县板泉 , 南到郯城县归义茅茨 , 长约70余千米。由于地表大面积升降,平地大面积被溢出来的地下水淹没。连位于连云港之北的赣榆县的海滩也隆起了4米多高, 黄海海水退舍30余里。更由于数十个州县房屋倒毁 ,人畜伤亡十分惨重 ,按史料记载计算人口死亡在5万人以上 ,其中莒县死亡2万有余 ,临沂死亡1.2万以上 ,郯城死亡8700余人。要是现在郯庐断裂上再来这么一次8.5地震,死亡会比5万人肯定还要多。已建的核电站就可能发生核泄漏,华东地区人口密集啊。
 
另外,嘉山-响水断裂也是一条岩石圈深大断裂,具有一定的地震活动的能力。
 
图2。 中国核电站分布图
5. 并不是所有的大地震之前都没有前震的。这次日本9.0级特大地震之前就有明显的前震,可惜人们没有利用这些前震作为大地震的前兆,否则人们可以离开房屋、从海边平地、洼地走向高处,就可能成功地躲过这场灾难。所以,在目前科学技术尚不能准确预报地震以及对所在的建筑的抗震质量没有足够信心的情况下,居民有震肯定还是要躲,会把每次有感地震作为即将到来的强震的前震,因为生命不可重复和再来,而躲震却是可以重复的,充其量不就是麻烦一点罢了。躲的20次中有一次是真的也值了。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1597&do=blog&id=423968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77-424338.html

上一篇:日本地震:海平面上升导致洋壳下降得到证实
下一篇:超级月亮:两个图片那个对?

5 许培扬 陈辉 钟炳 侯振宇 yinglu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1: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