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太阳活动及其附加效应左右小冰期(2)

已有 3090 次阅读 2012-2-11 11:30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学者| 小冰期, 太阳活动, 火山活动

太阳活动及其附加效应左右小冰期(2

                                                        杨学祥

 

6. 火山活动致冷说:现代火山活动有明显致冷的记录:小冰期对应强火山活动,小气候最适期对应弱火山活动。因为火山灰和二氧化硫等火山喷发物到达平流层后,较小的气溶胶可在数月内传播到全球,并可在平流层内持续漂浮1~3年,使太阳直接辐射减弱,造成大气降温。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火山喷发导致了“小冰期”的到来。研究报告称,1275年到1300年之间,热带地区经历过四次大规模火山喷发,喷发出来的大量硫酸盐颗粒进入大气层上空反射了太阳辐射,使地球气温降低;1430年到1450年,也发生了一轮大规模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引致的气候灾难,最有名的要数1816年的“无夏之年”——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火山灰及二氧化硫导致翌年全球气温下降了0.40.7,亚欧美很多地区粮食失收,中国亦有“【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八月】天气忽然寒如冬”的记载;1783年,冰岛拉卡基格火山喷发使得欧洲大陆被阴霾笼罩,气温下降造成数万人丧生,影响甚至波及日本、印度和非洲;1982年,墨西哥埃尔奇琼火山喷发后,使得到达地面的阳光总量减少了10%35%,导致全球平均气温下降了0.2

200311月,《自然》杂志也发表了布拉得·亚当斯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他们利用在两极冰芯中的火山灰粉尘、树的年轮和珊瑚的生长所反映的气候突变资料与1649年以来几次大的火山喷发作对比,证明强火山喷发会使全球温度在喷发后至少3年内下降。

根据海洋锅炉效应受太阳活动控制的原理,太阳辐射增强加大地核与地幔的角动量交换,动能变为热能积累在核幔边界,是火山喷发增强的重要原因。所以,火山活动增强也受太阳活动控制。

最新研究报告称,1275年到1300年之间,热带地区经历过四次大规模火山喷发,喷发出来的大量硫酸盐颗粒进入大气层上空反射了太阳辐射,使地球气温降低;1430年到1450年,也发生了一轮大规模火山喷发。但真正降温的高潮在太阳黑子蒙德极小期。从16451715 年,太阳活动衰微,太阳黑子非常少,持续时间不可思议地持续长达70年。1894年,英国天文学家蒙德把这70年称为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

所以,1275-1300年和1430-1450年的火山喷发是中世纪温暖期太阳活动增强的长期积累结果;1645-1715年太阳黑子蒙德极小期的气候变冷高潮是太阳活动和火山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太阳活动增大使核幔角动量交换增强,到动能变热能积累在核幔边界,从热幔柱在核幔边界生成,到运移到地壳喷出地表,需要较长的时间积累,发生在太阳活动峰值之后和气温上升高潮之后合乎规律。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77-536323.html

上一篇:太阳活动及其附加效应左右小冰期
下一篇:未来全球或进入“冷期”:太阳黑子极小期和拉马德雷冷位相

5 钟炳 张骥 全嬿嬿 赫英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1: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