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最新:印尼8.6级地震 墨西哥7.0级地震:关注11-13日潮汐组合

已有 4616 次阅读 2012-4-12 11:54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潮汐组合, 地震, 墨西哥, 苏门答腊

最新:印尼8.6级地震 墨西哥7.0级地震(图)
水母网  2012-04-12 08:22:38 新华社  评论(0)|   

印尼地震,墨西哥地震

    墨西哥发生7.0级地震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2年4月12日6时55分,在墨西哥(北纬18.4度,西经102.7度)发生7.0级地震。

    

发震时刻:

2012年04月12日 06:55:16     纬度:18.4°     经度:-102.7°     深度:60 千米     震级:7.0     参考位置:墨西哥

印尼8.6级地震  

    印尼发生8.6级地震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印度尼西亚西部沿海11日遭遇8.6级地震,截至北京时间22时,印尼及附近国家没有重大海啸迹象,位于美国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取消海啸提示。

    印尼位于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界处,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每年发生的大小地震不下数千次。印尼亚齐省是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重灾区,海啸夺走了该省近17万人的生命。

    遇强震

    依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提供的数据,印尼西部沿海当天下午发生8.6级地震,震中距离亚齐省首府班达亚齐495公里,震源深度为海底以下33公里。

 
震中 发震时刻 震级(M)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地图 2012-04-12 08:15:26 3.0 40.7 108.9 6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
地图 2012-04-12 06:55:16 7.0 18.4 -102.7 60 墨西哥
地图 2012-04-11 18:43:12 8.2 .8 92.4 20 苏门答腊北部附近海域
地图 2012-04-11 16:38:36 8.6 2.3 93.1 20 苏门答腊北部附近海域
地图 2012-04-11 16:14:18 3.1 31.0 103.2 20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
地图 2012-04-11 13:59:56 3.6 40.0 75.1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
地图 2012-04-11 09:21:16 3.9 42.1 88.0 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交界
地图 2012-04-11 08:11:28 2.8 31.6 109.5 6 重庆市巫溪县
地图 2012-04-10 23:34:48 3.5 33.3 87.1 6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尼玛县
地图 2012-04-10 16:25:52 3.9 34.4 82.3 7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
地图 2012-04-10 16:08:37 4.8 34.4 82.3 10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
地图 2012-04-09 22:45:45 3.4 28.4 104.9 6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兴文县交界
地图 2012-04-09 18:33:16 3.6 31.0 103.2 20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
地图 2012-04-09 05:43:30 5.5 24.1 122.3 8 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
地图 2012-04-08 17:44:21 3.6 33.1 119.1 5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
地图 2012-04-07 18:00:23 3.1 33.6 89.3 9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尼玛县
地图 2012-04-07 01:46:04 3.4 39.4 77.4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伽师县
地图 2012-04-06 06:34:55 3.2 36.6 77.5 12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叶城县
地图 2012-04-05 15:35:24 3.1 33.7 93.0 10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
地图 2012-04-05 06:32:49 3.6 32.0 103.1 7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茂县交界
地图 2012-04-04 22:21:40 3.4 41.8 79.3 10 中、吉交界
地图 2012-04-04 00:54:51 3.4 41.5 123.2 8 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沈阳市市辖区交界
地图 2012-04-03 23:45:07 3.2 40.0 75.2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
地图 2012-04-03 12:50:19 3.0 40.0 75.1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
地图 2012-04-03 01:36:45 6.1 16.5 -98.3 10 墨西哥
地图 2012-04-03 00:23:30 3.3 34.1 88.0 6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尼玛县
地图 2012-03-31 07:14:06 3.2 30.0 96.9 6 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八宿县
地图 2012-03-30 02:09:48 3.3 46.3 91.0 10 中、蒙交界
http://www.ceic.ac.cn/
2012-3-11 13:26
                   2012年4月潮汐组合:关注强震活跃期
                                杨学祥
    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2012年8月-9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超过3天,为弱潮汐时期。2012年3月-7月,2012年10-12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2012年4月是上半年第2个强潮汐月,3-7月为超长强潮汐时期和地震活跃期,潮汐强度相对变大,地震活动增强,5月进入地震高潮。今年冬春弱潮汐在前,强潮汐在后,后期较冷,时间延长,有利于出现倒春寒。
    潮汐组合A:2012年4月5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76度,4月7日为日月大潮,潮汐强度大,4月8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两两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幅度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B:4月13日为日月小潮(下弦),潮汐强度小;11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21.81396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潮汐组合C: 2012年4月21日为日月大潮,潮汐强度大;22日为月亮远地潮,月亮潮强度减少35%;18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26度,三者弱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幅度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度较低)。
    潮汐组合D:4月25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北纬21.73923。潮汐南北摆动幅度较大,可激发冷空气南北震荡。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潮汐组合E:5月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127度,4月29日为日月小潮(上弦),潮汐强度小。两者弱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46479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56767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57007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57041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57048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57463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57857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58184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58315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77-558424.html

上一篇:印尼地震附近海域已发生数次6级以上余震:关注4月强震活跃期
下一篇: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的标志:8.5级以上地震集中爆发

11 许培扬 鲍得海 毛克彪 钟炳 陈辉 张骥 吕洪波 鲍海飞 吴吉良 sunxiaofei tianxg0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01: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