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7月30日至11月6日地球自转减速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已有 2267 次阅读 2014-8-12 06:51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地球自转, 南极海冰, 厄尔尼诺, 日食

7月30日至11月6日地球自转减速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杨学祥


图1 2014年8月厄尔尼诺指标继续走低



   我在2014年5月指出,最近数月,多家全球气候预测机构上调了厄尔尼诺的发生概率。美国联邦政府气候预测中心表示,过去一个月,厄尔尼诺天气现象在今年发生的概率大幅增加,夏季爆发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性超过65%。世界气象组织日前也发布公报称,鉴于赤道海域海水温度已达到出现厄尔尼诺前兆的程度,今年中期可能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的国家气象机构均预计,今年有60%至70%的可能性爆发超级厄尔尼诺现象。

  我们目前还不能够断定今年肯定会出现这个现象,4月出现征兆,7月能见分晓,9月南极半岛海冰变化趋势是关键,最大的可能性是在2015年爆发厄尔尼诺。

  辽宁日报:也有科学家预测,此次的厄尔尼诺现象恐创数十年来之最。如果今年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您觉得其规模与往年相比会是怎样的?

  杨学祥:我们认为,类似1997至1998年的超级厄尔尼诺事件不会在2014年发生。因为统计数据表明,太平洋10年涛动(PDO)冷位相一般持续30年左右,暖位相一般持续20年左右。目前的冷位相持续时间不到20年,至少还将继续10年。改变这一统计规律需要数据支持。

  按照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连续多次日食发生在两极,易发生厄尔尼诺事件。 1999年林振山等人给出2014至2015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累计值为12,有利于2015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依据同一原理,赵得秀认为,2014至2015年将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这一数据与1997至1998年发生最强厄尔尼诺的条件相同。除此之外,1995至1997年和2014至2016年都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这两个重要的相同点使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是,1997至1998年与2014至2015年比较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前者处于1977至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得到增强;后者处于2000至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受到抑制。因此,2014至2015年发生的厄尔尼诺要比1997至1998年厄尔尼诺弱很多。

http://tech.gmw.cn/2014-05/26/content_11426315.htm

 http://www.weather.com.cn/chongqing/mtttq/05/2124901.s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882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6875.html

    在中国科技界,主流派不敢正视科学观点的实践检验,不敢正视自己的错误预测,更不敢承认别人的正确预测。科技界只有一种声音,难有争论和创新,缺少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争论平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8610.html

    据计算,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日本气象厅预计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只有到9月到11月期间某个时间出现,这一预测也缺乏根据。2014年11月18日-2015年1月23日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厄尔尼诺在2014-2015年冬季形成的可能性最大。

   我在6月21日指出,厄尔尼诺3区自2014年5月中旬海温异常超过0.5℃,目前超过1℃,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如果持续到11月,将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不过,4月9日-7月28日地球自转加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时期已过去大半,9月南极半岛海冰达到最大值,将加强秘鲁寒流,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速度减慢时期,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8月形成厄尔尼诺的预测还是阻力重重,除非9月南极半岛异常变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05335.html

    判断最强厄尔尼诺发生条件的重要标准是拉马德雷现象(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英文缩写为PDO)的位相变化:在拉马德雷暖位相,厄尔尼诺得到增强,拉尼娜受到抑制;目前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厄尔尼诺受到抑制,拉尼娜得到增强。在西班牙语中,厄尔尼诺是圣婴,拉尼娜是圣女,拉马德雷是母亲。1951年以来,全球共发生了2次极强厄尔尼诺事件,分别为1982年到1983年事件,以及1997年到1998年事件,都处在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最强厄尔尼诺的可能性很小。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1702.html

    7月热带太平洋部分水域的水温降低,验证了我们的准确预测,表明我们预测理论的可靠性:地球自转速度季节性变化和南极海冰变化对厄尔尼诺的影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5739.html

    2014年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不利于厄尔尼诺继续发展。进入8月以后,厄尔尼诺指标继续走低,验证了这一计算结果。


参考文献

杨冬红,杨德彬。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动力机制。世界地质。2010,29(4):652-657.

杨冬红,杨学祥. 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的成因与预测.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8,2(5): 1-10

杨冬红,杨学祥。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22(5):1680-1685。

杨冬红, 杨学祥.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28(1):58-70。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77-818874.html

上一篇:云南地震局:忽视地震趋势分析和迟到的防震目标
下一篇:实践验证:日、美、澳调降今年厄尔尼诺爆发的几率

1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20: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