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深圳速度的反思:城市管理需在速度与质量间权衡

已有 1885 次阅读 2015-12-27 14:16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可持续发展, 人祸周期, 深圳滑坡, 深圳速度

深圳速度的反思:城市管理需在速度与质量间权衡

                                杨学祥

 

2015122623:00新华网报道,深圳滑坡七日祭:城市管理需在速度与质量间权衡。

1226,深圳滑坡事故第七天,巨大的泥土堆上,救援人员依然奔忙的身影、工程器械仍不停歇的轰鸣,汇成了一曲悲歌:

  ——伤恸。人们在祭奠这座城市逝去的建设者,沉浸在悲痛之中。

  ——悲壮。尽管奇迹发生的希望越来越渺茫,救援仍在昼夜继续。

  ——警醒。曾经创造建设奇迹的特区,正在城市欠账、管理漏洞中反思。

哀鸣的笛声,敲响在每个人心头。国务院调查组已明确这是一起生产安全事故,如何依法依规严肃追责,才能给逝者和历史一个交代?如何吸取教训,才能让悲剧不再重演?

http://news.sina.com.cn/c/sd/2015-12-26/doc-ifxmxxsr3774706.shtml?cre=sinapc&mod=g&loc=40&r=u&rfunc=29

 

在中国改革中书写辉煌的深圳速度,被人为的滑坡事件压弯了脊梁,曾经创造建设奇迹的特区,正在城市欠账、管理漏洞中反思。

我们能看到的是,一面是现代化都市拔地而起,一面是危机四伏的渣土风险积累。201512201140许。深圳市光明新区红坳受纳场渣土堆填体突然滑动,两年间堆起的高102、体积300多万立方米的泥沙渣土爆发式涌出,顺着山坡冲出一公里多远。

  瞬间,相当于四五层楼高的土层覆盖了38万平方米的宽阔区域,掩埋了附近33栋建筑,一个曾经的工业园区变成巨大的泥土场。

  截至26日,事故已造成7人死亡,75人失联,17人受伤,90家企业受影响。

突如其来的灾祸,惊呆了市民,深圳笼罩在哀痛之中。

事实上,盲目的高速度不仅仅带来滑坡灾害。

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中,北京、上海和深圳这三个中国城市,均被纳入了全球13个棕色云团热点城市(hotspots)行列。其他10座城市分别是:泰国曼谷、埃及开罗、孟加拉国达卡、巴基斯坦卡拉奇、伊朗德黑兰、尼日利亚拉各斯、韩国首尔和印度的加尔各答、新德里、孟买。复旦大学环境系大气化学研究中心主任庄国顺教授表示,尽管联合国环境署的报告只选择了中国的三大城市,但实际上棕色云团的覆盖范围很大,从郑州、西安一直到北京、上海和广州,基本上连成一片。此外,乌鲁木齐、兰州等地的情况也很严重。

  近年来,在众多城市和工厂密布的珠三角地区,天空经常灰蒙蒙一片,大气能见度很差。棕色云团正是造成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棕色云团中的一些微小颗粒会吸收阳光,或者将部分阳光反射回大气。珠三角地区大气能见度的恶化,不过是中国空气污染严峻形势的一个缩影。过去半个世纪中,中国城乡的日光强度平均每10年下降3%~4%,且这种趋势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尤为明显。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棕色云团报告显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广州的日光强度已经下降了20 %以上。

  棕色云团对于人类健康有着很大危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称,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PM2.5)浓度上升每立方米20微克的话,中国和印度每年会有34万人因此而死亡。因为那些细小的颗粒物不仅可以进入血液,影响肺部组织,诱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甚至还会引起癌变。而中国现行的空气质量国家标准中,尚没有关于PM2.5的规定。我们每天在电视或报纸上看到的空气质量日报中所谓的“可吸入颗粒物”,仅指那些直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PM10)

   2007119,长三角地区遭遇罕见的空气重度污染,上海市区完全笼罩在灰色尘霾之中,能见度小于600 。根据庄国顺及其同事后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英国《大气环境》上发表的论文,那一天上海市空气中PM10PM2.5 的浓度,分别达到每立方米744微克和466微克。在这种环境下,人会感到呼吸困难,完全不适合居住。

  根据中国的国家标准,空气污染指数为50时,对应的PM10浓度为每立方米50微克,刚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值。而那一天上海市区的空气污染指数高达413。上海市环保部门当时对市民称,此乃偶然天气因素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所致。但仅仅过了两个多月,上海在当年42日“可吸入颗粒物”的空气污染指数又一举突破了500

   10年前,当我提出“土地沙漠化和环境污染是对西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高风险、高速度、高消费及弱肉强食和利重于道的竞争原则的一种否定,除资源的浪费、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外,人们在心理和精神上也承受巨大的压力”和“必须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这一观点时,仅有《科学新闻周刊》(2000年,第46期)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2000年,第8期)发表了我的文章[1-4],很多崇拜西方生产方式的人对这一观点一时还难以接受。现在,生态环境的恶化再一次证明这一论断的正确性。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的如下观点值得再思考。

  产生矛盾的首要原因是利益冲突;第二个原因主要是认识问题。要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关键在于领导干部首先要有环境意识;如果干部自身思想意识严重扭曲,问题就会进一步复杂化,这是产生矛盾的第三个原因。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欧阳志远

  不仅在北方一些缺水地区出现“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在南方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也出现了“有水皆污”的现象。流域机构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河流生态代言人的重任,维护河流的健康生命。

  ——水利部长汪恕诚

  历史的变化正使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由生产领域转到消费领域,由生态危机取代了经济危机。

  ——加拿大社会学教授本阿格尔

  现代文明的悖谬是,人们遵循“最客观的知识”行动,却犯下了空前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导致了全球生态危机。21世纪的科技必须实现生态学转向。

  ——清华大学哲学教授

土地沙漠化和环境污染是对西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高风险、高速度、高消费及弱肉强食和利重于道的竞争原则的一种否定,“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思想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理论武器[1-4]

有识之士指出,最近几年生态危机突出,而人们并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理方式。除了从“人定胜天”到“天人合一”的艰难转变之路外,世人再有无选择?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让人们从改造自然的梦境中逐渐清醒。发展是必然的,自然更是无情物。世界在工业文明的诱导中撇弃了“生态文明”,在单方的辉煌中一步步陷入生态危机的泥沼。中国也未能例外,尤其是经济发展速度如此迅速的今天,牺牲生态环境似乎不可避免地成了经济发展的代价[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9107.html

回顾我国5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对资源、能源的高消耗上,我国单位GDP的资源消耗远远高于世界平均值;与发达国家相比,能源利用效率十分低下。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造成了自然生态恶化,环境污染触目惊心。

根据专家们分析预计,我国要实现2020GDP翻两番的经济发展目标,又要保持现有的环境质量,资源生产率必须提高45倍,如果进一步想明显改善环境质量,资源和生产效率必须提高810倍,这种设想是不太现实的。种种现象表明: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我国必须坚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这就要求我国用信息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利用无害或低害新工艺、新技术,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推行资源的综合利用,建设工业生态。

我们正为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而付出了更多的代价。认真研究我国资源与环境状况,就会理解为什么参加“21世纪论坛——绿色与环保’2001专题论坛会议的专家、学者和参加两会的代表发出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呼声;为什么提请代表审议的计划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代表委员中引起强烈反响。

http://www.mlr.gov.cn/wskt/zykx/201005/t20100519_149357.ht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25699.html

我在201188指出,市场经济需要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规则,因此需要强有力的政府管理。如果政府直接参与经商、投资、实业经营,必然导致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不公平现象存在,是以权谋私、滥用职权、以权代法等违背“三公”现象的根源,质检和监督形同虚设,违规违法行为无人过问。在部门利益驱使下,造假、行贿、以不正到手段牟取暴利成为潜规则。

假货和废品不仅仅使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而且依据其使用周期,造成整个社会的假货和废品报复周期,形成市场经济的后续损失和人为灾害,在市场经济的运转规律之上,增加人为的不确定因素,形成长短不一的人祸周期。

例如,公路桥梁的质量问题,长途运输的超载问题,使桥梁公路无法达到设计水平和使用年限,将导致交通大事故的周期发生;食品质量的失控将损害公民的健康,加大医保和险保的成本;低质量建房导致建筑寿命降低,使社会财富和人民财产损失惨重,......

服务是一个不确切的概念,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市场经济遵从的是价值规律,“为金钱服务”是经济价值规律,“为人民服务”是政治道德信仰,哪个更具有吸引力?这是贪官奸商言行不一的根本原因。

还是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更科学!

http://guancha.gmw.cn/2011-08/08/content_2417304.ht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72991.html

瑞海公司安评造假、环评造假、危化品经营资质造假,其目的就是廉价牟取暴利。红顶商人也并未改变资本家的贪婪本性。

马克思说过: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会铤而走险;如果有200%的利润,资本家就会藐视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那么资本家便会践踏世间的一切。

市场经济需要严格的法律法规才能正常运转,检查和监管缺失或形同虚设,必然导致重大灾害的发生。

严查假货、严把质量关、严守安全底线,这是百姓之福,也是政府的责任。

积极预防假货废品报复周期迫在眉睫!!!

忽视假货废品报复周期后果不堪设想!!!

瑞海公司短期暴利,瞬间毁灭,残酷验证人祸报复周期。

天津港爆炸事故再次敲响质检和安检警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4413.html

2015年以来,密集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来势凶猛:

上海外滩踩踏事故、天津港爆炸事故和深圳市柳溪工业园的“假山体滑坡”,是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公共安全的重大事件。

严查质量、严查隐患、严格执法,是保护改革成果的当务之急。

必须把惩治腐败和严查造假同等看待,它们都是断送中国经济发展成果的大敌。

中国发达地区为什么险象丛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478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231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266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812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3634.html

高度关注假货和废品报复周期。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77-946198.html

上一篇:12月25日潮汐组合被忽视:关注12月雾霾高潮
下一篇:从上海在建13层大楼轰然倒塌到深圳滑坡事件:流动的土地

2 钟炳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8: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