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本周雾霾笼罩华北黄淮 持续时间或为今年来最长:16日潮汐组合

已有 2444 次阅读 2016-3-15 06:03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潮汐组合, 升温, 雾霾, 潮汐预警

本周雾霾笼罩华北黄淮 持续时间或为今年来最长:关注16日潮汐组合

           杨学祥,杨冬红


  中国天气网讯 预计,今天(14日)夜间起至21日,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等地将出现一次雾、霾天气过程,其中17-18日影响最为严重,19日受弱冷空气略有缓解。22日,随着冷空气到来,雾霾消散。从目前的预报来看,这有可能成为2016年来华北、黄淮地区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雾霾过程。

   吕梦瑶表示,此轮过程中,霾的浓度和空气质量的日际变化较为明显。夜间至早晨,由于湿度大,雾、霾加重,能见度较低;到了白天,霾略有减弱,空气质量和能见度都将好转。

   19日起,一股弱冷空气将影响华北、黄淮等地,但由于路径偏东,不能彻底吹散雾霾,只起到缓解作用。19-21日,上述地区仍有轻至中度霾。22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雾霾消散。

  法制晚报讯(记者 赵颖彦)随着冷空气影响结束,本周我国将迎来大范围、长时间的气温回升。其中,京城回温力度不容小觑,3月16日或开启入春进程,较常年偏早半个月。

  从今天开始,北方将迎来大面积的大幅升温,未来一周气温基本呈直线上升的趋势,最高气温10℃线将向北推进至东北北部,西北、华北、黄淮等地都将跃至15℃以上,局地逼近20℃。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不过昼夜温差较大,早晚还要注意保暖。


   升温和雾霾与3月16日潮汐组合有关:

   潮汐组合C:3月16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18.20517度。3月16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为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D:3月23日为日月大潮,3月23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0.00015度,3月25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相关报道

本周雾霾笼罩华北黄淮 持续时间或为今年来最长

中国天气网 2016-03-14 20:38:34我要评论(0)

   中国天气网讯 预计,今天(14日)夜间起至21日,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等地将出现一次雾、霾天气过程,其中17-18日影响最为严重,19日受弱冷空气略有缓解。22日,随着冷空气到来,雾霾消散。从目前的预报来看,这有可能成为2016年来华北、黄淮地区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雾霾过程。


   17-18日雾霾影响最为严重


   15-18日,华北、黄淮等地将出现持续雾霾天气。


   中央气象台预计,从今天夜间开始,华北、黄淮等地的气象扩散条件转差,雾、霾天气发展。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预报员吕梦瑶表示,预计明后天(15至16日),华北、黄淮等地空气湿度较小、风力较大,白天以轻到中度霾为主。

   17-18日,随着空气湿度明显增加、风速减小,空气扩散条件继续转差,上述地区将出现中度霾,部分地区重度霾。17-18日将是此轮雾霾影响最为严重的时段,其中北京城区、河北南部、河南东北部至山东西部、北部大片区域PM2.5峰值浓度可能达到250微克/立方米左右。

   同时,17、18日早晨,河北中南部、河南、湖北北部、江苏北部等地还将出现能见度不足1000米的大雾,局部能见度将不足500米。


环境气象中心预报员吕梦瑶接受采访。


   吕梦瑶表示,此轮过程中,霾的浓度和空气质量的日际变化较为明显。夜间至早晨,由于湿度大,雾、霾加重,能见度较低;到了白天,霾略有减弱,空气质量和能见度都将好转。

  19日起,一股弱冷空气将影响华北、黄淮等地,但由于路径偏东,不能彻底吹散雾霾,只起到缓解作用。19-21日,上述地区仍有轻至中度霾。22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雾霾消散。


   今年来持续时间最长雾霾过程


2016年1月3日,河南郑州出现严重污染天气。(来源:中新网)


   根据目前预报来看,华北、黄淮等地此轮雾、霾天气将成为2016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吕梦瑶表示,之前最长的一次雾霾天气出现在1月1日至3日,北京、天津、山东、河南、山西东部和南部、陕西关中地区出现中度至重度霾,部分地区PM2.5浓度超过350微克/立方米,河北中南部超过500微克/立方米。

   此次雾霾天气持续时间长、部分地区和时段可达重度污染,居民外出时,可戴口罩、护目镜等,做好防护措施。同时,江淮、黄淮部分地区早晨可能会出现大雾,局地浓雾,需注意雾对交通的影响。出行前,需关注当地高速公路的最新信息,及时调整行程。

(编辑:liguolu)关键字: 华北 年来 时间

责任编辑:李国璐 WX003

http://yinsha.caijing.com.cn/politics/20160314/4087883.shtml

京城今起直线升温 16日前后有望入春

2016-03-14 09:43:42来源:法制晚报 作者:赵颖彦

原标题:京城今起直线升温 16日前后有望入春

  法制晚报讯(记者 赵颖彦)随着冷空气影响结束,本周我国将迎来大范围、长时间的气温回升。其中,京城回温力度不容小觑,3月16日或开启入春进程,较常年偏早半个月。

  从今天开始,北方将迎来大面积的大幅升温,未来一周气温基本呈直线上升的趋势,最高气温10℃线将向北推进至东北北部,西北、华北、黄淮等地都将跃至15℃以上,局地逼近20℃。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不过昼夜温差较大,早晚还要注意保暖。

  其中,东北地区的回温力度最大,今明两天的累计升幅将普遍超过10℃。京城的回暖势头也不容小觑。据北京市专业气象台高级工程师张焕月介绍,今天上午9时,南郊观象台气温已经稳步升至3℃。今天的最高气温将迅速升至15℃。

  在气温一路飙高的情况之下,春天的脚步也逐渐临近。据了解,华北和西北地区东部一带都有可能提前入春。北京常年入春在4月1日今年有望在3月16日前后开启入春进程,较常年偏早半个月。

(责任编辑:刘盛钱 UN649)

http://news.sohu.com/20160314/n440313616.shtml

2016年3月潮汐组合:特别警惕倒春寒的发生

已有 819 次阅读 2016-1-17 11:57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潮汐组合 潮汐预警 倒春寒 地震    推荐到群组

2016年3月潮汐组合:特别警惕倒春寒的发生

                             杨学祥,杨冬红

   2016年3-6月和9-12月为强潮汐时期,2016年1-2月,2015年7-8月为弱潮汐时期。2016年3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一个月,2016年3月强潮汐出现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有利于冷空气活动和寒潮,不利于厄尔尼诺和雾霾的发展。

   潮汐组合A:3月3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18.21039度,3月2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小,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B:3月10日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南纬0.00005度和月亮近地潮,3月9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潮汐组合C:3月16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18.20517度。3月16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为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D:3月23日为日月大潮,3月23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0.00015度,3月25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E:3月31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18.24016度。3月31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特别警惕倒春寒的发生。

   2016年3-6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0942.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77-962668.html

上一篇:日本大震风险:多地频发巨大地鸣 疑是灾难前兆
下一篇:日本三陆地区沿海发生4.8级地震:关注日本大震的预警和前兆

3 魏焱明 钟炳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6: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