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nanp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nanping

博文

给“院子”史加一些附会

已有 1579 次阅读 2024-1-6 22:18 |个人分类:古建古事|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传统的“院落”是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形成的。有一个漫长的从实用到审美、从功能性到文化性的变化过程。最初的院落是纯实用性的,谈不上什么文化内涵。梁思成先生说过“最初的庭院,显然是基于群居和自我保卫。

从“院子”发展史推测,先有院落,随着时代的发展,院落建设中逐渐注入社会要求的人文内涵(例如礼制、风水等),形成“院落文化”。而后大家就按照“院落文化”的要求建造院落。再后来,也就是当下,传统的“院落”与“院落文化”又渐趋消失。   

古人认为天、地、人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立元神》何谓本?曰: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

《木经》:“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房屋的三分,从实用功能上看:上分是屋顶,屋顶承担与有关的任务中分是墙柱,墙柱承担与人有关的任务下分是基座,基座承担与有关的任务

从房三分看,一座房屋就能够附会出一个狭义的“天地人系统”。

“院子”形成的附会:

1.家家户户形成独立的、象征性的“天地人系统”

古人很善于用象征性的、易行的替代性措施来代替一些自己想要达到、但凭自己的能力难以达到的目的。

世间芸芸众生、千家万户怎样才能做到天地人“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

在家庭中心位置划出一块天地,大家像众星拱月般围着这块天地、与天地生活在一起,家家户户可以天地人,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了。

这就成了院子。

从此,家家户户就有自己的天地人系统了。

2.一幅图片的联想

 

(图片取自网络)

不知谁创作一幅图片,多看看,似乎出点道道来了

我想,它或在告诉我们古人为什么喜欢院子的理由:

没有院子,天下人共有一个月亮;

有了院子,家家户户都有属于自家的月亮。



https://m.sciencenet.cn/blog-2300375-1416915.html

上一篇:人字拖鞋
下一篇:“小扣柴扉久不开”之“小扣”

7 杨卫东 尤明庆 刁承泰 周钰 王成玉 宁利中 郑永军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6: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