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nanp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nanping

博文

拾却落英装旧枝

已有 2499 次阅读 2015-4-27 12:39 |个人分类:杂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style, background, white, 世界大战, 尼泊尔

今天有消息称尼泊尔强震损毁12座世遗建筑。今后是修复还是怎样是别人的事,但由此想起了工程修复的典范——华沙古城修复工程。

华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乎夷为平地,80%-90%的地面建筑毁于战火,华沙古城当然也不能幸免于难。

几乎整个欧洲都企图在城市被炸毁的地区内,兴建大量的公共住宅,并在新城区内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这其中的例外,似乎只有波兰华沙的重建规划。”(《华沙战后重建的启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松)

1938年10月,希特勒向波兰发出战争威胁,得知消息的波兰人强烈感受到岌岌可危的处境。在战争临近的恐惧中,华沙大学建筑系的师生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冷静。他们停止了教学,自发地开始对华沙古城街区进行全面测绘。
  “测绘工作做得异常仔细,在测量每条街道、每幢建筑物的同时,师生们还详细绘制了街道位置、建筑物各个立面造型及色彩的图纸,所有细节都一个不漏地做了精确记录。战争爆发后,这些图纸和资料被偷偷藏到了绝对安全的山洞里。炮火硝烟中,有形的街道和建筑物被破坏殆尽,而整个城市的形象资料却得以完整保存。”(《人民日报•海外版》冯雁军,日期不详)

战后波兰政府在华沙市设立了100个老建筑图片回忆征集点,整整一年的时间,成千上万的华沙市民从早到晚排着队或送交图片或回忆概况

1949年,古城广场四周耸起第一批建筑物。1953年7月22日举行了隆重移交仪式。1963年整个工程竣工。古城每座建筑物的外貌都保持了原来的建筑风格,而其内部结构和设施则是按照现代建筑技术进行改建的。

这个古城真的在他们的手中恢复了。正是对遗产保护和历史记忆的敬畏,造就了浴火重生的华沙古城,900多座中世纪风格的华沙古建筑,在这“敬畏”中,重现人间。

1980年,重建的华沙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例批准为世界遗产作为世界遗产中第一个入选的重建项目,华沙古城被世界遗产委员会高度评价道:严格按原样重建,表明了波兰保留传统文化环境的真切心情……。

这个案例值得各国参考,尤其是事前该怎么做。






https://m.sciencenet.cn/blog-2300375-885567.html

上一篇:会电脑的文盲
下一篇:鲜花饼,牛屎饼

3 黄淑芳 徐耀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5: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