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尧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良尧 复旦大学教授

博文

13年前的体会

已有 4605 次阅读 2007-7-1 09:30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参加在德国Lindau44届诺贝尔奖报告会的点滴体会

  

今年627日至71在德国南部风景秀丽的边境城市林岛(Lindau)举行了传统的第44届诺贝尔奖报告会,也是第15届(每3年一次)物理诺贝尔奖报告会,共23位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参加了会议,其中17位分别在4个半天中各作了约30分钟的精彩的报告,内容包括从量子光学、量子力学、天体物理、生物物理、固体物理、核物理、基本粒子物理到高能物理等领域,既有对当前物理学最前沿研究课题和现状的介绍,也有从哲学和历史的角度对物理学问题开展了深入且饶有兴趣的回顾和讨论,使与会者受益非浅。整个会议自始至终充满了浓厚的学术气氛。

已在德国举行了44次(1951年起)的这种类型的诺贝尔奖报告会活动,受到德国政府有效组织以及各界人士积极配合、支持和资助,不仅起到了传播科学知识的积极作用,而且体现了德国政府和社会一种长远的考虑,即为了提高德国整个民族在国际上的科学地位和水平而创造出一种优良的气氛和条件,并把赶超和取得世界第一流科学成果的希望寄托在年轻的一代人身上,这从与会成员的构成中可清楚反映出来。虽然参加会议的成员中包含了一定数量的来自各国的专家、学者和教授,但参加会议的主体是受到德国政府组织和资助被选拔来自德国各大学的600700名优秀青年学生,并由会议专门安排了三个下午的时间内让青年学生们有机会与诺贝尔奖得主,亦是当今世界最杰出的科学家们进行自由的交谈和讨论。在这么众多的主要是德国优秀年青人中间,播下了产生未来大科学家和获得诺贝尔科学成就奖的种子。可以说德国政府长期来坚持这样一种形式的活动的真正目的和意义便在这里。这是本人参加会议后感受最深的一点体会。联想到德国在战后短短几十年中在经济和科学等各个领域里重新崛起,并且在最近几年中不断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这其中固然有许多原因,但根本的原因恐怕是德国社会长期注重于科技文化和教育事业方面的投资,尤其是对年青人的教育,使整个民族的素质获得普遍提高的结果。林岛这个边境小城是这样的恬静、整洁和优美,秩序井然,是德国城市社会道德风貌的一个缩影。  我国的科技和教育界如果也能有这样的政策和气氛该有多好,使我国最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材能安心留在这片土地上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服务,并使社会真正得到改善和健康迅速的发展。

    会议结束以后利用剩余时间又访问了德国著名的Max-Planck固体物理研究所,参加了Cardona小组的两次学术讨论会,并与同行们就相互关心的学术问题开展了讨论。这是一幢七层楼别具艺术风格的白色建筑物,座落在德国南部城市Stuttgart近郊的小山坡上。诚如美国科学家们所称赞的,研究所的整体设计和组织管理工作极佳,具有从事现代化科学研究的各种设施和便利的条件,给来访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样的工作环境和气氛下,研究所成立25年来,创造了许多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包括产生了一位物理诺贝尔奖科学家,(V.Klitzing,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研究所内固定的教授级科研编制仅约10人,却是每个学术领域里的权威和带头人,再配备有专门化的实验室和少量固定的科研辅助人员,其余为博士研究生、访问学者和博士后流动研究人员。在研究所里,从晶体生长,材料制备加工,各种现代物理特性(光谱学,电学,磁学和热学等)测量分析到理论计算的较完整的研究工作,都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一幢大楼内完成,并取得实质性的研究进展和成果。一旦有问题,楼上楼下各实验室,计算机房,图书馆和车间(能从事高精密的另部件设计和加工)之间的联系十分方便,使问题得以立即解决。楼内还设有宽敞的餐厅便于研究人员用餐。这种研究经费和科研设施相对集中,并配备高层次的研究人员的高效率的科研机构和组织模式,十分值得当前我国科技界借鉴。德国的科学家们在来访的客人面前为有这样的研究所和实验室而显露出自豪感。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科研机构重叠的较多,资金强度低且过于分散,有很多研究项目属于低水平重复,多半成孤立状,常常在一个所或学校内分布在不同建筑物里的实验室和科研小组,彼此不相往来,科研设备不能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利用。许多研究课题因受到资金和研究条件的限制而难于解决实质性的科学问题和取得实际研究效果,结果是造成了科学研究上的浪费。对照西方工业社会许多成功的科研机构和组织模式,为了使我国的科学事业上一个台阶,更有效地利用国家有限的资源,有必要对我国的科技投入和组织运转模式进行细致深入的改革,希望科技界领导能对此问题真正给予足够的重视。

    接下来又访问了Stuttgart大学物理系,同样是设在一幢七层大楼里。系里约有正副教授20人,教学和科研同在一幢楼里,无不体现了学校管理体制方面的效率和质量。一些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如Pilkuhn小组研制的半导体量子线和量子点结构及其特性的测量分析,都由研究生在实验室里独立完成。该大学在研究资金方面投入,实验室规模,仪器设备的质量和取得的研究效果等方面,令本人深深体会到我国科技教育界与国际间存在的差距。我国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在过去几十年中致力于缩小的这种差距目前似有扩大的趋势。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在该大学的书店里,可看到印刷精美的各类内容丰富的科技图书,包括许多新出版的物理和数学方面的丛书。而这几年在国内,不要说大学的书店,就是在上海最大的科技书店,这类书籍(尤其是国际上好的教科书)是越来越少了,也难于买到。这种状况不能不令人感到忧虑。因此,如果能吸取国际间好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科研体制,制定出有利于科研发展的政策,那么根据我国现有力量,并集中财力和物力,很好地组织科研队伍,应该能取得比目前更好的科技成绩。

    这次受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与中科院理论所欧阳钟灿教授一起的德国之行,虽然时间很短,却收获和感受很多。  以上仅是一些点滴的体会,写出来供领导参考。另外,还从Lindau的会议上得到了一盘反映历届诺贝尔奖报告会情况的录像带,从中可一睹影响了近百年来物理学发展的许多大科学家们的风采。现正在把它译成中文,完成后可供更多的人观看,从而获得有益的启发和教育。今年是我国第二次派代表参加这种类型的国际学术会议,如有可能,以后应继续派人参加这样的会议。通过长期的努力和多种途径,把有利于中国发展的科学精神带回来。

 

    复旦大学物理系,陈良尧,19947

 

 



https://m.sciencenet.cn/blog-2396-4025.html

上一篇:在研究生培养中对于发表学术论文的商榷意见
下一篇:奇妙的光子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5: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