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看看,学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lly 一个有点杂烩的网站。欢迎指教

博文

陆浑一瞥

已有 2486 次阅读 2016-1-5 08:51 |个人分类:旅游|系统分类:图片百科|关键词:学者

河南有太多的历史,每一个小地名,都可能包含着历史上一段动人的过往。但历史就是历史,那些辉煌已成为过往,现在的小地方并没有因为曾经的历史而辉煌,有些地方反而成了包袱。

国庆期间,我们出行几次,第一次就是去较著名的重渡沟风景区,去了当然有一些故事。

但我先来说路上的故事,

国庆节期间从高速出发是便捷又快速的方案,而且北方的高速并不是那么的堵。我们上了高速,沿郑少洛一直到洛阳,虽然不认识路,但是现代的导航设备让我们放心出行,一路上路过高速路口就提醒“靠左行驶”,意思是不必下高速,而且靠左的话有助于避开上路的低速车辆。而快要到下高速路口的时候就会提醒从那个路口下,走那个岔道。总之不必问人,很贴心。

到了洛阳以后,导航提示我们不必下高速,指引我们转到了洛-栾快速路上,然后还有一百多公里。路上开车难免疲惫,就想找服务区了。看了一下,前面有一个陆浑服务区。就是它了。

到了以后,很好啊,地方很大,有人引导停车,厕所干净整齐,还有很多人在买东西,价格也不贵。而且,在西边还有很大的一个水库,陆浑水库。风景相当的好。

路边卖自己做的葡萄酒,自己做葡萄酒可能甲醛超标,我现在都不敢自己做了。这张照片是偷拍的。

这张正一点儿

看看很多摊位,有的是卖水果,有的卖自己家的东西,还有卖小鱼的。

看看天很蓝


远处就是水库

正看着水库,头顶忽然飞过去一群鸟儿

看不出来是什么鸟

远处山重重,大概是我们要去的地方了。


回来搜了一下陆浑水库

陆浑水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田湖镇陆浑村附近,黄河二级支流伊河上,距洛阳市67公里,控制流域面积3492平方公里,占伊河流域面积57.9%。坝址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是10.25亿立方米(1951~1968年),多年平均流量32.5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年输沙量约300万吨,平均含沙量3.2公斤每立方米,泥沙90%以上都集中在汛期7~10月,非汛期河水清澈见底。千年一遇洪峰流量12400立方米每秒,万年一遇洪峰流量17100立方米每秒,保坝洪水(万年一遇洪峰加20%)洪峰流量20520立方米每秒。

陆浑水库位于黄河流域伊河中游洛阳市嵩县境内,是国家六十年代修建的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的大型水库。水库建成后,在防洪、发电、灌溉和水产养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陆浑水库移民安置是在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和文革期间进行的,受当时计划经济体制和“一大二公”思想影响,移民安置没有科学规划,几经反复搬迁,特别是在故土难离的思想支配下,采取虚报耕地多留人的办法,应迁未迁,盲目后靠,人多地少,造成了不少遗留问题,回流移民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多年来,各级政府采取了不少措施,投入专项资金,解决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但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遗留至今。

看起来不是一个太成功的水库


然后搜了一下陆浑

陆浑的得名,来自陆浑之戎。陆浑之戎初居瓜州(今甘肃敦煌)陆浑,后受秦晋诱迫,东迁至伊川(今河南伊水流域),隶属于晋。公元前525年,晋以其叛离为名,派兵攻灭之。陆浑国君和一些遗民流亡于楚国,以陆为姓,后来竟成为江东的名门大族。

古之边民,生活环境恶劣,一场大雪就可能冻死赖以生活的牲畜,相对来说,中原的农业人口,生活就要稳定的多。所以牧业逐渐被农业所侵蚀,倒也是大势所趋。但陆这一姓,现在似乎南方要多一些,没想到来源如此,生活多艰,由此可见。



https://m.sciencenet.cn/blog-252763-948148.html

上一篇:万里长城永不倒
下一篇:重渡沟风光

2 黄仁勇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5: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