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yangh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aoyanghe

博文

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期待宽松和自由

已有 2465 次阅读 2012-12-25 15:27 |个人分类:时政|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高等教育, 科学研究

     在咱们国家,“自由”一词多数都是带有反面色彩的。在很长一段时间,“自由”几乎就等同于“反革命”至少是“政治错误”。直到20世纪80年代,又创造了一个“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词,并导致了胡耀邦总书记的离职。重庆村官任建宇的被劳教,其“罪名”之一,就是在一件T恤上印上了“不自由,毋宁死”。
     正如“民主”的概念被误解一样(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57249-632749.html ),“自由”的概念也被很多人误解(没准是有意的),好像一提起“自由”就意味着无法无天或者为所欲为。其实,“自由”的前提,是“责任”与“法治”。
     其实很多领域都确实是需要“自由”,管得太多是没有希望的。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在经济领域,历史已经见证了“自由”的可贵。经历过文革并在农村呆过的人都知道,那时候为了提高生产力,管理者也是想了很多办法,什么“四清”、“农业学大寨”,什么“割资本主义的尾巴”,什么“铲除自留地”,等等。折腾了半天,整个中国农村的生产力还是十分的低下,有的地方劳动一整天的收入不过几分钱,大家连肚子都吃不饱。可是,自从小岗村带了头“联产承包”之后,整个农村的生产力马上有了质的飞跃。整个国家的经济也是如此,从1949年一直到1992年,物品都是极其匮乏的。什么粮票、布票、肥皂票,购物本,就见证了那个时代。待到小平92年春南巡讲话后,实行了市场经济(尽管离真正的市场经济还有不少距离),物质供应立即极大地丰富了。
     精神领域亦是如此。我们都说中国人不会创新。可是,等你去过北京798这个地方,相信你也会感叹中国人在艺术领域的创新能力。
     中国的进步总该是一步一步地来的,该轮到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了吧。
     总感到,在这两个领域,资源是由上头掌控的,目标也是至上而下地制定的。政府首先制定了一个什么计划(现在也时兴叫工程),下面的科研院所或者高校的负责人就要围绕这些玩意转,想方设法地鼓动下面干活的人,去把相应的资源弄到手。

    在政府眼里,科研院所和高校就是一个机器(甚至一颗螺丝钉),一个实现目标的工具,对于高校负责人或者科研院所的负责人来说,下面的教师和科研人员也同样是一个机器(甚至一颗螺丝钉),一个实现目标的工具。
    我们的领导天天喊“以人为本”,却只把人看成手中的工具,然后制定各种严苛的考核体系来管理。
     其实,“自由”本身也不应被视为工具,应该成为我们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才对。“在哈耶克的眼中,自由不仅是人类走向现代文明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之一。 [1]"

     我们要好好读一读哈耶克,充分理解“自由”的内涵。
     要相信中国人的创造力!一旦有了宽松自由的环境,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春天应该就不远了,再过一段时间,也许我们就能回答“钱学森之问”了。
 
 
 
注:哈耶克(Hayek,Friedrich August 1899-1992)奥地利裔英国经济学家,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参考文献
[1] 哈耶克论自由, http://www.chinareform.net/2010/0112/7161.html (2012/12/25)



https://m.sciencenet.cn/blog-257249-646277.html

上一篇:科学研究,不能简单求新
下一篇:科学的本质是什么?(一)

1 ddser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