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探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angxb2009

博文

青山在校已改人在变--重回母校西师的感受 精选

已有 6715 次阅读 2009-7-30 17:50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因为办理签证缘故,我终于有机会回重庆看看,虽然离开重庆近五年,但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这个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因为我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大学四年和研究生三年)都在位于重庆的西南师范大学里度过。西南师范大学简称西师,一听她的简称,大家就会不约而同的联想到我国四大美女-西施。在这里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告诉大家西师的美绝不逊于西施,虽然我亲眼没见过西施,但我见过许多国内大学校园,虽然许多校园拥有一流的现代建筑和实验室,但无不缺少自然美,西师校园内有四五座山,峡谷,瀑布,湖泊、成片的香樟林和柑橘林,趴满长青藤的行政大楼,各种奇花异草,乔木玉兰、海棠花、紫丁香、银杏,校园内一年四季处处飘溢着花香。学校位于巍巍的缙云山脚,美丽的嘉陵江畔,这里是重庆的后花园,不受城市喧嚣干扰,犹如世外桃源,这里有许多国家级著名景点:北温泉、桃花山、缙云山、嘉陵江小三峡,这些景点风景险峻但不失秀丽。通过以上简单的介绍,我想大家不会怀疑我的结论。

名胜总是与文人墨客密切相关,西师也不例外。著名文学家老舍、梁实秋在抗战时期都曾经在学校附近居住,其中梁实秋先生的居所就在学校通往市区的路旁,位于一个叫月亮田的山坡上,房屋精致别雅,美丽的景色总能激发文学家的创作灵感,先生在这里完成不少作品。近代著名语言学家吴宓先生解放后也一直在西师执教,郭沫若先生也在学校创作诗歌并留下墨宝。著名的爱国将领-张自忠将军坟墓位于学校附近,青山有幸埋忠骨,每年清明节许多人来此处凭吊将军。

离开西师五年,这里有太多的变化。学校内基础建设完善了许多,许多现代建筑-综合实验楼、教学楼、学院大楼、艺术馆都拔地而起,体育场焕然一新,全部变成塑胶场地。最为惊讶的是,我的硕士导师黄先生独立拥有一栋三层的崭新的实验大楼,实验室内都是崭新的高档实验仪器,与五年前我毕业时相比,真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时候为了使用仪器不与人冲突,我经常晚上半夜做实验,现在看来这种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听同学介绍西师最古老的教学楼-一教发生火灾,已经夷为平地了,不禁为之惋惜,我曾经在此地度过许多美好时光-上公共课和看文艺电影。而我们化学楼便成为西师保存完好的最古老的教学楼了,这是一栋三层的苏式建筑,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今天看来依然非常牢固。

五年虽然不长,但是人的变化非常明显,我的留校同学多数都已经为人父母了,生活的压力已经在他们的外表变化体现出来了,LW已经有不少白头发了,很醒目,额头也有少许皱纹,看来在行政单位工作压力也不小;LF则完全变成了白头翁了,虽然我知道他有少年白,但我第一次看见他如何多白头发,看来当校聘教授压力还是很大;LS本来就微秃,现在头发更少了,身体横向发展很快,虽然比我矮一个头,体重却赶上了我,这家伙现在是副处级干部了;小师妹,已经带了一届本科生,很有成就感,成家买房了,不过已无往日的调皮多了许多稳重,为人师表,还是成熟些好;变化最大的要数我的导师了,胖了许多,但事实上也衰老了许多,导师现在学院院长,又是重点实验室主任,要管理的事情非常多,我和他交谈了半小时他就要去主持会议了,告别时无意看见他夹个皮包,那派头还挺像一个领导,师母变化不大,好像还苗条了些。五年了,岁月总会给人留下抹不去的痕迹,虽然他们说我没变化,我知道这是善意的谎言,事实我也变成熟了,皱纹悄悄爬上了额头,云贵高原的紫外辐射也使我肤色更黑了。岁月易逝,不知道下次何时能再相见,珍重吧,我亲爱的老师和同学,希望大家都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美满。时间太匆忙,许多老师朋友都没来得及去拜访,下次吧。

这次回校,我深深体会到浓浓的师生情和同学情,使我感觉到无比温馨亲切。坐在返城的大巴,回望母校,环视位于群山包围的北碚,不禁泪眼蒙蒙。努力吧,把握机会,时间太匆匆,同学们,期待我们再相聚时。



导师与学生
https://m.sciencenet.cn/blog-258674-246531.html

上一篇:迈出博文路程上的第一步
下一篇:首次出国之行-英伦YORK

6 陈敬朴 武夷山 刘苏峡 孟津 刘玉平 zhaowanfu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