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人生转瞬即逝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123xq 游走于学术边缘。

博文

智慧人生(一)

已有 3199 次阅读 2011-9-30 10:13 |个人分类:哲学片断|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智慧, 领域, 现实生活, 话语权, 可能性

一、渐行渐远的智慧
哲学是爱智之学。哲学是对智慧的敬仰。但是现在却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越来越远。
对于哲学自身而言,也有着许多的无奈。一方面,专业化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知识专门化,自成系统的专业术语体系,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个学科之间的人、事、话语体系的隔绝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想要像我们的先哲一样精通所有的、大部分或者是多个领域的知识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小乃至于接近于无。缺失了对人类知识、乃至人类文明的整体的、宏观的了解,仅仅去钻研冰山的一角,即便是选择了非常关键的问题,又如何能够理解这问题的关键?再加上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于是,只能是喃喃的自言自语式的昏话。
无用的哲学被生活抛弃了。失去了话语权也就意味着失去了批判社会的力量。失却了批评力量的哲学只能是书斋里的童话。改造世界的任务取代了对世界的解释。无知者无畏。当人类自身失去理性,失去对理性的反思,所有的对理性的推崇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可怕的是人们对此还一无所知。
智慧源自于生活,但智慧却不仅仅是现实的生活。当沉溺于现实而不能自拔时,其实失去的不仅仅是智慧,更让人担忧的是对智慧的低俗化。肤浅的“智慧”只是着迷于物欲的光怪陆离,尤其是这种肤浅已经成为一种理所当然,并把所谓的人性镶嵌于其中。
超脱的智慧才是智慧的精髓。了解这一点的先哲们从不去妄议“智慧的用途”之类的无稽之谈。高高挂起的“意义”世界,渐行渐远。无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创造人生已经成为普遍的不合时宜。在人们费尽心机找寻幸福的地方,海浪已经高高卷起,被淹没和冲走的积木,就是无法沉静的浮躁。大浪退去之后,沙滩上又会恢复的和从前一样,干干净净。
 


https://m.sciencenet.cn/blog-262774-491999.html

上一篇:饭碗学术:知识的悲剧?
下一篇:看网络公开课的感想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9: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