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出東方-MZLSHU(上海大學)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zlshu007 寧静致遠

博文

既然开始了,就不会结束-病毒与人类 精选

已有 3949 次阅读 2016-2-7 05:47 |个人分类:中山河边|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2015(农历的年)即将过去了,但是影响国际社会的重大传染病的阴影却无法抹去:埃博拉病毒(Ebola)。稍稍回想一下一些影响人们生活的重大疾病,如禽流感,SARS,已经熟悉的艾滋病病毒(HIV)、乙肝病毒(HBV),那么人类社会怎么了,会变得更好吗?我们应该怎么面对?

一、目前的形势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授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及另外两名来自日本、瑞典的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防治重大疾病——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中的突出贡献。诺贝尔奖的颁布体现了科学界对重大疾病的关注。近年来一些新发传染病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2015年,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和几内亚等西非国家Ebola病毒肆虐,另外中东呼吸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MERS)的出现也引起了局部地区的恐慌。因此世界各国已经认识到,防治重大传染病或新发传染病已经不是一个国家能解决的事,WHO呼吁国际合作,科技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大的责任。

二、科研领域的突破

中国科学家陈化兰、高福研究员等科学家对重大传染病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陈化兰研究员对禽流感病毒的分子机理、流行病学以及病毒跨种间传播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她被评选为2015年联合国杰出女科学家。高福研究员对流感病毒、非典(SARS)、MERSEbola等病毒的致病机理及病毒的传播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高福研究员获何梁何利奖等重大科研奖项。他们的研究为防治这些病毒提供了保证。曹雪涛院士则从病毒致病的免疫学机理中取得突破并且探讨非编码RNA在免疫调控中的作用。中国科学家的成绩引起世界的注意,这些科技突破为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也为人类战胜应对重大疾病增强了信心。

(科研上的偶像人物啊!)

三、合作成为必然

中国在经历了SARS后,对突发性传染病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Ebola病毒在非洲爆发后,中国在WHO的协助下,在西非国家的配合下,主要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1. 在为期6个月的时间里,中国为西非国家培训公共卫生师资1万人。中国政府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当地建成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P3),援建塞拉里昂固定P3实验室援建利比里亚诊疗中心。2. 中国政府自20144月至9月先后组织实施了3轮援助举措,向13个非洲国家提供了防护救治的物资、食品及现汇援助,派遣了公共卫生专家组和医疗队。中国政府向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和几内亚等西非疫区派出医疗专家、公共卫生专家、实验室检测人员等共600余人次。派出中国政府援非抗疫高级专员一行,指导、协调、统筹在西非疫区国防控工作。中国的政府及科学家的工作举世瞩目,并且受到WHO总干事陈冯富珍的高度赞扬。目前应对防控传染病,主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关注贫穷病、关注非洲;充分发挥政府调控能力;研发有效的抗传染病手段,疫苗、抗体、药物等。

四、病毒与人类文明

追溯以往,黑死病(Black death)、天花(Small pox)1918大流感等均对人类文明及人口增长造成了重大影响。在完成西非Ebola疫区的任务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CDC副主任高福博士在Science 发表了题为On the ground in Sierra Leone埃博拉病毒对西非文明的影响的评论呼吁青年科学家们共同努力,面对这些威胁人类的病毒。

传染性疾病对人类文明的破坏显而易见,但事情都有两面性。人类开始思索:人类行为的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认识未知的领域。比如,禽流感和MERS等是由于人类接触了中间宿主候鸟、骆驼等引起的疾病;而1910年在东北出现的肺鼠疫,也是由于人类捕杀当时的皮毛供应者——旱獭,最后在伍连德博士的带领下扑灭。因此,人类在向大自然探索的时候,应该考虑如何避免出现这样的悲剧。

结语

现在另一种病毒寨卡病毒(Zika virus)开始在南美蔓延,该病毒会引此新生儿小头症状。WHO已经宣告该事件为突发公共事件,各个国家应积极合作统一行动。

明天会更好,祝福这个星球上的人们!

新年快乐!

注:本文是科学通报的一篇稿件,目前受理中。过年了,偷个懒,有改动、删减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57522-954917.html

上一篇:老吾老及人之老-养老院(2)
下一篇:即刻出发,不再犹豫

6 钟炳 吕洪波 李颖业 decipherer shenlu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0: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