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出東方-MZLSHU(上海大學)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zlshu007 寧静致遠

博文

To do or not to do-禁区在被突破(续完) 精选

已有 4447 次阅读 2016-2-11 06:17 |个人分类:科研历程|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电影的故事

GATTACA(太空梦,大陆翻译名)其实现在看来有点老套:

实际上就是一个逆袭的故事:一个基因极差的人在讲究身份(基因要好)的时代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故事的主人公是个GOD child,即由父母自然受孕而生的。但是那个年代就会有一点血就可以检测出他的一些人生预期:寿命、患疾病的概率等等。

一句话:这个孩子没有未来,并且人到中年人生就结束了。

因此他的父母又重新用试管婴儿(体外生殖技术)技术生了一个基因极好的弟弟。注意影片中的四个受精卵只用了一个,其余三个呢?

不知道:废弃了,冷冻了? 

影片放映(1997年)N年后的2015年,中国的科学家就利用类似这种废弃的胚胎做了遗传病的实验,结果整个科学界不淡定了(见链接1)。

当然影片中展示了很多目前我们正在遇到的问题:进幼儿园,找工作,谈对象都是看基因的(基因歧视由此而来)。也就是说他这样的垃圾股几乎生活都是困难。

那么基因优秀的人就很好吗?

生活总有意外,有些优秀的人就出现了意外,变成了出售基因的人(出售含有基因的样本,血液等):主人公就是从一个基因优秀的本应成为优秀运动员的人那里(出事故,瘫痪了。)买了基因。

最后依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了梦想:太空梦。

那么电影的目的肯定是告诉我们,在我们看电影之前就知道的道理:基因不能决定人生。

所以电影安排了小的细节:主人公和他弟弟有个比勇气的游戏:看谁游泳游得远,并且回到岸边。

小的时候每次都是这个杰出的弟弟赢了,但是长大了,弟弟输了,为什么?

因为每次弟弟都精确算到自己能游多远,回来需要多少精力。而哥哥那次比赛,却不留后路,勇往直前,结果赢了。

其实就是中国的古代故事: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

据说影片的结尾曾经有一段话:

在短短的几年中,科学家就会完成人类基因工程,即绘出人类所有的基因图。我们已经发展到可以控制我们自己进步的地步。如果我们能够早些得到这些技术,下面这些人可能就永远不会出现了:亚伯拉罕.林肯(马氏综合症,表现为肢端肥大)、埃米莉.迪金森(十九世紀美国著名诗人,燥狂抑郁症,)、文森特.凡高(癫痫症)、阿伯特.爱因斯坦(诵读困难)、约翰.肯尼迪(阿狄森氏症)、丽塔.海华斯(好莱坞著名女演员,阿尔茨海默症)、雷.查尔斯(美国灵魂音乐家、钢琴演奏家,获格莱美终身成就奖,原发性青光眼)、斯蒂芬.霍金(肌萎缩侧索硬化,就是渐冻人)、杰基.乔伊纳.克西(美国著名短跑女远动员,哮喘),当然,另外一个也许不会出生的人可能是你自己。(括号里是博主的解释)

其实这段话在慢慢变成现实。

现实和不久的将来

最新的Science发表评论文章

Take race out of human genetics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1/6273/564(人类基因研究需要将人种去掉吗?!)

               

人类种族基因的研究曾经被认为是禁区,这个全世界都看到了去年美国的种族问题。文章认为其实后基因组时代不少科学家已经在研究希望了解人类祖先的基因在种族遗传上的变化或规律,当然明显的问题就是皮肤颜色遗传这一显而易见的问题。从生物学角度来讲很简单,但可能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is problematic at best and harmful at worst. It is time for biologists to find a better way

回到影片其实人类的担心有时候是必要的,关键是我们如何未雨绸缪。

我相信的一段话:当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站在上帝面前时,我们是平等的                            

PS:显然美国人感受到了英国人开始编辑人类基因的压力,居然开始讨论RACE的问题。

1.中国科学家引起的争论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57522-953575.html

2.英国批准编辑人类胚胎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57522-954094.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57522-955520.html

上一篇:GATTACA-神一样的翻译(待续)
下一篇:童心:美人鱼-一个当导演的好演员

6 钟炳 黄永义 吴明火 谢平 icgwang decipher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04: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