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SCEIENCE & MY SKY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ingstar 致力于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专业化与普及化工作!

博文

景色秀美的江南水乡---乌镇(第三方转载)

已有 3974 次阅读 2009-9-7 19:07 |个人分类:国家地理|系统分类:诗词雅集|关键词:学者| 矛盾, 乌镇, 水乡

一不小心发现自己的一篇文章在官方网站上挂着,可惜没有稿费:您的位置:首页 >> 在线欣赏 >> 美文游记
《景色秀美的江南水乡---乌镇》
----宁波 王成如

 
 
 
 《景色秀美的江南水乡---乌镇》 
----宁波 王成如
 
 
 
        人们对风景的向往,大多是来自别人的描述。如果这位描述者偏偏又是像茅盾这样的文学巨匠,那这份向往的迫切,又要加重许多。这一处令人向往的风景便是景色秀美的江南水乡--乌镇。1896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茅盾(沈雁冰)就诞生在这里。
        乌镇,位于浙江北部杭嘉湖平原,属桐乡市。这里地势低洼,为河流冲积和湖沼淤积平原,平均海拔3米左右,市郊河港密布、纵横交叉,具有浓厚的水乡特色。她还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和璀璨瑰丽的文化。六千多年前,就有先人在此创造了那个时代的文明,东郊潭家湾古文化遗址就是就是很好的证据。春秋时期,乌镇为吴疆越界,战事频繁,吴国曾驻兵于此以防御越国,故得名乌戍。唐咸通年间始建镇,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建镇史了。
        在一个云淡风清的金秋时节,乘中国地理教学研究会在浙江桐乡召开年会的间隙,我们慕名踏上了乌镇的青石板路。从铜罗湾进入古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乌镇的“老房子”,旧时这些古民居墙上多涂有类似于黑色的油漆,据说这种涂料涂了以后可以起到保护墙面的作用,而黑色在江南桐乡一带被称之为“乌”,乌镇因而有此称呼。其实乌镇真正保存下来的老房子比较少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大多是仿古建筑,但它们做得相当不错,从结构到小的细节与老房子都没有什么差别,用的全是搜集来的旧木店板,地上铺设的也是整理过的旧石板,连电线杆也被拔除了,而这些东西也许过几年就更可以以假乱真了。更让我们惊奇的是沿着旧石板路两旁的老式店铺大多关门落锁,用的居然也是老式的铜挂锁。其他水乡沿街吆三喝四的商铺在这里却没有市场,历史仿佛凝固在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前。“以旧做旧”,乌镇人就是这样刻意不让现代文明来破坏古镇原有风貌的整体性。走在这样的古镇上,没有晃眼的“钢筋水泥”,没有喧嚣的“商业污染”,再看到传统民居建筑里地道的乌镇人过着闲适恬静的生活,仿佛19世纪末、20世纪初江南古镇的生活还在继续,水乡的原味即时再现了眼前。这样的旅游资源开发在国内是很少见的,更难得的是它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精神,用现代文明让古镇重新焕发活力,又不至于有太大的冲击去破坏传统文化。
        这是当地政府的功绩与远见。为了使前人留给乌镇的宝贵遗产得以有效保护和永久延续,让古镇灿烂悠久的民族民俗文化重现光彩,桐乡市委,市府1999年5月决定把古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作为乌镇发展的重头戏,实施了对千年古镇的保护整治与合理开发。在江南六大古镇(周庄、同里、朱家角、西塘、角直、乌镇)中,乌镇开发算较晚的,因而汲取的经验也最多,所以我们看到乌镇的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比较规范,全镇分为传统作坊区、传统民居区、传统文化区、传统餐饮区、水乡风情区、传统商铺区。整个古镇经过这样的打理,既保存了原有风貌,又有相对的集中,这是其他江南古镇所没有的。虽然我个人并不喜欢这样太重的人为摆布,因为从心底里我是更喜欢西塘“原生态”的水乡风景。但由于整个  古镇因为重新规划布局,游览路径形成一个循环,这大大方便了游客,所以大多数游人还是十分赞赏的。在传统作坊区,我们眼睛一亮:空旷的场地上支着高大的木架,一条条蓝印花布(旧称夏布)从上面飘垂下来,风舞婆娑,煞是好看。而旁边的作坊里工人们正在忙碌着,从纺织、飘洗、印染、晾干,再一旁便有现成的蓝印花布服装售卖。其他像三白酒的酿制、竹器的制作也多有示范,如果游客有兴趣,甚至可以参与其中的劳动,现场享受DIY(Do It Yourself)的乐趣。我想这便是当今旅游业很推崇的游客参与性活动了。乌镇人文旅游资源的挖掘由此可见一斑了。
        我们就这样走走看看,徜徉在古镇的风景里,不经意间拐入一条窄弄,弄的尽头我们看到了一座座那江南水乡特有的小桥。古镇曾有“百步一桥”之说,现在尚存30多座,不知有多少悄然消失在千百年的风雨侵袭中了。即便如此,乌镇仍可凭古桥傲视其他的江南古镇。过桥沿岸曲折走去,一路上种种古桥因地势不同而纷繁多姿,或石拱、或平铺、或雄伟、或轻巧,我们细细看来恍然进入一个古桥实景博物馆。这是祖传的宝贝,是乌镇旅游资源中的神来之笔。在众多的古桥中,现存最古老的是始建于明宣德年间的浮澜桥,而通济桥和仁济桥是最具特色的,两座分别建于1515年和1518年的古桥相为犄角,相连相生,相互辉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有意思的是无论你站在哪一座桥边,均可以透过桥洞看到另一座桥,犹如井中观月,当地人戏称为“桥里桥”。
        走得累了,我们随便坐在一座桥头小憩,惬意地看着流水潺潺,小船摇摇。和许多江南水乡古镇一样,乌镇的街道和民居都沿溪、河而建,但我们在桥上马上看出一点特别来:这里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者石柱打在河床中,上面架上横梁搁上木板,三面有窗,日间凭窗饱览河上风光,午夜梦回,枕下流水潺潺,别有一番情趣。这种“枕河”风景是其它水乡古镇没有的,那就是乌镇的水阁。茅盾曾在《大地山河》中这样描写故乡的水阁:“......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 文中提到的水阁便是“访卢阁”,相传茶圣陆羽曾来此拜访茶馆主人卢仝因而得名。茶馆开门见桥,推窗见水,门前可观街上的繁华,隔窗能尝十里河塘风景,可算得上镇上“风水”最好的一间茶馆了。如果我们有时间也一定会要上一壶龙井,清清静静地喝,惬惬意意地看那江南水乡的风情韵致就在袅袅的水烟中慢慢展开。
        这样幻想着不由得对古镇的种种苛求淡去了不少,心想如此钟灵毓秀之地,诞生茅盾这样的大文豪亦是合情合理之事。于是我们便按图索骥急赶去位于镇中的茅盾故居,那是一所沿街的四开间日式风味的老楼房,东西两个单元,前后两进,中间各有两个石板天井。据说是三十年代茅盾用他的稿费并亲自设计草图建造的。之后,茅盾几次回乡就在这里写作。当年他手植的棕榈和天竹现在依然茂盛。这里现在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面保存有茅盾的启蒙家塾,他的童年轶事,以及珍藏的墨稿和珍贵的历史照片。总之是一个很文化的地方,搞旅游资源开发的说这就是乌镇的底蕴。
        倘若不是集合的时间快到了,我们很可能会“醉”在乌镇老街或是小桥或是流水里了。“租船回去罢。”不知是谁喊了一句,我们纷纷叫好,到水乡能不坐船吗,这可是真正体味水乡的机会啊。于是我们喊了一叶乌蓬小船,一个个晃悠悠地跳上船,一路荡悠悠地出了古镇,留下一水面的涟漪。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6084-254063.html

上一篇:校企合作案例入围并冲刺十佳
下一篇:九月下扬州

1 刘圣林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20: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