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SCEIENCE & MY SKY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ingstar 致力于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专业化与普及化工作!

博文

科学教学创新笔谈(002)

已有 3553 次阅读 2011-7-20 23:37 |个人分类:人文思考|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div, quot

二、教学
    (一)什么是教学?
    你试过找街上临时摆摊的老妇,甚至于她还不识字,没有上过学,可以听听她的回答,“教学嘛,不就是一个老师在上头讲,下边一批学生在听啊”。因为我并不是学教育的,也是最近2年才涉足课程与教学论的,为科学求证起见,我翻阅了《说文解字》,其中记载:“教,上所施,下所效也。”长期纵横在我国教育界的关于教学的定义是前苏联的凯若夫同志下的,“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两相对照,惊人相似!这个例子其实很让搞教育的人脸红的。因为我们千研万究的东西,竟然可以被卖菜的老妪简单揭破,情何以堪。当然上面那个定义是狭义的,也很有那个时代的特点。那么如何更为科学地描述它,还得细说从头,看看“教学”的前世今生。
    早在商朝,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教”字,如“丁酉卜,其呼以多方小子小臣其教戒”。甲骨文中也有了“学”字,如:“壬子卜,弗酒小求,学。”通过甲骨文中的字形分析看,教是从学派生出来的。“教”和“学”最初都是独立的单字。最早将“教学”二字连为一词,据有人考证见于《书·商书·说命》。“教学”二字建立联系成一个词,但这个词并没有专有的解释。根据中国古代文献的记载,“教”有“教授、教诲、教化、告诫,令使等含义”。
   “教学”一词在英文中有很多词可以表达。在英语世界与教学相对应的词有“teach”,“learn”,“instruct”,以及 “teach and learn”。根据胡森主编的《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的解释:learn来自中世纪英语中lernen一词,意思是“学”和“教”。Lernen的词干是lar, lar是lore的一个词根。Lore原来的意思是学习和教导,现在常用来指所教的内容。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说learnt 和teach是由同一词源派生出来的。“teach”一词还有另一种派生形式。它源自古英语中的taecan一词,taecan又是从taikjan一词派生来的。Taikjan的词根是teik,意思是“说明”。Teik通过前条顿语可以一直追溯到梵文的dic。Teach这个词与token(意为“信号”或“符号”)也有关系。Token一词源自古条顿语的taiknom。这个词与taikjan(后来成为古英语的taecan)同源,意思是“教”。所以,token和teach这两个词在历史上是有联系的。从这个词源看,“教”的意思就是通过信号或符号引起别人对事物、人物、观察和研究的结果等做出反应。由这种派生关系看,teach同进行教学的中介有关。teach和instruct二词也有区别,teach常与教师的行为有联系,作为一种活动;而instruct常常与教学情境有关系,强调教学过程。正因为此,经常有人认为,不能仅用teach一个词来对应教学,而应该用teach and learn,以同时强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然而值得指出的是,与汉语中的“教”源自于“学”有所不同,英文中teach和learn是同一词源派生出来的。
   在古今中外的“教学”世界里走了一遭,该给它一个规定性的定义了:“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崔允漷.有效教学.P20)其实这才是我们讨论教学领域中的三个关键问题之一,还有两个分别是怎样教得有效?怎样教得更好?
(二)怎样教得有效
前文中亦对“有效”进行界定,“有效”一定是要有一定的时空性、双向互动性。什么叫互动,其实就是双边关系是活跃的,是有来有往的。但倘若课堂上教师不停的抛问题,而学生居然也大多解答了,这样算不算互动好呢,我认为不好,因为只见老师提问,而学生却没有问题,学生没有问题,还用老师教来作甚。你不是苏格拉底,总可以用用他的方法吧。“有效”的本质问题所在就是让学生“知行合一”。
(三)怎样教得更好
这个问题倒是完全留给教师的。教师只有不断地“研修”,才能教得更好。教研是教师作为一种从事教学专业的生活方式,是灵魂性的东西。所以我们现在经常听到“教师即课程”、“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即学习者”。
…………Effective Teaching…………
 
————To be continued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6084-466711.html

上一篇:也谈有效教学的几个特性
下一篇:这里的校园静悄悄

1 唐常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10: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