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xu280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xu2800

博文

去秘鲁上山下乡(5)第二个春天 精选

已有 6556 次阅读 2015-10-12 10:11 |个人分类:行万里路|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庫斯科, 武器广场, 第二个春天

从马丘比丘回到小镇鸥雁台已是晩上了,下了火车就打听歺馆 El Albergue Restaurant 的位置,谁料这家小镇最好的歺馆就开在车站内。以当地标准衡量,无论是内部设施和装璜,还是酒菜的供应及服务都属于豪华级的。歺桌边佈置的大束鲜花在烛光的映衬下别具风情,令人赏心悦目。从窗外望出去,月光下山谷中的车站显得分外安谧。偶尔有列车停靠,看着它们又将驶向远方,驶向神奇的马丘比丘,望着周围这一切,我仿佛暂离尘世,来到了一个十分陌生神秘的世界。那天的羊肉和当地新鲜手工制作的 Pasta 和果汁鸡尾酒都是上品,特别是那道羊肉给我们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羊肉香醇味美、粘绵韧滑、内嫩外脆,这当然与羊的品种和飼养方式有关,但厨艺绝对也是一流的。那晚歺厅门口还有一位身穿印加民族服饰的失明艺人献唱,南美民歌忧伤的旋律从他低沉优美的嗓音中传播开来,深深地感染了刚从马丘比丘归来的我俩,南美安第斯山民独特的精神气质和艺术风格我们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歺毕已经很晚了,歺館的前台挂了个电话去我们住的旅社,又是司机Reynald开车过来接了我们。在镇中心下车时看见年轻人和孩子们提着灯跑來奔去,还有俩女孩子在我们身边跳跳嘣嘣,似乎要索取什么東西。事后才知道那晚是十月三十一日,美国的鬼节(Halloween ),这个南美高原上的小镇竟然也在 Tricks and Treats,不知是语言不通还是礼俗的不同,我们的应对有些失礼,当时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想不到美国文化竟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全球化的趋势真是浩浩汤汤,莫之能御矣。

我们在圣谷上的五天四夜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念想,十一月一日星期六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花园旅舍 Apu Lodge ,小车啊请你慢慢走,我要把小镇再看个够。当汽车将要离开小镇鸥雁台时,我请司机停车,为小镇再次留下了几张照片。一张照片是小镇中心广场边农付品集市的鲜花摊位,另一張是小镇入口处的路边花园。十一月初北半球已是秋风萧瑟的季节,但这个时候的南美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南美来”。我把访问秘鲁设计在这个时候,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在一年中可以享有两个春天。从照片上可看出秘鲁人爱花,爱花的人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把“老三篇”中对一个加拿大人的赞美词转到安第斯高原上印加后裔身上,不知是否合适?

P1.鸥雁台小镇上的鲜花摊贩
P2.鸥雁台小镇入口处的路边鲜花

汽车驶离小镇不远,司机 Reynald 对我说,他想请我去他家作客,我们高兴地接受了他的邀请,必竟这五天里,他已经成了我们的专职司机,天天在一起,成了无话不谈朋友。司机的家在鸥雁台与乌鲁帮巴之间,就在去庫斯科必经的主干道的旁边。汽车出镇约七、八分钟,右转沿一条小道向下行驶一、二百公尺,一个左转就停在了他家的園子里。司机的妻子 Ruth 站在门口迎候我们。他们俩的五岁大的儿子说英文,行西礼,与我们热情拥抱。

那天是他们的民族节日,他们家有不少客人,多数穿着他们的民族服饰,主人都一一为我们作了介绍。客厅的边上就是简陋的厨房,女主人还在天然气灶上忙碌着,一只桶里盛滿了燒好的猪肉,还热情地要我们也嘗嘗。看得出,秘魯当地人喜欢“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也是江湖上豪暢痛快的英雄。司机Reynald就是这样的性格,他们不精明不会祘计,他送我们去火车站,五分钟的车程收十五索儿,而去安第斯高原,翻山越岭,用去大半天工夫,却只收一百七十索儿,非常不成比例。那天在安第斯高原上,刚下过雨,道路崎岖泥泞,车子差点淹入泥坑而无法自拔,从高原上回来,这部才一年新的小车被糟蹋得面目全非。小伙子一声怨言也没有,反而还帮着我追逐安第斯的神鹰,我真有些过意不去。这就是印加后裔的行事风格,他们答应的事情绝不反悔,一诺千金,待人诚恳热情。

司机的妻子 Ruth 为 Apu Lodge 打工,两口子都有工作,他们在当地应属先富一族吧。家里有电灯电视,两部手机,但电视机还是二十英吋左右的老式的 CRT 型,手机也有些落伍。秘鲁没有制造家电产品的本事,一切全靠从中日韓等国进口,价格奇贵,感觉他们的平均生活水准在四川农民之下。司机最为自豪的就是他家的住房,虽然目前仅是一层平房,约六十多平方米。但他多次提醒我,他的房子与周围邻居的土坯房完全不同,他家的是水泥结构,起建时已经考虑到后续的发展,至少可加建到四层楼房。他家今后两年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在目前的平房上加建三层楼房。从照片上也可看到楼房的樑柱已经就位。他们现在最大困难就是一个字:钱!他们已经花了四万美金,估计还需六万美金的投入,才可以拥有一幢四层共二百多平方米的楼房。这就是一个秘鲁安第斯高原上小伙子的小康之梦。我真心祝福他们早日美梦成真。

P3.通往司机Reynald的小路,右边未完工的水泥房即是Reynald的家。
P4.Reynald和他的妻子Ruth

在通往庫斯科的公路两边,不时看到一些住房的门口撑起一根木杆,木杆的顶端像是挑着一只红绣球。司机告诉我这是卖 Chicha 酒的标志,相当于中国古代的酒幌子吧,只是简陋得实在是土得掉渣。酒屋多数也是又小又破,大概醉汉之意只在酒,其它一切都不在乎了,只求一醉方休。Chicha饮料对于秘鲁人非常的重要,他们每天都离不开 Chicha,千百年来秘鲁人都是喝着这种饮料长大的。Chicha的制作过程是将发芽的玉米先煮成汁,再经发酵后制成的,似乎与藏区流行的青稞酒有某种程度的类同,但估计谁也没有山寨了谁,仅是英雄所见略同而已。

P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小红球。


我们在下午三点左右到达庫斯科,司机把我俩直接送到了旅馆(Hotel Rumi Punku )的门口。这家旅馆在第一时间就赢得了我们的信任,就在我办理入住手续时,他们得知我妻子有高原反应史,立即从后台贮存室里推出氧气钢瓶,让她坐着吸了五分钟氧气。他们负责诚恳的态度和这五分钟的氧气立马改变了妻子的精神状态,好像跨越了高山来到了海边,一点问题也没有了。这又是一家花园式酒店,园内花木扶疏,泉水淙淙,十足西班牙情调。我们的房间按排在二楼尽头,特别舒适安靜。三楼还有一个花园小阳台,坐在上面向外望出去,红色屋顶的小洋房沿着山坡层层叠叠向上伸展,恍惚置身于南欧地中海的小城里。这个花园小阳台往上几个台阶通向房间 #401,房间与周围完全隔离,有绝佳的景致,早知如此,绝对应预订该房间。

P6.旅馆 Rumi Punku ,我们的房间在二楼尽头。早晨可在门口的靠椅上坐坐。
P7.旅馆 Rumi Punku 三楼的小阳台,坐在那里喝喝可卡茶,不亦乐乎。
P8.旅馆 Rumi Punku 小阳台外的景色。

庫斯科是秘鲁南部安第斯高原上的山地城市,海拔三千四百米,气候凉爽,现为库斯科省的首府,人口近二十万。庫斯科是美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长期是印加帝国首都,素有“安第斯山王冠上的明珠”的美称。市内到处是王宫、庙宇、堡垒、石墙遗迹及教堂,并有考古博物馆和建于1692年的大学,是印加文化的研究中心。庫斯科的自然环境与历史上的地位与西藏拉萨均有不少相似之处。

1650年的大地震使庫斯科城遭到了毁灭性打击,1670年城市按照巴洛克风格重建,今天,库斯科的主要建筑物属于这一时期的作品。西班牙人并没有把印加人的神庙,城墙完全销毁,而是在它们的基础上再建自己的教堂,修道院,所以在库斯科常常能看到一个建筑里存在了两种风格,两种文明。例如著名的Santo Domingo教堂,就是建筑在印加的太阳神庙的基础上的。

在庫斯科到处可见典型的印加石墙,在通向武器广场的一条小街上,就可以见到组成直角的石墙和石墙上那块著名的十二角大石块。在石块的处理上印加人与世界上诸多其它民族都不同,他们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又为什么能这样做?有些问题至今还是个谜。唯一比較一致的结论是:安第斯高原上的岩石的硬度相对较低,所以工匠可以用較硬的小石块做成工具来裁切和打磨巨石的边缘,从而砌筑成印加人特有的石墙。最使人难以理解的是:这些与铁器无缘,又不会使用轮子和滑轮的印加人究竟用什么办法抬起数十吨的巨石,他们为什么不把石块切小以利运输和加工,这一点实在令人费解。

P9.庫斯科的地标建筑
P10.典型的庫斯科建筑
P11.印加石墙的转角非常有特色
P12.有名的十二角巨石

我们在庫斯科住的旅馆位置非常优越,闹中取靜,离市中心武器广场很近,出门右拐,往下走几分钟,再右转,然后朝前再走几分钟,穿出小街就是著名的武器广场了。在踏入广场的一刻前,我並无多少奢望,世界各地的广场见得也不少,还能会有什么新花样呢?我原想来到这里仅是例行程序而已。这次可是大错特错了,当进入广场内,向四周望过去,我确确实实为之震憾了。使人震撼的不只是四周神圣庄严的教堂,不只是遍地的绿茵鲜花,也不仅仅是高原上的白云蓝天,而是这一切神奇巧妙的有机组合,给人以从未有过的全新体验。世间广场虽多,高原城市也不少,但像庫斯科这样巍峨庄重、震攝人心的高原广场却绝无仅有,而要认识到这一点,非得亲来体会不可,看最好的照片也没用。隨着数码技术的进步,可以有更高分辨率的照片,可以有360度全景照片,还会有立体照片,等等,但我可断言,所有这一切都难以替代“亲眼目睹”,你必须亲历其境,方能心领神会。

P13.2014年的第二个春天,在庫斯科武器广场
P14.高原广场的春天
P15.庫斯科武器广场
P16.鲜花盛开的高原广场,看了这几张照片,不知是否能使“未去者怦然心动,去过者魂牵梦绕”

至此我们已经在安第斯高原上渡过了愉快充实的一周,我们的秘鲁行第一部份按计划园滿结束,紧接着的是心向神往的亚马逊热带雨林行,谢谢诸位一路跟读。

高清视频,如网速许可,请置播放器于高清
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1NzI1MDUwMA==.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61988-927516.html

上一篇:谁偷走了教皇用过的水杯?
下一篇:加州 East Sierra 的秋色

19 王桂颖 武夷山 黄仁勇 李颖业 陈小润 白龙亮 戴德昌 杨正瓴 张行者 姬扬 赵理 田云川 季顺平 赵美娣 许培扬 gaoyz123 biofans zzseng shoujidiaol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9: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