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xcjessie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xcjessie

博文

双重迷宫与双重愉悦——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第二版)印象

已有 8032 次阅读 2007-12-30 13:41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关键词:学者

双重迷宫与双重愉悦——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第二版)印象

朱周斌

        像所有关于叙述学的著作一样,米克•巴尔的《叙述学》首先是一本令人望而却步的书。若是出于减轻中文系学生和普通文学爱好者负担的考虑,我不忍心推荐这本书。并不是米克•巴尔女士没有介绍清楚何谓叙述学,而在于对于一向擅长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中文系学生来说,叙述学本身就是一次令人痛苦的西方式分析思维的高度结晶。
     然而,阅读《叙述学》时的困难感受,与对它的愉悦感受,往往又是相互融合的。仿佛一道复杂数学命题的最终证明,给我们带来智力上的促进与快乐。
     在我们从小学就开始的语文教学中,素材被认为是未经加工的、粗糙的毛胚,而材料则是加工了的制成品。仿佛写作就意味着是对素材的扬弃,作品一旦完成,便可将“素材”一词抛至九霄云外,根本不在探讨和思考的范围之列。巴尔的 “素材”是一种已经先在的“事实”:这是它和我们所理解的“素材”的相似之处。然而它并不一定是客观而真实的,它离不开读者对它的理解和阐释。因此,它仍然是一种建构,而非对客观实在的罗列。这和我们对素材的理解迥然相异。在此基础上,巴尔提出自己理解的“素材”是:“所有这些叙述,本文都基于一个共同的模式,一个导致叙述被承认为叙述的模式”。(第209页)它构成了叙述的基础,它给了“本文”以“本文之外”的社会的、超历史的、文化的解读功能。
     巴尔的《叙述学》对“素材”的理解与解释,把叙述学带到了开阔的语境之中,即“素材是跨文化与超越历史的”(第213页)。因此,叙述学便成为一种跨学科的研究,而非单纯的文本分析。例如,它结合人类学与叙述学的有关理论,分析《圣经•士师记》中“处女(virgin)”、“妾(concubine)”、“妓女(prostitute)”等词背后隐藏的历史与文化的观念变迁,揭示其实质是:“这些现代的翻译是由男性的思想意识所赋予的,从而抑制了对女性的关注”。(第218页)由此可见,巴尔的“叙述学”在某种程度上与原型批评、女性主义这些比较活跃的当代思潮一起,走到了一个交汇点上。它脱离了繁琐的“叙述分析”,到达了令人激动的思想竞技场中。
     巴尔的《叙述学》最大的成功就在这里。它坚持对叙述形式本身的关注,同时并没有为形式而形式,而是通过对形式的关注,更好地揭示出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深刻的、容易被我们这些“印象式批评”的读者所忽略的作品的精妙之处。这些精彩的分析几乎遍布本书的每一个章节。我相信,细心的读者将会在仔细的阅读中一次次受到它的冲击。不过,我仍然担心耐心不够的读者将令人遗憾地在分享这双重的魅力之前,就已放弃了难以忍受的阅读煎熬。有时,作者不厌其烦地把同一个句子反反复复地重写、分析,让习惯于和满足于“点到为止”的中国文学爱好者们忍不住打哈欠。我承认,在阅读中我也不时经受着这种折磨。
     尽管如此,在对巴尔这样的叙述学保持警惕与反思的同时,我还是认为这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与文学分析方式,对我们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借鉴。也许我们不妨这样安慰自己:没有这种折磨,哪有这种愉悦?我想,对那些最终放弃了对《叙述学》的阅读,从而放弃了对叙述学的了解的读者来说,这既是他自身的损失,也是作者和本书的损失。

新闻来源:教材周刊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729-13578.html

上一篇:集胞藻(Synechocystissp.)
下一篇:奋斗也要有勇气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7: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