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Haif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oHaifei

博文

过程与结果 精选

已有 6963 次阅读 2013-1-17 13:00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office, style, xml

过程与结果

鲍海飞 2013-1-17

 

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我的一位同学就经常对我说,只追求过程,不追求结果,我们努力就行了。但是现在有时候,我们却是只要结果,而不管过程。到底应该如何?在博文《小题大做—三十年后才解的一道题》,有两位博主的留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别是maple1314168博主和熊德国博主,在这里非常感谢他们的留言能够让我继续思考由此带来的问题。有一些感悟于此。

二位博主的留言如下:

[13]maple1314168  2013-1-16 06:19

这里面有深刻的极限思想。好像是“阿里斯基永远追不上乌龟”;在物理化学中有状态函数这一说法。有时我们只需要关注事物的始、终状态,至于过程如何,不理!经典热力学与统计热力学正是如此。或者还体现不需要了解黑箱,只看输出输入。

 

[5]熊德国  2013-1-15 15:11

两列火车速度不相同时,计算方法完全一样,一点也不“略微麻烦一些。只需将每一个时间段同的路程写成Xd(i)=Vd*[(St1+St2)(i)]/(Vt1+Vt2),则Xd=p*(St1+St2)i=p*L 。由于题设为两车速度相等,p就写成了比较简单的形式,这反而掩盖了它的本质!当问题变成更一般的情况时,反而使人们觉得更麻烦了。

 

‘阿里斯基永远追不上乌龟’是古希腊的神话故事。虽然是个诡辩故事,但里面隐藏着一个关于人们对‘极限’和‘逻辑’等问题的认识。古希腊的哲学家深刻剖析每一个物理或者现象的过程,从而提出了各种思辨问题。因此,感觉上,由于对‘过程’(黑盒子)详细的追寻,才使得西方产生了现代科学。不对过程分析,我们就永远不知道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有时候我们觉得这是一道小题目,忽视了其过程,而失去了对内在规律的探寻。

对结果的掌控是由于对过程的洞悉。‘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那是碰运气。不能否认,有一些研究成果的获得和发现是要靠运气得来的。但是人们还是希望发现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也就是过程行为,并由此提升人们对规律的运用和掌控能力。有一个科学史,恰好是说明这个问题的。不妨抄录于下:“在1801年,意大利天文学家朱赛普·皮亚齐发现了第一颗小行星谷神星,在经过40天的跟踪观测后,由于谷神星运行至太阳背后,皮亚齐便失去了谷神星的位置。随后全世界的科学家利用皮亚齐的观测数据开始寻找谷神星,但是根据大多数人计算的结果来寻找谷神星都没有结果。时年24岁的高斯也计算了谷神星的轨道。奥地利天文学家海因里希·奥尔伯斯根据高斯计算出来的轨道重新发现了谷神星。”我读到过的下一部分的描述可能更增加了该历史的趣味性。据说利用高斯的计算发现了这个小行星的行踪后,高斯对他所采用的方法却秘而不宣。直到很久以后,他才宣布他所采用的方法,从此这个方法就被人们广泛使用,这就是著名的‘最小二乘法’。 (据记载:“法国科学家勒让德于1806年独立发现“最小二乘法”,但因不为世人所知而默默无闻。勒让德曾与高斯为谁最早创立最小二乘法原理发生争执。 1829年,高斯提供了最小二乘法的优化效果强于其他方法的证明,因此被称为高斯-莫卡夫定理。”)

还有一段科学史,是关于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成功预言周期表中某些未知元素的性质。他之所以能够准确预言一些元素的性质,一定是他在摸索和掌握了大量的元素性质之间内在的关联、获得了系统的认知过程后,从而做出了准确的预言。因此,才能正确地指导和验证新元素的发现。这些都说明了过程对结果的重要性。

创新的源头在于对过程的认知和本质、现象的领悟。比如说仿造产品,对于计算机来说,为什么我们只能做一个外壳和组装,而做不了核心?为什么只能仿照,而难以制造出二代、三代的新产品?因此,如果不从原理和过程上去思考,可想而知,我们只能停滞不前。在探索的过程中,可以不断获得新的灵感、认知和方法,从而找到捷径。在一个探索的过程里面就蕴含了设计思想和制造理念。因此,没有过程,就没有原始创新的开始和持续。

对于过程的正确认识更大的价值还在于对结果的掌握和控制。我们期盼树儿开花结果,如果把树种下去,在一定条件下,树儿肯定会开花结果,但是能开几个花、结几个果可就难说了。如果没有恶劣的天气,如果没有果农的精心照料,那结果肯定不同。没有了过程,就失去了好多探索的乐趣,和对问题本身内涵的认识和拓展。现代质量管理体系中对过程的管理和监控就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前提过程,它是可重复的前提。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有一套好的方法和措施,那么今天的雾霾天气、污染也许就不会这么严重,因为只要控制好每一个过程和环节就可以。走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需要勇气和胆量,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更需要高瞻远瞩和智慧的选择。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对事物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会获得灵感和认知。有的问题早就有答案了,但是偏偏有人会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和答案,那是因为他又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认识这个问题,其实是走了另一个途径、另一个过程。那道‘狗与火车’的题目,本来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直接计算就可以得到结果,但是当利用级数的方式来表达的时候,里面却给出了另一番内容和含义。由此,从一个过程会认识甚至是开辟一个新的领域。要从结果中看过程,又要从过程中看结果。由此,才能对过程和本质有深刻的领悟和醒悟,并对心灵有所启迪。

教育的本身应该是让人获得知识、启发心智,由此服务社会、创造财富,应该有的放矢。有时候,我们的教育不求甚解,有时候又故弄玄虚。如何深入浅出、合情合理、因地制宜确实是个问题。化繁为简是为了尽快地学习和领悟,直接到达问题的核心;化简为繁是为了理解和体会过程的重要性和意义。

有时候,我们太过于追求结果,急功近利,不能循序渐进,于是操之过急,从而忽视了过程,造成了不必要的弯路和损失。为了获得一个数据,有时候很容易忽视过程,失去了对问题追逐、探索的快乐。即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又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由具体到抽象,以至于思想的升华。谁愿意追求一个没有结果的过程?但又怎能够想象一个没有过程的结果?在过程中去品味创造的快乐!在结果中去领悟过程的精髓。于是能够看到一路又一路的风景。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8905-653997.html

上一篇:小题大做—三十年后才解的一道题
下一篇:开窗迎我艳阳天

22 曹聪 刘桂秋 吕喆 迟菲 李学宽 文双春 于建强 李伟钢 陈冬生 韦玉程 蒋永华 李成志 张海霞 钟炳 杨文祥 陆俊茜 陈湘明 程杨 anran123 guoyanghuawu lbjman gxs201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02: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