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60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n602 真实、自由、优雅、坦然

博文

条件差的另一种科研方法?

已有 4399 次阅读 2013-5-25 16:1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科研, 总结, 数据, 归纳

       化学与化工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科研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必须要有经费与科研条件。

      如果一些教师没有经费或科研条件,这科研怎么办?一是参加其他课题组,二是创造条件慢慢找经费,三是专门教学科研不做。

      这几天突然想到,有没有可能采用另一方法做科研呢,只要查资料条件能够满足。

      目前处于发表论文及其他信息数据大爆炸时代,记得我们上大学时,美国化学文摘一期只有不太厚的一本,现在一期有二大本了。大量的研究论文发表出来,里面隐含着大量的信息,而每个研究人员不一定将这些大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从中找到或发现规律。

      如果科研人员对某一研究领域通过看大量文献、综述、评论,发现其中的一些不太准确或有争论且有价值某个问题,仔细查阅大量发表的资料,研究你自己的疑问,提出自己的观点,写成文章发表。当然,这相对于实验科研要艰苦得多。

      现在大量的数据出来,人们并没有好好消化,许多规律就在其中。以前全靠手工查资料,现在都是电脑到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方便又快速。

     记得我在南京大学读研究生期间,对‘甲基是供电子基还是吸电子基’感兴趣,当时这个问题是有点争论的,好象主要是气相中一些化合物的酸性数据引发的不同观点,真查了不少资料,还写了点文献总结,给徐建华教授看了(他当时教我们物理有机化学课,研究光化学及反应机理),不过没有投稿。徐老师仔细看了,提出了他的看法,后来进行了论文阶段,就没有进行下去。

     尤其现在大量DNA、基因数据,这个大宝库中有待发现的秘密很多很多。

       现在纯化学及理论化学、计算化学中发表不少文章,其中不少研究进展,能不能深入研究,将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到现代化工中去,改进工艺,提高效率,充分利用原料,减少污染,提高产品性能。

       没有钱就做没有钱的科研。文章发表了,说不定价值很大,一不小心成为了‘大师’。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9177-693380.html

上一篇:这样的教育部还不如不要
下一篇:晒晒我大学毕业后的‘科研条件’

23 吕喆 刘淼 孙学军 苏光松 陈楷翰 戎可 陈冬生 彭真明 杨正瓴 曹聪 朱晓刚 苏德辰 褚昭明 蔡庆华 俞立平 徐耀 庄世宇 biofans zzjtcm cly85 Eeroacad chenhuansheng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0: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