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l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lie

博文

漢字的理由?

已有 4026 次阅读 2013-10-23 08:46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前些時候央視玩兒漢字聽寫,是好事,卻感覺怪怪的——小孩子的基本功現在需要靠這樣的活動來喚起大家的興趣,真是芝麻開花轉基因了。

 

又從廣播裏朦朦朧朧聽說,流沙河先生最近說,“每一個正體字都可以證明自身的存在,而每一個簡體字都無法證明其存在的理由。”前些年就聽說余(流)老師在讀《說文》,現在看來出成果了。我喜歡正體字,平常也習慣寫,但對這句話卻實在找不出“存在的理由”。

 

正體字都可以證明自身的存在——憑什麼證明?說文解字的六書麼?那裏頭只有9300多字,而漢字超過了50 000,其餘的憑什麼呢?我們現在還有多半兒的甲骨文不認識,那些字有什麼存在的理由?

 

簡化字只有2235個(據198610月《簡化字總表》),其中有些也是根據六書(特別是形聲)構造的,還有些是古人本來就用過的“正體字”,怎麼就不能證明存在的理由了呢?

 

流老師喜歡舉“家”字來說明漢字不僅是符號,還有文化——可那文化要從甲骨文追溯起,後來的字形未必能喚起觀者的那個回憶。如果說今天的簡化字沒有存在的理由,那麼兩千年前的字相對于金文和甲骨文來說,大概也缺少一些理由吧?

 

況且,漢字的意義不全是字形決定的。漢字的生成法則至少遵從“六書”,而通常說漢字特徵都拿象形和會意說事兒,其實大多數的字卻是形聲的。漢字的意義不僅表現在字形,也隱藏在字音裏。字音的轉化與字形的變遷,與字義的變化時同步的。如果說簡化字沒有存在的理由,那麼今天的普通話讀音也沒有理由了。大家都該用古音去讀書——可是,用哪兒的古音呢?粵語還是吳語?

 

我們隨便從《老子》選一章來看,簡化字版為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正體字為

 

天下皆知美之美,斯惡已。皆知善之善,斯不善已。有相生,易相成,短相形,高下相盈,音相和,前。恒也。是以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兩者並沒有多少不同。如果說簡化的“为”失去了原來的意義,那麼誰又能從正體的“”認出大象來呢?要麼都回到甲骨文去?(金文和小篆已經“失態”了。)可是,甲骨文在3000多年前就已經自甘“墮落”了。

 

根據流老師的那個邏輯,白話文也許更沒有存在的理由——它們才真的在糟蹋和扭曲古典文獻,看看那些白話的“國學”就知道了。有趣的是,流老師似乎一直做白話,以前寫白話詩,後來寫《莊子現代版》,它們的存在的理由是什麼呢?

 

當然,從另一角度說,簡化字確實沒有什麼“存在的理由”,因為當初的簡化運動根本就是多餘的。也許只是政治運動在文化領域的一點波瀾而已。我才不信,省幾個筆劃,就能讓文化普及變得容易了。其實它反而帶來了麻煩——例如這篇文章裏的字,如果單獨拿出來,可能就有同學不認識,還得重新補一門“繁體字”的課。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9992-735262.html

上一篇:写出你的好身材
下一篇:纸上的自然

13 张忆文 蔣勁松 吉宗祥 陈湘明 王桂颖 钟炳 王春艳 鲍海飞 武夷山 赵宇 xmk anran123 luxiaobing1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1: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