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l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lie

博文

一个人的丛书

已有 3414 次阅读 2014-4-15 08:48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给新同学漫谈科学历程,说古希腊时引了一段黑格尔老师的《哲学史讲演录》:

 

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尤其在我们德国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欧洲人远从希腊之外,从东方,特别是从叙里亚获得他们的宗教,来世,与超世间的生活。然而今生,现世,科学与艺术,凡是满足我们精神生活,使精神生活有价值、有光辉的东西,我们知道都是从希腊直接或间接传来的……

 

说到中世纪时,我一片茫然,只记得一个形容词——“黑暗”。培根说那是科学的荒芜时期;伏尔泰说那是普遍衰退和堕落的时期,那时的人“狡猾而简单,野蛮而诡诈”(转引自David Lindberg《西方科学的起源》)——后来引用了张卜天老师的一段话:

 

近代早期或中世纪晚期的科学思想史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那是一场真正的革命,整个世界观彻底改变了,而在那之后,基本的东西就没有什么改变了。通过研究那时的思想史,可以使人对科学以外的东西有同样深的领悟。 那时之所以重要,一是自然的数学化,二是机械自然观建立起来,三是空间的几何化,宇宙也走向无限。尽管二十世纪也有非线性、相对论、量子力学等反动,但人们根本的思维方法仍然没有改变,所以这种反动仍然是在既有框架内的反动,没有真正“深入人心”,也就不成其为真正重大的“革命”。

 

黑老师的话概括了希腊,卜老师的话概括了中世纪——哲学史和科学史靠这两段话做指南就有底了。所以我要遥远地感谢黑老师,更要亲切地感谢卜老师。

 

卜老师近年翻译了10本“科学源流译丛”(湖南科技出版社)——那是他一个人的丛书,还将继续“流”下去。他从近代物理学跑出来,钻进科学史的圈子,专攻中世纪,博士论文是国内第一篇中世纪科学史的论著(那段名言应该是研究 结果吧)。

 

卜老师不但是我的中世纪老师,还是我的德语老师——替我译过一句德文。“丛书”中的《科学革命的编史学研究》,就是他根据德文译本翻译的(当初还没有英译本),而且还根据他不大懂的荷兰语原本进行了校订,发现问题就与作者弗洛里斯·科恩讨论——还应科恩邀请讨论到乌德勒支大学去了。

 

传说卜老师发愿翻译100本书,每天都在研究和翻译,总是在线翻译着,被戏称为“线译军人”(他自己说忘了这个称号)。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读到“张译100”——不知哪本书能有那个运气。

 

已经出版的10本是:

 

1 世界图景的机械化

2 近代科学在中世纪的基础

3 新物理学的诞生

4 现代性的神学起源

5 世界的重新创造:近代科学是如何产生的

6 重构世界:从中世纪到近代早期欧洲的自然、上帝和人类认识

7 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8 科学革命的编史学研究

9 西方科学的起源

10 无限与视角

 

可以在下面找到:

http://www.amazon.cn/s/ref=nb_sb_noss_1?__mk_zh_CN=%E4%BA%9A%E9%A9%AC%E9%80%8A%E7%BD%91%E7%AB%99&url=search-alias%3Dstripbooks&field-keywords=%E7%A7%91%E5%AD%A6%E6%BA%90%E6%B5%81%E8%AF%91%E4%B8%9B&rh=n%3A658390051%2Ck%3A%E7%A7%91%E5%AD%A6%E6%BA%90%E6%B5%81%E8%AF%91%E4%B8%9B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9992-785025.html

上一篇:借邪老好山好水好寂寞句敷衍成篇
下一篇:元气淋漓的画家书法

14 陈小润 戎可 陈湘明 王海辉 钟炳 赵美娣 武夷山 王树松 吉宗祥 科学出版社 曾西平 王勇 anran123 luxiaobing1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05: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