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l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lie

博文

从等韵图想到的

已有 5785 次阅读 2016-1-25 09:10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最近收穫“崇賢館”的插圖本《康熙字典》,感覺是彼館最令我滿意的書了。“崇賢館”近年出了很多“經典”,看得出他是在認認真真地做假古籍,用宣紙線裝本裝古代經典的文白對照,像借了櫳翠庵的“[分瓜]瓟斝”和點犀䀉來裝馬路邊霧霾下的梅花雪。幸好,他還沒殷勤把《康熙字典》譯成白話。插圖本還添補了一些字的甲骨金文的字源,也是功德無量。其實,它最可貴的是把字頭做得古樸美觀,好像就是從舊版取下來的。以前見過某出版社的兩大卷《漢英大詞典》,字頭後附繁體字,字形慘不忍睹,像拿單字積木起來的,沒有比例,沒有平衡。也許出版社自己也看不順眼,再版時把繁體字都抹了。


   我從初中開始用《康熙字典》讀古文,比《新華字典》用得還勤。是同文書局版的影印本,字雖然很小,版面卻令人喜歡。可惜插圖本沒有保留原書的等韻圖,它們曾把我引向漢語音韻學的門檻,卻總沒能踏進去。

等韻圖也許是“漢字影響思維”的一個好例子,在今天看來,我們會很奇怪古人為什麼沒想到用符號而是用36個漢字來做“字母”,更奇怪的是到1913年才制定記音符號(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頒佈)。古代的聲音留不下來,方言也在變化甚至消亡,用跟著方音變化的字來做字母,後人見了只好從文獻裏找化石來印證,可化石本省也是無聲的。以無聲追聲,是音韻學的悖論。假如從開始就有一套根據發音方式確定的符號系統(如今天“追認”的音標),後人大概也不會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糾結了。



司马光切韵指掌图

康熙字典前面的等韵图

成都古籍书店影印出版的康熙字典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9992-952347.html

上一篇:不成熟的探究领域
下一篇:穷人的动力学

10 武夷山 李轻舟 王春艳 钟炳 李颖业 余昕 anran123 chenhuansheng luxiaobing12 icgw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8: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