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科研诚信

已有 811 次阅读 2023-7-30 10:32 |个人分类:学术不端|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https://fx.wanfangdata.com.cn/keytrends/detail?theme_name=%25E7%25A7%2591%25E7%25A0%2594%25E8%25AF%259A%25E4%25BF%25A1


科研诚信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版(2011年7月1日) 外文书名:scientificintegritythirdeditiontextandcasesinresponsibleconductofresearch 平装:320页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16 isbn:9787040329551 条形码:9787040329551 商品尺寸:25.2x17.4x1.8cm 商品重量:581g内容简介《科研诚信:负责任的科研行为教程与案例(第3版)》原版在美国广受欢迎,是维护科研诚信,倡导负责任的科研行为之领域牛的一本最畅销著作,多次修订再版。很多大学和科研院所将它作为科研诚信和负责任科研行为的课程和讨论班教材。《科研诚信:负责任的科研行为教程与案例(第3版)》共11章,每章都附有大量案例、思考题和参考材料。内容涵盖科学研究各主要环节中的核心科研诚信议题,包括科研方法与态度、道德标准等基本要求;包括师生关系、论文与署名、同行评议、利益冲突管理、合作研究、数据所有权、知识产权保护和实验记录保存等实务问题;还包括人体实验、动物实验和基因技术伦理等特殊问题。

《科研诚信:负责任的科研行为教程与案例(第3版)》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在于其实务和启发式的教育方法,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问题研讨、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使读者身临其境,强化阅读效果。各章讨论题和书后附录,可供课堂讨论和课后练习选用。《科研诚信:负责任的科研行为教程与案例(第3版)》适合作为科研项目申请人、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的读本,并可作为自然科学及生物医学领域科研诚信教育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广大科研工作者、科研管理人员及从事学术评价的相关人员参考使用。作者简介作者:(美国)麦克里那(FrancisL.Macrina)译者:何鸣鸿陈越等FrancisLMacrina博士,是弗吉尼亚州立联邦大学约翰F.飞利浦斯口腔与颅面分子生物学学院院长和爱德华·迈尔斯教授。他负责的一项细菌病理学研究得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连续29年的资助。

他本人还获得过国立卫生研究院久负盛名的研究事业发展项目和MERIT奖。Macrina博士是一些同行评议刊物编委会的成员,曾担任Plasmid刊物编辑。他是多届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部成员,担任过国家牙齿与颅面研究所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目前是该所全国顾问委员会的成员。Macrina博士在弗吉尼亚州立联邦大学教授科研诚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至今已有18年,他经常在其他机构开设科研诚信研讨班,并协助编写了该领域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照片由AllenJones拍摄,承蒙MCV基金会提供。

目录作者介绍 序言 前言 致学生和教师的说明 第1章方法、态度和负责任的科研行为francisl.macrina/1 第2章科学家与道德标准brucea.fuchs&francisl.macina/15 第3章师生关系francisl.macrina/29 第4章署名与同行评议francisl.macrina/47 第5章人体在生物医学实验中的运用pauls.swerdlow/69 第6章动物在生物医学实验中的运用brucea.fuchs&francisl.macrina/97 第7章管理相互冲突的利益s.gaylenbradley/123 第8章合作研究francisl.macrina/143 第9章知识产权和数据的所有权thomasd.mays/161 第10章基因技术与科研诚信cindyl.munro/187 第11章科学记录保存francisl.macrina/203 附录一问卷调查——科研诚信的培训工具michaelw.kalichman/225 附录二学生练/243 附录三行为标准/253 附录四人体与动物实验方案范例/261 附录五美国专利说明书实例/289 附录六实验记录说明/315 翻译后记/319







https://m.sciencenet.cn/blog-280034-1397197.html

上一篇:祝贺黄教授
下一篇:学术不端行为

2 杨正瓴 杨学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2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